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初的國內影視界,誕生了不少的經典電視劇,如《大宅門》,《康熙王朝》等,其中有一部《神醫喜來樂》,雖然正統的意義或許不如上兩部片子,但寓莊於諧,故事情節環環相扣,無論主角配角,人物刻畫都是栩栩如生,因此也是一部非常經典的電視劇。
《神醫喜來樂》由李保田、杜雨露、梁麗、沈傲君等主演,於2003年在中央電視臺電視劇頻道首播,上映後大獲好評,榮獲中國電視金鷹獎和中國電視劇飛天獎等諸多獎項。此後該劇在央視和各大衛視被重播無數次,影響了一代有一代觀眾。劇中李保田扮演的喜來樂和妻子胡氏以及賽西施的感情糾葛是觀眾關注的焦點,而太醫王天和與喜來樂之間的恩怨爭鬥也是該劇的另一大看點。今天,水木就來聊聊《神醫喜來樂》中的大反派——由國家一級演員杜雨露扮演的太醫王天和。
王太醫和喜來樂的相識和結怨是起於為靖王爺的格格瞧病。當時格格得了怪病,陷入昏迷,而且張不開口,吃不下藥,甚至是別人把她的嘴撬開把藥灌進嘴裡,也吞不下去,那情形說起來還真有些像現在所說的植物人。鑑於格格已經灌不進藥,太醫王天和下了定論:格格的病已經沒得治了。連號稱普天下醫術最高明的太醫都下了最後通牒,按理說格格的病應該是沒法子可想了,可偏偏這時候,一個鄉下來的土郎中喜來樂卻把格格的病給治好了,一時間,「神醫」的美名傳遍整個京城,而王太醫卻丟了個大人,從此恨上了喜來樂,繼而對喜來樂展開一系列的報復,欺凌和迫害。
作為一個世代御醫之後,太醫院之首,王天和的醫術自然是沒話說的,但是他的為人,他的心胸氣度,卻是令人所不齒的。本來,他治不了格格的怪病,而喜來樂治好了,他作為醫者,首先應該為患者感到高興,畢竟這是一條生命,其次應該向喜來樂致敬學習、切磋醫道。可是他僅僅因為自己的名聲受損,顏面掃地,一來不顧格格的死活(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我王天和說治不好的病,別人也休想治好」),二來嫉賢妒能,以太醫身份來欺凌一個弱小的平頭百姓,殘害比自己高明的同行喜來樂。而這樣一個大惡人,偏偏還要將「德」字掛在嘴邊。有一集喜來樂帶著徒弟德福進太醫院與眾太醫交流,其間大家討論起行醫最重要的一個字是什麼,有人說是「精」字,說醫術要精,有人說是「準」字,說看病要準,用藥才能準,而王太醫卻說是個「德」字,還洋洋灑灑地大談了一番醫德和道德,真是恬不知恥!
最後,王太醫自己怪病纏身,醫不能治,還是喜來樂出馬來救這個曾經無數次加害自己的人。迷糊中的王太醫見到喜來樂,以為自己是在夢中,他大聲感慨:「喜來樂,我又夢見你了!你還是不饒我啊!」而當他聞了喜來樂開的藥,立馬知道這藥能救自己的命,也隨即從迷糊之境清醒過來,知道是喜來樂開的藥,說道:「他喜來樂贏了我多少回!難道我老了老了,還要讓他再贏我一把?!」一把將藥罐打翻而後死去。水木認為,這個地方是非常值得品味的。王天和之所以說喜來樂不饒他,說明這些年來在他內心深處對喜來樂其實是非常愧疚的,他自己也知道喜來樂的醫術高於自己(儘管口頭上不承認,但之前曾多次在盧忠面前表露過)。在王天和的內心深處,他是非常敬佩喜來樂的,只是連他自己都不知道,或者稍有這個念頭他就會將其壓制下去,否則他不會在殘害喜來樂這麼多年後仍然受盡煎熬。而他對喜來樂的恨更是深入骨髓的。所以,一方面他念念不忘喜來樂,心理上得不到寬恕,另一方面當他得知喜來樂還活著,而且還來救自己的命,那深入骨髓的恨又反射般地跳將出來,之前多年的愧疚、煎熬、敬佩等等瞬間拋到腦後,寧死也要爭這口氣,除了讓人覺得可恨之外,同時也覺得他可悲可憐,甚至還有些可笑。
杜雨露不愧是國家一級演員,他深刻地把握住了人物的內心和性格,眼神,動作,面部表情,說話的語氣神態,無不恰到好處,將人物演繹得極其立體和豐滿。杜雨露將王天和的心胸狹窄,嫉賢妒能而又厚顏無恥(在天牢威脅喜來樂說格格的病和滄州的瘟疫都是他治好的)卻又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形象展現得淋漓盡致,還讓人深刻感受到王天和那人性中的陰暗和一點點尚存的良知之間的交織,讓人印象深刻,銘記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