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樹婚戀
《傅首爾上熱搜的長文提醒我們,好的伴侶不僅僅治癒原生家庭!》
這篇文,據說治癒了不少人。
也就有姊妹找到了去年,她的一場精彩辯論。
「如果你的伴侶是一條鹹魚,你會選擇鞭策還是接受?」
於是這個話題,從去年底穿越疫情而來的時候。
就在這個被疫情,衝擊的七零八落的現實裡。
生出一種,前所未有的焰火般的炙熱來。
01
接受與不接受
正方觀點是:不能接受
伴侶想當鹹魚完全不能接受。
兩個人在一起是共同成長,不是彼此拖累。
應該是共同進步,而不是彼此懈怠。
事業和家庭,肯定有衝突。
如何協調,需要兩個人共同努力和克服。
而不是一個人在忙著處理,另一個人袖手旁觀。
一個積極向上的社會角色讓人自信,當鹹魚只會讓人頹廢。
不工作去求學也是為未來打下夯實基礎,也很贊!
反方:可以接受
我對伴侶,從來沒有任何事業上的期待。
我只期盼他,學會愛惜自己的身體。
健康,才是他給我和孩子最大的禮物。
努力這種話我只會對自己說,憑什麼對別人有所期待。
沒有期待,就沒有傷害。
伴侶有權利,自由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
而最長情的告白,是知道他會一直陪著我。
辯論最終的結果,是反方取得勝利。
反方傅首爾,拿丈夫老劉來舉例子。
她用十一年的婚姻經驗,做出了最後的總結:
「愛是彼此欣賞,愛是不強迫你為了我想要的生活去改變自己。」
傅首爾的辯論實在是贊,她最後的幾句話感動了太多人。
這個結論也就讓我們,有了太多思考的空間……
02
鹹魚是誰下的定義
什麼樣的人才稱得上是「鹹魚」呢?
節目組給出了一個對於「鹹魚」的定義:
能不做事就不做事兒,沒有追求和夢想的一類人。
其實,想判斷一個人,是不是一條「鹹魚」恐怕很難。
因為每個人對此,都有自己的標準。
但這個辯題的「巧妙」之處,就是強迫人進入這種判斷。
以一種伴侶雙方的相互確認,為起點。
就是一方,可以肯定對方有鹹魚化的傾向。
把「孰強孰弱」的判斷標準,套在伴侶身上。
讓相對弱的一方成為「鹹魚」,讓另一方自動成為強者。
於是對鹹魚的鞭策,也就成為強者對弱者的擔憂。
擔心對方,被激烈的社會競爭淘汰。
焦慮這個家庭,被現實生活所拖垮。
恐懼兩個人,彼此之間的差距逐漸拉大......
於是這個「巧妙」的辯題,也就徹底露了餡。
把人性裡面最可怕的惡,呈現的纖毫畢露。
這不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則嗎?
當這種「獸性」的強弱判斷,成為了親密關係的基準。
婚姻的親密關係,就淪落成為競爭關係。
上帝設立在婚姻中的次序,就被稀釋異化成了戰場。
婚姻不出問題,往哪裡跑呢?
悲劇的是還是有無數的夫妻,在這個戰場上嘶吼。
03
悲劇的源頭
冤有頭、債有主,這個悲劇是怎麼來的呢?
這就不得不說說,人類原罪的起承轉合。
亞當夏娃,因為不聽上帝的命令,偷吃了善惡樹上的果子。
導致他們身敗名裂,遭受了罪惡結出來的果實。
又對女人說:我必多多加增你懷胎的苦楚;你生產兒女必多受苦楚。你必戀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轄你。(創世記 3:16 )
女人戀慕自己的丈夫,戀慕的原文是「覬覦」的意思。
就是溫柔的轄制丈夫,得到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這個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就是男人被造的身份和價值。
也就是男人帶領者的位置,頭的位份。
本來這種設置並沒有高下之分,也沒有優劣之別。
因為男人和女人,被造的價值和身份不同。
但因為罪,所結出來自我中心的惡果。
讓「我」成為宇宙的中心,要讓「我」成為主宰。
於是「你必戀慕你丈夫」,就成為女性一生努力的目標。
「你丈夫必管轄你」,也就成為男性本能的反抗。
婚姻悲劇的大幕,也就從此被拉開。
男人和女人,就越來越熟練的進入到這個赤焰戰場。
於是這個罪的惡果,就此野蠻生長。
開啟了自由平等的謊言按鈕,建成女漢子的加工系統。
造就了第一批「大女子主義」者!
