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群裡都玩起了撕拉片,所以也希望我給大家推薦一下撕拉片,其實我也不太懂,不過好在網上有三個帖子非常好,幾乎把寶麗來撕拉片機器都給介紹了一遍,所以我今天就通過這三個帖子以及polaroid-passion網站的各種資料,為大家推薦幾款撕拉片相機。
這三篇文章分別是:
寶麗來/拍立得選購指南<自動風琴機>
寶麗來專業撕拉片機購買指南寶麗來專業撕拉片機購買指南(下篇)了解寶麗來的歷史可以看看下面這篇:即時成像不只有富士,還有一個名字叫寶麗來上面四篇文章推薦大家去網上看看。
什麼是撕拉片?
首先要告訴大家什麼是撕拉片,撕拉片是寶麗來公司開發的一種一次成像相紙,在日本被稱為剝離式相紙,拍完後需要手動拉出相紙,過一段顯影時間之後,將相紙拉開,會出現一張照片和一張底片。而後來的SX-70,600系列,富士INSTAX都是自動吐紙,且沒有底片。
和自動吐紙相比,撕拉片具有很強的專業性,相紙有各種種類可以選擇。除了寶麗來公司外,富士公司也在1986年開始製造撕拉片。我們現在用的是富士撕拉片,因為寶麗來公司已經倒閉了,它的普通撕拉片業務沒人接盤,IMPOSSIBLE只買了他們一臺8X10撕拉片的機器。
撕拉片的尺寸
撕拉片的專業性在於它有很多種尺寸,最常見的是標準尺寸,7.3cmX9.5cm的成像面積,比120裡的6X9要稍微大一點點。這個被稱為100系列,其實寶麗來以前還有一個尺寸更小一點的80系列,後來都絕種了。
除了標準外,還有4X5和8X10兩種給大畫幅相機使用的撕拉片,因此撕拉片在過去是許多大畫幅用戶試效果的好東西。
撕拉片相機的種類
撕拉片相機的種類主要分成三類,可換鏡頭機,不可換鏡頭手動機,自動機。其中規模最大的是自動機,手動對焦自動曝光,其中主要是寶麗來的100,200,300,400四個系列,但是寶麗來自動機其實不止這四個系列,這四個系列其實屬於早期系列,他們後期還有很多亂七八糟的撕拉片相機。
寶麗來的撕拉片相機大多是皮腔相機,所以被贈與「風琴機」的雅號,用來和吐紙機區別。
那麼,我們先來看看自動風琴機的大概情況:
這是寶麗來研究所羅列的自動機列表上面有各種各樣有用的數據。我們大概可以看到,很多寶麗來自動機都是很隨便的,塑料機身塑料鏡頭,所以當年寶麗來對於撕拉片的定位也是很大眾的。
250/350/450
生產年限:
250 1967年-1969年
350 1969年-1971年
450 1971年-1974年
鏡頭:114mm F8.8-F42(等效135的41mm F3.1-F15)
價格:1200-2000左右
寶麗來自動風琴機裡,250,350,450是素質最好的三臺,它們都使用了蔡司取景器,都是金屬機身和玻璃鏡片,所以也被稱為蔡司寶麗來。這三臺寶麗來有很強的旁軸味兒,鏡頭素質也更好。
100
生產年限:1963年-1966年
鏡頭:114mm F8.8-F42(等效135的41mm F3.1-F15)
價格:1200左右
寶麗來100系列風琴機的開山之作,自動曝光系統非常經典,雖然已經是半個世紀以前的機器,而且還是電子機,但是仍然值得擁有。
風琴機裡也有不用電池的純手動機,也就是高級相機,其中有寶麗來自己的,也有富士,柯尼卡的,下面是寶麗來研究社總結的:
接下來推薦幾臺。
180
生產年限:1965年-1969年
鏡頭:TOMIOKA 114mm F4.5-F90(等效135的41mm F1.6-F32)
價格:2500-3000左右
180是寶麗來100系列裡的第一臺專業相機,它的鏡頭使用了日本富岡光學製造的一枚超大光圈鏡頭,最大光圈等效於35mm的1.6,這是一個很大的光圈了。富岡光學在1969年被雅西卡合併了。
180的取景器也是蔡司那個黃斑取景器,這個取景器應該說是先給了180,然後才給了250才對。對於手動黨來說,180堪稱是撕拉片專業入門機,但是這幾年漲價漲得很離譜。
190/195
生產年限:
190 1974年-1977年
195 1974年-1976年
鏡頭:TOMIOKA 114mm F3.8-F64(等效135的41mm F1.3-F23)
價格:3000-6000左右
190和195是同一年發售的兩臺相機,190使用的是蔡司取景器,195使用的是寶麗來自己的雙窗口取景器,對焦和取景是兩個窗,所以190是高配,195是標配。不過195的取景器可以換,所以市面上不少195裝的也是蔡司取景器。
190和195是寶麗來撕拉片相機裡光圈最大的,鏡頭仍然是富岡光學生產的,這個品牌當時已經屬於雅西卡了。這枚鏡頭等效135的1.37,其實寫成1.4更接近一點,這是超大光圈鏡頭,景深非常淺。
這兩種相機在中國都很少見,但是在外國還是比較常見的,國內價格是3000到6000不等,成色差別很大。
KONICA
INSTANTPRESS
生產年限:1984年
鏡頭:HEXANON 110mm F4-F32(等效135的40mm F1.4-F11)
價格:15000左右
柯尼卡INSTANTPRESS被稱為撕拉片相機裡唯一的神機,鏡頭是柯尼卡的,非常屌,我在想當年蔡司只是幫撕拉片造了取景器,如果180的鏡頭也是蔡司造的,那就不是3000可以搞定的機器了。
這臺相機只在1984年少量製造了一些,用起來是各種爽,特別是它的鏡頭被稱為是撕拉片相機裡最剛最屌的,總之就是各種好。當然,價格也是非常昂貴,也有人認為這其中有炒作的因素。
FUJI
FOTORAMA FP-1
生產年限:1986年-1995年
鏡頭:FUJINON 105 mm F5.6-F64(等效135的37mm F2-F23)
價格:4000左右
本來是不想寫FP-1的,但是因為我自己用,所以也就推薦一下算了。富士FP-1總體來說還是很好用的,但我覺得它對焦沒有寶麗來風琴機舒服,那個對焦輪真的很小。
這臺相機的鏡頭還是不錯的,富士鏡頭不知道有沒有上EBC鍍膜。不知道是FP-100C相紙的問題還是這臺相機的問題,我總覺得用這臺相機拍出來的照片風格很淡雅。
最後是能換鏡頭的撕拉片相機,主要有三種,寶麗來的600SE是瑪米亞給設計的,瑪米亞自己有一種UNIVERSAL,還有GRAFELX系列,這裡只介紹瑪米亞UNIVERSAL。
確切來說,瑪米亞這臺相機不是專門為撕拉片設計的,而是當時非常流行的快拍相機,應該說它的本來屬性是120相機才對,後來的600SE就變成了純撕拉片相機了,當然,那是專門為寶麗來造的。
說這套機器花幾篇微信都不夠,所以大家大致看看就OK了。
老套路,妹子收尾,感謝大家的支持。
大家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