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ilouba樓巴
線上娛樂項目「因禍得福」,而線下休閒娛樂業態卻「危機四伏」。
自疫情發生以來,電影撤檔、演出取消、文娛消費場所全部暫停營業,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表示,在此次疫情的衝擊下,全國的線下文化娛樂業,初步估算損失或達到超百億元,且現階段衝擊仍將持續一段時間,這也意味著線下娛樂業的相關經營者上半年的收益都可能折損。
雖然目前線下文娛消費場所幾乎全面叫停,但危中有機,各個休閒娛樂業態正積極探索自救的辦法,以渡過難關。
電影院
或損失上百億,警醒影院轉型
3月13日上午6時33分,迪士尼《花木蘭》官方推特帳號轉發了導演妮基·卡羅(Niki Caro)寫給影迷的一封信,官宣該片全球撤檔。妮基·卡羅在信中寫道,考慮到如今不斷變化的疫情局勢,《花木蘭》不得不在全球範圍內推遲上映。「我們的心和全世界共同經歷這場疫情的人在一起,希望花木蘭的戰鬥精神可以鼓舞那些為了我們的健康與病毒奮戰的人們。」
撤檔、延期、取消、確診,隨著疫情全球大爆發,好萊塢也開始崩了。
▲《花木蘭》劇組
早在1月23日,中國七部春節檔主要影片集體撤檔,情人節檔影片也提前撤檔。同時,各大電影院也暫停營業,電影行業幾乎顆粒無收。絕大部分電影院都被切斷了收入來源。截止2月10日,2020年國內電影總票房僅為22億。樂觀考慮,如果影院4月開始復工,意味著將在今年的前三個月損失超過200億的票房收入。
不光是影院,劇組也暫停拍攝,電影生產的節奏被打亂。現在的停工停產,很有可能會導致疫情過後,影片扎堆上映的現象。這對當前以及未來的電影市場都產生極大的影響。
▌部分影片放棄院線,轉為線上播映
除夕當天,《囧媽》出品方歡喜傳媒與字節跳動宣布合作,《囧媽》在字節跳動旗下App免費播出。電影市場瞬間「炸開了鍋」。雖然背後飽受爭議,但之後更多的影片選擇線上播映,原定於2月7日上映的《源·彩虹》,在移動電影院付費點播;原定於2月14日上映的《肥龍過江》,在愛奇藝和騰訊視頻付費播出。
▌影院的「求生」之路
食品去庫存,緊急止損:影院的暫停營業讓提前進貨的爆米花、飲料等食品也滯銷。2月以來,博納影城、蘇寧影城等多家影院開始在線上銷售零食大禮包,網上下單、快遞送貨,以稍微彌補暫停營業的損失。為疫情過後「做功課」,吸引觀眾回歸影院:許多業內人士認為,疫情過後很大可能迎來「報復性觀影」。所以,如何吸引更多觀眾重新回歸,也是影院目前要考慮的問題。蘇寧影城為提前「綁定」疫情結束後的觀眾,推出消費者在線上購滿300元贈送會員卡、電影票、周邊小禮物的活動。
▌不能單靠票房,未來影院要轉型
此次部分影片在線播映的舉動,催生了網際網路視頻平臺與電影公司合作的新機會,對影院或有很大的衝擊。這也警醒了當前業務線相對單一的影院,單靠票房業務,顯得抵抗風險的能力較低。疫情過後,影院該探索更多可以融合在影院場景的非票房業務,豐富影院的消費模式,實現營收結構多元化。
線下KTV
疫情成加速行業衰落的「催化劑」
▌停業停工,成本壓力巨大
除了損失重大的電影院,同樣作為線下封閉娛樂場所的KTV,也並不好過。目前,全國多家KTV品牌門店幾乎都處於停業狀態。停業停工,品牌面臨的將是各方面的成本壓力和盈利機遇期的喪失,有的品牌甚至已經快熬不下去,成了這次疫情的「犧牲品」。
▌沒有疫情,線下KTV生意也不好做
事實上,近幾年,線下KTV行業發展早已式微。前瞻研究院的報告顯示,2015-2016年間,傳統KTV行業迎來倒閉潮,門店數在2016年遭遇斷崖式下降,截止2016年底,傳統KTV門店數量僅有5.4萬家左右。沙利文研究報告顯示,KTV的數量在2014~2018年間的複合增長率為0.3%,預計2019~2023年間的複合增長率為1.2%。
除了由於同質化、低價競爭、消費模式單一等弊端之外,線下KTV還受到了線上唱歌軟體和迷你KTV等新業態的衝擊,全國範圍KTV單店的收入表現處於下滑狀態,很多傳統KTV企業都是在夾縫中艱難求生,而這次的疫情可能只是成為了加速傳統KTV行業衰落的催化劑。
▌疫情之後,如何變革?
