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流僅夠撐3個月,「待業」中的線下娛樂業態玩出了什麼新花樣?

2020-12-24 新浪財經

來源:ilouba樓巴

線上娛樂項目「因禍得福」,而線下休閒娛樂業態卻「危機四伏」。

自疫情發生以來,電影撤檔、演出取消、文娛消費場所全部暫停營業,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表示,在此次疫情的衝擊下,全國的線下文化娛樂業,初步估算損失或達到超百億元,且現階段衝擊仍將持續一段時間,這也意味著線下娛樂業的相關經營者上半年的收益都可能折損。

雖然目前線下文娛消費場所幾乎全面叫停,但危中有機,各個休閒娛樂業態正積極探索自救的辦法,以渡過難關。

電影院

或損失上百億,警醒影院轉型

3月13日上午6時33分,迪士尼《花木蘭》官方推特帳號轉發了導演妮基·卡羅(Niki Caro)寫給影迷的一封信,官宣該片全球撤檔。妮基·卡羅在信中寫道,考慮到如今不斷變化的疫情局勢,《花木蘭》不得不在全球範圍內推遲上映。「我們的心和全世界共同經歷這場疫情的人在一起,希望花木蘭的戰鬥精神可以鼓舞那些為了我們的健康與病毒奮戰的人們。」

撤檔、延期、取消、確診,隨著疫情全球大爆發,好萊塢也開始崩了。

▲《花木蘭》劇組

早在1月23日,中國七部春節檔主要影片集體撤檔,情人節檔影片也提前撤檔。同時,各大電影院也暫停營業,電影行業幾乎顆粒無收。絕大部分電影院都被切斷了收入來源。截止2月10日,2020年國內電影總票房僅為22億。樂觀考慮,如果影院4月開始復工,意味著將在今年的前三個月損失超過200億的票房收入。

不光是影院,劇組也暫停拍攝,電影生產的節奏被打亂。現在的停工停產,很有可能會導致疫情過後,影片扎堆上映的現象。這對當前以及未來的電影市場都產生極大的影響。

▌部分影片放棄院線,轉為線上播映

除夕當天,《囧媽》出品方歡喜傳媒與字節跳動宣布合作,《囧媽》在字節跳動旗下App免費播出。電影市場瞬間「炸開了鍋」。雖然背後飽受爭議,但之後更多的影片選擇線上播映,原定於2月7日上映的《源·彩虹》,在移動電影院付費點播;原定於2月14日上映的《肥龍過江》,在愛奇藝和騰訊視頻付費播出。

▌影院的「求生」之路

食品去庫存,緊急止損:影院的暫停營業讓提前進貨的爆米花、飲料等食品也滯銷。2月以來,博納影城、蘇寧影城等多家影院開始在線上銷售零食大禮包,網上下單、快遞送貨,以稍微彌補暫停營業的損失。為疫情過後「做功課」,吸引觀眾回歸影院:許多業內人士認為,疫情過後很大可能迎來「報復性觀影」。所以,如何吸引更多觀眾重新回歸,也是影院目前要考慮的問題。蘇寧影城為提前「綁定」疫情結束後的觀眾,推出消費者在線上購滿300元贈送會員卡、電影票、周邊小禮物的活動。

▌不能單靠票房,未來影院要轉型

此次部分影片在線播映的舉動,催生了網際網路視頻平臺與電影公司合作的新機會,對影院或有很大的衝擊。這也警醒了當前業務線相對單一的影院,單靠票房業務,顯得抵抗風險的能力較低。疫情過後,影院該探索更多可以融合在影院場景的非票房業務,豐富影院的消費模式,實現營收結構多元化。

線下KTV

疫情成加速行業衰落的「催化劑」

▌停業停工,成本壓力巨大

除了損失重大的電影院,同樣作為線下封閉娛樂場所的KTV,也並不好過。目前,全國多家KTV品牌門店幾乎都處於停業狀態。停業停工,品牌面臨的將是各方面的成本壓力和盈利機遇期的喪失,有的品牌甚至已經快熬不下去,成了這次疫情的「犧牲品」。