她們被這個咒詛誘惑著,在人類的歷史中摩拳擦掌。
她們被「耶洗別的靈」捆綁著,試圖掌控整個世界。
女人從此不再成為幫助者,而成為了掌控者。
婚姻也就完成了「叢林法則」的洗禮,向地獄狂奔而去。
「通往地獄之路,是用期待鋪成的」
04
取勝之道
傅首爾之所以最後取勝,關鍵是她十一年的婚姻見證。
論點一、如果鞭策有用,你就沒有伴侶了。
選擇鹹魚,本來就是因為活魚不要你。
如果手裡這條鹹魚鞭策活了,TA也不要你了,你就沒有伴侶了。
論點二、如果鞭策沒用,那就更加不要鞭策。
想做鹹魚代表適合做鹹魚,根本無法改變。
而且他的鹹魚,將會成為你的幸福源泉。
他想鹹魚你卻逼著他動,事情只會辦砸。
帶來更多煩惱,鹹著不動反而是最好的狀態。
論點三、共同進步是同學的要求,不是伴侶的要求。
如果加油就可以在一起,那麼最好的伴侶是拉拉隊長,但事實並非如此。
不論用什麼方式去鞭策,傳達的都是四個字:我不滿意。
鞭策是永無止境的。
愛不是兩個人在一起掙很多錢。
而是兩個人在一起共度很多時間,彼此陪伴和關愛。
愛不是為了自己心中的生活,強行改變對方。
一直在鞭策伴侶的傅首爾,和一直接受傅首爾鞭策的丈夫。
誰是更好的伴侶呢?
在十一年中,她明白了鞭策的問題是:永無止境。
所有的「鞭策」其實是我不滿意的代名詞。
是一種生命的綁架、情感的勒索。
傅首爾在結辯時說,愛一個人,就是在選擇一種生活方式。
你自己可以有上進心,有夢想。
但不要用自己的標準來控制對方,因為人和人是不同的。
05
被愛著的規律
我覺得最後真正讓觀眾投票給反方的,並不是這些犀利的辯詞。
而是她,最後的那一聲哽咽。
婚姻好不好,其實只有自己知道。
無論秀出多少的恩愛,還是撕出多少的慘烈。
每個進入婚姻的個體,都在上帝創造的規律裡。
順服了規律,就得到了規律的恩典。
抗拒了規律,也就收穫了悖逆規律的慘烈。
沒有誰可以獨善其身,且逍遙自在。
只有當一個人真正確認自己是誰,才會接納自己。
因為這個生命,就會相信自己尊貴的價值。
相信這份價值的獨特,是不是「鹹魚」就沒有了意義。
這樣的人,就會有空前的包容和度量。
無論別人說自己是鹹魚本魚,還是專業吃軟飯。
都會雲淡風輕的笑納,在呵呵中化解了尷尬。
真正接納自己的人,才會去接納對方。
接納對方的所有,才是真正的愛。
相信對方,就是被上帝創造的唯一。
才會在瑣碎的生活中,生出感恩和珍惜。
所以,妄想改造對方滿足自己的標準,就是邪惡。
無論你說自己是誰?生命就已經出賣了你!
寫到這裡,我還是想說幾個靈魂拷問:
為什麼認識了創造規律的上帝,卻不願順服祂的命令呢?
為什麼明明知道不要改造對方,卻就是打死也不順服呢?
為什麼已經承認自己的自我中心,還是這樣糾結固執呢?
如果有人真正想明白了這幾個問題,你的婚姻就會被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