2020-12-20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案例
2020年初,無業人員周某偶然在網絡上發現一則信息「招網絡兼職,不坐班不要文憑和技術,月收入上萬」,周某與對方聯繫後,對方回復這些工作可能涉及犯罪,周某當時沒有答應。
過了兩個月後,周某也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就又與對方聯繫起來,對方介紹說,周某的工作就是接收到對方郵寄過來的設備,然後找一個比較偏僻的鄉下,給農戶開點錢,接個插座將設備接通就可以了。周某在利益的驅使下,決定鋌而走險,就答應了對方。
2020年6月至2020年7月期間,對方先後向周某郵寄了路由器、電話卡片及設備,周某又召集了葉某等先後在甕安縣、餘慶縣的數個鄉鎮中進行安裝。
……
李某
一名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
在2020年7月某天
他突然接到了一個信息
神秘人
李某,你好,我是XX購物平臺的客服,你的學生身份信息在XXX及XXX的兩個APP上有申請貸款的額度,現在要申請取消對接帳戶資金認證,需要註銷掉你的學生身份信息,不然會對你以後的信譽產生影響。
李某起初並不相信對方,然而,對方又通過QQ發來了他的身份信息、學生證以及一個徵信頁面的信息,在徵信頁面上也有陳某的名字、身份證號、工作地址、學生帳號等信息。
神秘人
你現在需要將信息消除掉,才不會對你的個人信譽造成影響,以下是「中國銀監會對接帳戶」:XXXXXXXXXXXX。你需要轉帳到這個帳戶,大約3至5分鐘後就會消除信息記錄了。
就這樣,李某按照對方的要求,向對方提供的帳戶上一共轉帳19997元人民幣,結果……對方在收款之後,立即將李某「拉黑」,而李某方知自己遭遇了電信詐騙。
此後不久,公安機關將周某等人抓獲,周某等人的行為就是協助電信詐騙人員,通過遠程操控,利用卡酷設備內的電話卡撥打電話實施電信網絡詐騙。幫助電信詐騙人員騙取多名被害人財產,騙取數額達到人民幣188631元。
判決結果
該案經餘慶縣法院依法審理,認為被告人周某、葉某明知電信詐騙人員實施電信網絡詐騙,仍幫助安裝詐騙設備,幫助電信詐騙人員騙取人民幣188631元,數額巨大,其行為構成詐騙罪。
被告人到案後均認罪認罰,法庭根據被告人的主觀惡性、犯罪事實、犯罪情節、悔罪表現等方面綜合考慮,判處被告人周某有期徒刑二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二萬五千元;判處被告人葉某有期徒刑二年二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二萬元;涉案扣押的手機、路由器等物品予以沒收,由扣押機關餘慶縣公安局依法處理;被告人葉某繳納的退賠款人民幣14000元,發還給相應被害人;責令被告人周某、葉某共同退賠被害人經濟損失共計人民幣174631元。該案判決已經生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並處或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並處或者沒收財產。
法官提示
隨著犯罪分子的詐騙手段的不斷升級,技術手段也在推陳出新,讓人防不勝防。作為個人預防詐騙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保護好個人信息、不輕信,特別是對於涉及帳戶、密碼及支付的情況下,應當到有關單位及部門去查證。同時,也不要為了追求片面的收入,而淪為犯罪分子的幫兇,悔之晚矣。
來源:餘慶縣法院
作者:陳緣
原標題:《【以案說法】網絡兼職輕鬆月入上萬,你信嗎?》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