▌沒有疫情,線下KTV生意也不好做

事實上,近幾年,線下KTV行業發展早已式微。前瞻研究院的報告顯示,2015-2016年間,傳統KTV行業迎來倒閉潮,門店數在2016年遭遇斷崖式下降,截止2016年底,傳統KTV門店數量僅有5.4萬家左右。沙利文研究報告顯示,KTV的數量在2014~2018年間的複合增長率為0.3%,預計2019~2023年間的複合增長率為1.2%。

除了由於同質化、低價競爭、消費模式單一等弊端之外,線下KTV還受到了線上唱歌軟體和迷你KTV等新業態的衝擊,全國範圍KTV單店的收入表現處於下滑狀態,很多傳統KTV企業都是在夾縫中艱難求生,而這次的疫情可能只是成為了加速傳統KTV行業衰落的催化劑。

▌疫情之後,如何變革?

儘管傳統KTV行業實體店數量大幅下滑,但其市場規模依舊巨大。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傳統KTV行業的市場規模超過1280億元。

疫情雖然加大了行業損失,甚至加速了行業的衰落,但同時也在倒逼行業變革。傳統KTV行業需要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通過模式的改變與創新做法「自救」,如:

針對不同群體,提供個性化場景與定製服務,如不同主題與配置的房間,或者增加看直播、玩桌遊等低成本的環節,集合更多的增值服務;

增強線上線下融合,可通過線上短視頻等平臺,從線上引流到線下;

提高智能化程度,可結合VR、AI等技術增強體驗的趣味性。

健身房

集體發力線上直播課

▌大部分同行現金流僅夠撐3個月

根據以往健身行業的規律,二、三月是行業回暖,業績上揚的時段,如今疫情的影響,健身房大面積閉店,讓它們錯過了一年中最關鍵的資金回收季度。

▌直播健身課火熱,趁機維繫粉絲

疫情發生以來,部分健身品牌開始轉向線上直播健身課,維繫待在家中的粉絲用戶。直播健身課可以適當增加部分收入,緩解當前的困境,也可以維持與會員的關係,或是活躍新用戶。對外採訪表示,線上直播確實不為盈利考慮,但確實給健身用戶交付了價值,未來考慮將直播服務常態化。線上課程當然無法代替線下,卻是線下服務的一個很好補充。

▌修煉內功才是抗「疫」關鍵

直播課只是解一時燃眉之急,對於健身行業的長期考慮,在這個非常時期,要通過企業內部培訓練兵,甚至通過課時補貼等穩定教練群體,及時調整運營策略,才能為寒冬過後的春天積蓄能量。

密室逃脫

主打會員活動籌集「抗疫資金」

投錢打廣告卻無法開門營業,節前售出門票全退。這次疫情的爆發,為最近幾年才崛起的密室逃脫等實景遊戲行業,帶了第一次不可抗力的「衝擊」。

往年春節假期都是密室逃脫生意最火爆的時期,大部分密室逃脫品牌都打算靠春節回籠一波資金。然而今年,由於疫情的爆發,它們除了要承擔房租、人力成本、前期廣告投入等壓力,還將要面臨一段時期的低收入甚至「零收入」局面。

▌主打會員業務籌集資金

與餐飲業節前需要大量囤貨,以及服飾行業需要消耗冬款庫存不同,密室逃脫最大的問題是房租,只要能扛過去,疫情過去後行業消費將會增大增,加上《明星大偵探》、《密室大逃脫》、《大逃殺》等實景推理綜藝節目的播出,也會吸引一波流量,雖然火爆度可能不及春節期間,但可以回血。

疫情期間,有網友建議可以主打「會員業務」,聯合多家密室逃脫品牌推出會員卡,設置充值優惠、提前預售優惠等,吸引喜歡密室逃脫的消費者提前充卡消費,這樣做可以籌集資金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行業大多數品牌缺乏抗風險準備

作為一種新興的休閒娛樂形式,中國密室逃脫行業在最近幾年才快速發展。全國很多新開的品牌,大多數都是第一次面對這樣的突發公共事件,沒有什麼抗風險的準備,這次疫情也是對密室行業抗風險能力的一次檢閱以及警醒,未來在面對此類突發事件的時候,應制定怎樣的應急機制應對。

網咖電競館

做社群留客,開啟其他營收模式

▌全行業每天損失營業收入5億元

最近,根據河南、成都、上海幾個省市的調研報告,因疫情影響全國電競網咖停業,經營收入減少和費用開支支付,造成的網咖損失巨大。如果按照全國10萬家電競網咖,平均每家5000元營收計算,則全行業每天損失營業收入5億元。

疫情讓電競網咖行業徹底進入冰封,那麼在這段時間裡,電競網咖品牌又該如何尋找「生機」?

