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藏語名為「措溫布」(意為「青色的海」)。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青海省境內,中國最大的內陸湖。由祁連山脈的大通山、日月山與青海南山之間的斷層陷落形成。
即使在西部,青海好像也是一個沒有什麼存在感的省份。但不可置疑的是,青海的鹽湖是中國最重要的礦產資源之一。而且這些礦產,還為中國人民填飽肚子做著貢獻。
青海湖的構造斷陷湖,湖盆邊緣多以斷裂與周圍山相接。距今20~200萬年前成湖初期,形成初期原是一個大淡水湖泊,與黃河水系相通,那時氣候溫和多雨,湖水通過東南部的倒淌河洩入黃河,是一個外流湖。
青海湖長105公裡,寬63公裡,湖面海拔3196米,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湖泊,地處青藏高原的東北部,西寧市的西北部,位於東經99°36′~100°16′之間,北緯36°32′~37°15′之間。
青海湖具有高原大陸性氣候,光照充足,日照強烈;冬寒夏涼,暖季短暫,冷季漫長,春季多大風和沙暴;雨量偏少,雨熱同季,乾濕季分明。
湖區全年日照時數大部分都在3000小時以上
湖東岸有兩個子湖,一名尕海,面積48平方公裡,系鹹水;一名耳海,面積8平方公裡,為淡水。
青海湖的水溫隨季節而變化。夏季湖水溫度有明顯的正溫層現象,8月份最高達22.3℃,平均為16℃;水的下層溫度較低,平均水溫為9.5℃,最低為6℃。秋季因湖區多風而發生湖水攪動,使水溫分層溫度現象基本消失,冬季湖面結冰,湖水溫度出現逆溫層現象,1月份,冰下湖水上層溫度-0.9℃,底層水溫3.3℃。春季解凍後,湖水錶層水溫又開始上升,逐漸又恢復到夏、季的水溫。
青海湖因含少量有無機鹽類,湖水凍結的溫度比0℃稍低。
在冬時來觀賞湖光山色,滿目皆白,銀光閃閃。
3月中旬,冰蓋破裂,湖面出現浮冰,在風力作用下,形成巨大的冰山飄至岸邊,最大冰山體積約10立方米,4月中旬後,湖內冰塊完全消融。
青海湖水補給來源是河水,其次是湖底的泉水和降水。湖周大小河流有70餘條,呈明顯的不對稱分布。
湖區屬多民族居住地區,有藏族、漢族、蒙古族、回族、土族、撒拉族、滿族等12個民族。其中藏族人數最多,約佔人口總數的68.61%,是湖區的主要民族。
青海湖周圍地勢平坦,土地肥沃,農業生產也有著廣闊的前景。當地人民在優先發展牧業的同時,還有計劃地開墾飼草飼料基地,辦起了國營農場,發展以油料、飼料為主的農作物生產,並且在昔日荒涼的寂寞的草原,相繼建起了倒淌河等一批新興城鎮,接著還辦起了一批工廠、礦山,其中有煤、建材、機械修理、皮毛加工、民族用品等。
青海湖23個水鳥棲息地共記錄到水鳥44種、3.9萬餘只。
青海湖岸邊有遼闊的天然牧場,有肥沃的大片良田,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這裡冬季多雪,夏秋多雨,水源充足,雨量充沛
1000多年前,唐蕃聯姻,文成公主遠嫁吐蕃王松贊幹布。臨行前,唐王賜給她能夠照出家鄉景象的日月寶鏡。
途中,公主思念起家鄉,便拿出日月寶鏡,果然看見了久違的家鄉長安。她淚如泉湧。然而,公主突然記起了自己的使命,便毅然決然的將日月寶鏡扔出手去,沒想到那寶鏡落地時閃出一道金光,變成了青海湖。
環湖及周邊主要景點為日月山、倒淌河、湖裡木溝巖畫、橡皮山、茶卡鹽湖、茶卡寺、伏埃古城、鳥島、海心山、北向陽古城、舍卜吉巖畫、尕海古城、金銀灘草原、原子城西海鎮、沙島、西海郡三角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