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準備IPO的廈門銀行,主要股東出現重大調整。臺灣富邦金融控股公司(以下簡稱「富邦金控」)「截彎取直」,首次繞過第三方直接持股,成為廈門銀行第二大股東。
廈門銀行近日在官網宣布,富邦金控已於11月30日完成受讓其全資子公司富邦銀行(香港)所持的廈門銀行19.95%的股份,取代以往繞道第三地子公司間接參股的方式,直接成為廈門銀行的第二大股東。
廈門銀行前身為廈門城市合作銀行,註冊資本23.75 億元。截至7月末,廈門銀行前五大股東分別為廈門市財政局、富邦銀行(香港)、北京盛達興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福建七匹狼集團有限公司和廈門港務海潤通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分別為20.21%、19.95%、10.65%、8.9%和4.99%。
2008年,廈門銀行通過第一次定增首次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據招股書顯示,2008年5月廈門銀行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定增方案,引進的境外金融機構戰略投資者入股比例不超過定增完成後的20%。同年11月,富邦銀行(香港)股東資格獲原銀監會審核通過,擬入股9995萬股,佔定增後總股本的19.99%,一躍成為廈門銀行第二大股東。
廈門銀行指出,2008年,富邦銀行(香港)作為戰略股東,是當時臺灣金融機構取道第三地投資大陸商業銀行的首例,也是迄今為止的唯一一例,廈門銀行成為大陸首家具有臺資背景的城市商業銀行。
2008年至今,廈門銀行歷經8次定增,富邦銀行(香港)先後5次增資,始終保持第二大股東地位。據招股書顯示,截至2018年7月31日,富邦銀行(香港)持有股份為4.74億股,佔總股本的19.95%。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熊啟躍認為,此前外資投資中資銀行,主要是財務投資目的,隨著金融改革推進,外資持股限制和銀行業務範圍擴大,外資持股中資銀行不僅僅是單純獲取利潤,開始向控制權轉變,尤其中小銀行股權分散,通過加大持股比,外資可以取得董事會話語權。臺灣和廈門有一定的地緣關係,富邦金控直接持股廈門銀行後,雙方在業務上將更有聯動性,甚至實現戰略發展意圖。
實際上,富邦金控在2017年年報中就明確指出,富邦金控將以參股及設立子行雙線並進,深耕大陸市場;透過廈門銀行在重慶及福建省總計57個現代化經營網點,積極建構兩岸金融門戶的市場定位,持續為大陸客戶及本地臺商提供長信服務及商品。
富邦金控還指出,成功轉讓廈門銀行的持股後,富邦銀行(香港)仍為富邦金控重要的銀行平臺,未來將聚焦香港市場,並持續協助客戶發展業務。
對於股權變動的原因、影響等問題,《中國經營報》記者向廈門銀行方面進行了採訪。廈門銀行方面稱,目前正在IPO靜默期不便回復。
作為正在A股排隊的銀行,此次股權變化是否會對上會審核產生影響?某大型券商投行部業務負責人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從富邦銀行(香港)到富邦金控,只是名義股東的變化,也只是歷史因素影響下的股權變化,從穿透層面來看並沒有實質改變,因此上會審核方面應該不會有太大影響。
截至2018年6月末,廈門銀行資本充足率為14.74%,較去年末上升0.12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10.60%,較去年末上升0.17個百分點;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0.59%,較上年末上升0.17個百分點。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