認真檢視現金流問題:如果本次疫情影響下,網吧停業達到3~5個月,這意味著一年的利潤等於沒有了。那麼在這段時間,應該認真考慮在網吧嚴重受影響、無法正常營業、甚至無休止休市的情況下,企業如何扛過半年。

啟動其他營收模式:在停業期間,可以藉助網吧的獨特資源,在當地允許的情況下,做一些相關業務的嘗試,如電腦短期租賃等。

提升社群運營能力,留住核心客戶:網咖最有價值的資產是「客戶」,你需要考慮的是,當疫情過去,你的網咖還健不健在,你的客戶還來不來。

因此,在疫情期間,電競網吧品牌可以通過新的營銷方式,通過微信群、公眾號、抖音等平臺,增強與客戶的互動,提高顧客的粘性。

娛樂集合店

開源節流,保住現金流

疫情期間,娃娃機集合店、潮玩店等其他相關的娛樂集合店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1月14日,創業公司「十二棟」在武漢試營業了公司迄今為止最大的一家線下夾娃娃機店——「LLJ夾機佔」,門店有1000平方米。但受疫情影響,在運營十天之後,它就關停了。隨後,十二棟在其他城市的門店也陸續關停。

▲圖片來源:LLJ夾機佔

其他許多購物中心裡的娛樂店鋪、娛樂項目也隨之閉店。對於這類型的店鋪,閉店期間可以如何克服困難降低損失?

▌轉線上銷售,創新賣貨方式

如泡泡瑪特,在此期間重點推廣微信小程序、天貓商城「線上盲盒機」,通過虛擬盲盒商店,消費者抽取盲盒之後即可打開「揭秘」,隨後選擇郵寄到家。

▌開源節流,保證現金周轉

十二棟文化聯合創始人兼COO亂亂在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提到,自救首先是減少開支,房租、人力、庫存、裝修上都要儘可能壓縮成本。如原本計劃在三四月開的幾家店已經準備暫停,推遲開業;總監級別以上人員半薪發放;暫停長線研發項目,優先短期內線上開發和銷售。此外,也開始嘗試直播帶貨,為下半年的銷售做準備。

及時自救才有出路

疫情是沒有任何一個行業能抵禦的,唯一能做的就是通過各種方式,及時「自救」,而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更應該在這段時間重新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加強內功修煉,提升運營創新能力。

此外,疫情結束之後,預計會出現報復性消費反彈期,而作為主打個人感情,體驗性強的休閒娛樂業態,其客流與業績也會出現較為明顯的回升幅度,這時候企業如何能夠做出靈活的對應,提高效率,提供滿足客戶需求的服務,也是企業需要考慮的問題。

