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失敗案例似乎在網絡世界裡,俯拾皆是。然而,這些正畸失敗案例是真的失敗了嗎?
大多數患者整牙的目的是為了變美,而變美的標準卻沒有統一的答案。
在醫生眼裡,醫學的審美標準也許並不符合每個患者自己對美的定義。而醫生所理解的變醜,可能就是成年人整牙常見缺陷--「牙套臉」。很多成年人會發現,與正畸前相比,臉頰兩側似乎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凹陷。
一家整形美容醫院的口腔主診醫生建議在設計治療方案時,醫生需要預測並告知患者可能存在的風險:包括牙疼、牙齒鬆動、牙間隙變寬、咬合問題等。
正畸醫療的風險到底有多大?從西安口腔診所的投訴率上看,「口腔專科機構的投訴率約5%左右,一些綜合性醫院或者醫美機構的正畸科,投訴率可以翻到10%以上。」
口腔醫生表示,醫生正畸技術的嫻熟程度也直接影響著正畸手術的成敗。一個正畸醫生要獨立完成200例案例才能算入門級,而一個優秀的正畸醫生,則需要獨立完成500例案例以上才能叫合格。
現實是:中國口腔正畸醫生的從業「準入門檻低,技能要求高,就容易激化醫患矛盾。」
而對於正畸科的開設標準也同樣很低。一名口腔醫療診所的管理人員表示:「只要配備一臺價值10萬元左右的全景機和擁有醫師資格證的正畸醫生,並獲得當地主管的衛生機構批准就能營業。」
另外,由於「正畸糾紛不致死不致殘」,國家對正畸糾紛不夠重視,因而到目前還沒有一個正式統一的鑑定標準,讓某些鑑定機構的鑑定報告被疑缺乏公正性。
所以,即使少數走司法程序的醫療糾紛,也可能因為沒有正式統一的鑑定標準,而失去法律維權的真正意義。
一位醫療糾紛律師表示,在法律上維權成功的關鍵在於證據充足。所以,在口腔正畸領域,患者若是在正規醫院就診,應當保留繳費發票,和事前拍攝的X線投影測量影像,以方便取證。
若與公立醫院事前籤訂了風險責任書,但正畸效果仍然不如預期,則需要提供第三方機構的鑑定書,確認因果關係。
而在某些民營口腔機構中,由於操作流程不規範,可能在繳費憑證和對比正畸前後結果的取證上比較有難度。建議患者能與機構在事前訂立合同,並在合同中將正畸效果具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