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中,一位老人赤腳睡在工地上,瑟瑟發抖。民警趕到後,緊握著她的雙手為其取暖,也溫暖了旁人。這兩天,一段「民警如此暖心之舉」的小視頻在網上熱傳。12月19日上午,記者從寧波奉化公安分局嶽林派出所獲得了這段視頻,並了解到背後的溫暖故事。 (12月20日《寧波晚報》)<br/><br/> 「你的手很涼啊。」「嗯。」「起來吧。」「不要緊。」「還不要緊啊?我們把你送到醫院去,你別怕。」民警先後握著老人的雙手、雙腳,給老人取暖。這就是民警和老人的一段對話。溫情的話語,細節的舉動,讓「為老人焐手焐腳」的視頻迅速升溫,收穫的都是好評。<br/><br/> 可以搞一個假設:假如沒有溫情對白,沒有細節舉動,只是一段「民警救助寒風裡的老人」的視頻,會是如何結果!結果可能不僅不「暖人」,還很可能引發質疑:為何老人會睡在寒風裡,有關部門都去幹啥了!老人睡在寒風裡,還要等市民打電話才救助!如此輿情不是沒有發生過。記得有一次,某地民警在救助流浪漢時,就引發了質疑,有網友說「流浪漢都凍成這樣了,你們都是管啥吃的」!<br/><br/> 相同的「救助場景」,為何會有如此大的不同結果,一個是「輿論讚揚」一個是「網友質疑」!說的直白點,就在於細節上的溫暖,就在於你履職的時候,行動的時候,是不是「把老百姓的事情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是不是把「小民」當成了「大民」。<br/><br/> 「為老人焐手焐腳」,雖然只是小小舉動,但是小小的舉動背後照見的是「不忘初心」的美好。是現場處置民警,將「別人家的老人」當成了「自己家的老人」,正是因為「把群眾當家人」才有了「焐手焐腳」水到渠成的小動作。「為老人焐手焐腳」的姿勢是最美的姿勢。<br/><br/> 感動你我的事情還有不少:民警為雨天暈倒等待救援的市民撐傘;街道幹部在街頭脫下羽絨服為發生事故的群眾當被子;法官遇到需要救援的群眾脫下警方幫助取暖……這些小小的舉動,溫情的對白,讓幹群之間的距離縮短了,讓公職人員的形象高大了。<br/><br/> 公職人員就需要多些類似「為老人焐手焐腳」的小舉動,小溫情,小善意,小細節。細節決定成敗,細節也能映射出你是不是「真心為民」。為何有的事情處置原本也是「沒有問題的」,最終卻「變成了問題」,就在於沒有注意細節,只是「程式化處置」,以為「按照規定處理」就沒有問題。如今人們對公職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期待越來越大,這也是好事情。作為公職人員需要更高要求自己。<br/><br/> 「為老人焐手焐腳」, 焐熱了為民情懷,也理應成為為民初心的抒情表達。把群眾當爹媽,何嘗關係不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