綜合自:贏商網

相關焦點

  • 現金流!現金流!現金流!
    來源:南方略諮詢如果眼下給行業焦慮指數做個排名,恢復正常運營時間尚不確定、沒有像樣的資產可供售賣抵押的線下消費,絕對能躋身前三。目前線下消費的自救正圍繞現金流展開,電影院上外賣平臺拋售大桶爆米花,書店靠情懷眾籌,理髮店的Tony老師們只能自籌...
  • 記住,留夠一年現金流
    「我確實想買房,但我更擔心我現金流會不會玩不轉了。」現金流作為複雜經濟環境中最後的底牌,每個人都想用一套「我要持有現金的邏輯」,來對衝未來的不確定性。所以,你現在能看到每一條關於建議性的文章都會告訴你,現金流很重要,要重視。
  • 不少化妝品企業熬不過3個月?疫情期拯救現金流應該這樣做
    人工和租金支出最大 能撐3個月以內的企業居多 儘管丟掉了春節檔這種重要的「造血」時期,但必要的成本仍需支出,這無疑給化妝品企業增添了更多資金壓力。 當然,不同企業主要成本存在一定差異。
  • 成都演藝新業態:線上線下雙向發力
    成都演出商敏銳抓住市場熱點,迅速推出豐富大眾文化生活的演出內容,為成都演藝業形成新增長點、增長極。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會長朱克寧表示,線上線下雙軌運行的新業態,必將推動中國演出行業的整體提升,並讓演出行業具備更高的抗風險能力。
  • 線下娛樂消費加速復甦 潮玩成IP消費新出口
    線下娛樂消費正在加速復甦。看上中國的線下娛樂生意,IP運營的老牌「優秀生」日方娃娃機漂洋過海,和中國的網紅娃娃機品牌「聯姻」,並透露了未來繼續在國內共同開設線下店的計劃。與此同時,另一新零售潮流玩具品牌、盲盒巨頭泡泡瑪特傳來赴港上市的消息。
  • 疫情之後:美業門店沒顧客、沒現金流,難道你甘心關店?| 投資人觀察
    2019年12月底,新冠肺炎小規模爆發,到2020年3月中旬,國內確診病例超過8萬,海外確診病達5萬。對比2003年SARS,新冠肺炎具有較高傳染性和較低的死亡率。這段時間,線下各行業所受衝擊巨大,多半面臨無法復工和毫無人流的挑戰。然而,危機也是轉機。本次疫情將會催生美業洗牌,活下來、健康運營的好公司將會脫穎而出。
  • 娛樂內容付費的下個十年,想像力在哪?
    不論先於還是滯後於視頻內容付費誕生,其他依託於網際網路的線上付費形態都或多或少從長視頻付費養成中獲利。視頻平臺經歷了近10年才培養出用戶為內容付費的基本意識,並將這種付費意識外化到所有線上生意中,包括網文、音頻、知識、音樂、電商等各型各色的會員生意。
  • 百年奧萊新零售業態解耦線上線下業務關係2018迎接風口
    編者按:伴隨著百年奧萊線下體驗中心的開業,百年城集團以百年奧萊為中心布局的新零售業態初現雛形。  2017年剛剛過去,這一年被稱作是「新零售元年」,科技創新與消費升級的交織為傳統零售業帶來了颶風般的影響,無人貨架、無人便利店、生鮮零售等每一個動態都牽動著人們的神經,對於消費者如此,對於投資圈更是如此。
  • 潮玩,新業態的拉風者—解讀泡泡瑪特的創新之道
    在位於朝陽區浦項中心的北京泡泡瑪特文化創意有限公司裡,坐在經濟日報記者對面的年輕人張曉陽說起與潮玩的緣份,臉上洋溢著開心、沉醉的笑容。2020年7月15日,泡泡瑪特天貓旗艦店最新發售拉布布精靈藝術系列新品,當天售出該系列盲盒超過1.5萬個,交易額接近100萬。而線下門店更是火爆,北京多家泡泡瑪特門店當天該商品均已售罄。潮玩粉絲們對自己心愛之物的痴迷可見一斑。
  • 損失超20億、現金流「撐不過兩個月」,現場演出的生死「自救」
    2月7日,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在《致全國演藝同仁倡議書》中指出:根據在會員範圍內進行抽樣調查的不完全統計中,2020年1-3月,全國已取消或延期的演出近2萬場,直接票房損失已超過20億元,而疫情結束後也還將面臨一段時間的逐步恢復期。這一過程對於與現場演出掛鈎的企業及個人無疑是一場考驗。
  • 3個月資遣4萬人!臺灣經濟的「畫皮」還能撐多久?
    3個月資遣4萬人!臺灣經濟的「畫皮」還能撐多久?(圖片來源網絡)新冠肺炎衝擊臺灣經濟,也造成基層勞工面臨生活困難。臺灣民眾黨團總召賴香伶4月21日指出,目前臺灣減班休息勞工達1.6萬人、600多家企業,而2月到4月資遣通報人數比同期多1.7萬人、總計4萬多人。這些被減班休息、裁員的勞工面臨租金壓力,民眾黨呼籲當局應將租金補貼租客的適用範圍擴大因疫情受到影響的待業青年、無薪假勞工,及弱勢族群。
  • 維他檸檬茶聯手國漫之光,實力玩出營銷新花樣
    (原標題:維他檸檬茶聯手國漫之光,實力玩出營銷新花樣) 90後乃至
  • 線下商業百貨全面老齡化,3億嬰兒潮中老年人如何重構線下商業生態?
    ——AgeClub研究團隊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線下商業無疑是受衝擊最大的行業。但隨著國內疫情的消退和疫苗研發的進展,線下商業的熱度正在回升,中老年群體的消費娛樂熱情高漲; 在憋了幾個月之後,他們已經迫不及待地去公園休憩散步,去步行街、購物中心逛街購物,去城市周邊一日遊。
  • 待業半年,我投出了4500份簡歷
    去年10月,他從一家外企跳槽到上海的一家線下沉浸式劇院工作,成為視頻項目負責人。這類讓觀眾沉浸式體驗劇情的新興戲劇模式在一線城市一度有相當高的人氣,有些劇目甚至一票難求。出於興趣,也出於看好這個行業市場的未來,王超當時幾乎沒怎麼猶豫就加入了這裡。
  • 你有玩過富爸爸現金流遊戲嗎?
    11月10日,借組織007無錫戰友聚會的機會,順便帶大家玩了場現金流遊戲。到場共10位戰友、1位戰友家屬,就4位曾經玩過,其他7位都沒玩過,經過一圈自我介紹後,就開始教、帶6位新玩家開始玩,2個小時玩下來,大家是感受、收穫多多。
  • 現金流告急!「援軍」未到,《八佰》撐不起華誼兄弟
    壞消息是,華誼兄弟當下現金流告急,截至6月30日,帳上現金僅剩1.34億。這是華誼兄弟上市以來的「歷史最低水位」。此外,短期債務壓力依然巨大,華誼兄弟目前的流動資產僅27.5億元,而流動負債高達46.4億元,缺口19億元。
  • 2020上半年全國首店品牌超100家 零售、餐飲業態是主角
    據贏商網不完全統計,2020年上半年全國21個主要城市新開全國首店106家,遍布14座城市,對比2019年上半年,數量減少約20%。   106家首店品牌多家為品牌全球首店、品牌首家線下門店,還有多家品牌新概念店。從業態看,主要是零售及餐飲業態,其中零售佔比五成,餐飲業態佔比近四成,另外文體娛樂業態、兒童親子業態及生活服務業態合計佔比僅一成多。
  • 實例解析 | 新消費的下一輪增長——客戶新趨勢及業態新趨勢
    2020年4月23日,曹升老師在《經濟觀察報》直播中,分享了《新消費的下一輪增長——四大值得關注的新趨勢》,以下內容整理自本次分享。從產品型電商,到服務型電商,再到潮流型電商,客戶的新趨勢是什麼?從流量運營,到用戶運營,再到10萬用戶全域運營,門店的新趨勢又有哪些?從餐飲零售外賣三項融合,如何看消費新業態?老品牌和新品牌有何新趨勢?簡而言之,主要有四大趨勢:客戶新趨勢、業態新趨勢、門店新趨勢、品牌新趨勢。本次內容一共上下兩篇,上篇講述客戶新趨勢及業態新趨勢,下篇講述門店新趨勢及品牌新趨勢。
  • 應運而生的新業態新工作意味著什麼?
    繼啟動儀式當天舉行首場線下活動「中國雄安集團有限公司走進清華校園專場招聘會」後,「國聘行動」又於12月16日舉辦「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走進北京大學專場招聘會」。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疫情衝擊下,今年的就業工作呈現出哪些新形勢新特點?高校畢業生工作找得怎麼樣?應運而生的新業態新工作意味著什麼?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 現金流困難,企業如何用「支票」行為自救?
    疫情期間,不少企業都遇到了現金流不足,難以周轉運行的困境,除了資金注入外,企業還能夠採取怎樣的方式自救呢?筆者給出的答案是——採用「支票」行為,留住客戶,讓客戶提前預約提前支付等,緩解現金流不足的問題。很多朋友也通過留言,詢問自己企業能否通過合作、營銷等方式做些什麼度過此次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