儘管傳統KTV行業實體店數量大幅下滑,但其市場規模依舊巨大。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傳統KTV行業的市場規模超過1280億元。
疫情雖然加大了行業損失,甚至加速了行業的衰落,但同時也在倒逼行業變革。傳統KTV行業需要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通過模式的改變與創新做法「自救」,如:
針對不同群體,提供個性化場景與定製服務,如不同主題與配置的房間,或者增加看直播、玩桌遊等低成本的環節,集合更多的增值服務;
增強線上線下融合,可通過線上短視頻等平臺,從線上引流到線下;
提高智能化程度,可結合VR、AI等技術增強體驗的趣味性。
健身房
集體發力線上直播課
▌大部分同行現金流僅夠撐3個月
根據以往健身行業的規律,二、三月是行業回暖,業績上揚的時段,如今疫情的影響,健身房大面積閉店,讓它們錯過了一年中最關鍵的資金回收季度。
▌直播健身課火熱,趁機維繫粉絲
疫情發生以來,部分健身品牌開始轉向線上直播健身課,維繫待在家中的粉絲用戶。直播健身課可以適當增加部分收入,緩解當前的困境,也可以維持與會員的關係,或是活躍新用戶。對外採訪表示,線上直播確實不為盈利考慮,但確實給健身用戶交付了價值,未來考慮將直播服務常態化。線上課程當然無法代替線下,卻是線下服務的一個很好補充。
▌修煉內功才是抗「疫」關鍵
直播課只是解一時燃眉之急,對於健身行業的長期考慮,在這個非常時期,要通過企業內部培訓練兵,甚至通過課時補貼等穩定教練群體,及時調整運營策略,才能為寒冬過後的春天積蓄能量。
密室逃脫
主打會員活動籌集「抗疫資金」
投錢打廣告卻無法開門營業,節前售出門票全退。這次疫情的爆發,為最近幾年才崛起的密室逃脫等實景遊戲行業,帶了第一次不可抗力的「衝擊」。
往年春節假期都是密室逃脫生意最火爆的時期,大部分密室逃脫品牌都打算靠春節回籠一波資金。然而今年,由於疫情的爆發,它們除了要承擔房租、人力成本、前期廣告投入等壓力,還將要面臨一段時期的低收入甚至「零收入」局面。
▌主打會員業務籌集資金
與餐飲業節前需要大量囤貨,以及服飾行業需要消耗冬款庫存不同,密室逃脫最大的問題是房租,只要能扛過去,疫情過去後行業消費將會增大增,加上《明星大偵探》、《密室大逃脫》、《大逃殺》等實景推理綜藝節目的播出,也會吸引一波流量,雖然火爆度可能不及春節期間,但可以回血。
疫情期間,有網友建議可以主打「會員業務」,聯合多家密室逃脫品牌推出會員卡,設置充值優惠、提前預售優惠等,吸引喜歡密室逃脫的消費者提前充卡消費,這樣做可以籌集資金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行業大多數品牌缺乏抗風險準備
作為一種新興的休閒娛樂形式,中國密室逃脫行業在最近幾年才快速發展。全國很多新開的品牌,大多數都是第一次面對這樣的突發公共事件,沒有什麼抗風險的準備,這次疫情也是對密室行業抗風險能力的一次檢閱以及警醒,未來在面對此類突發事件的時候,應制定怎樣的應急機制應對。
網咖電競館
做社群留客,開啟其他營收模式
▌全行業每天損失營業收入5億元
最近,根據河南、成都、上海幾個省市的調研報告,因疫情影響全國電競網咖停業,經營收入減少和費用開支支付,造成的網咖損失巨大。如果按照全國10萬家電競網咖,平均每家5000元營收計算,則全行業每天損失營業收入5億元。
疫情讓電競網咖行業徹底進入冰封,那麼在這段時間裡,電競網咖品牌又該如何尋找「生機」?
認真檢視現金流問題:如果本次疫情影響下,網吧停業達到3~5個月,這意味著一年的利潤等於沒有了。那麼在這段時間,應該認真考慮在網吧嚴重受影響、無法正常營業、甚至無休止休市的情況下,企業如何扛過半年。
啟動其他營收模式:在停業期間,可以藉助網吧的獨特資源,在當地允許的情況下,做一些相關業務的嘗試,如電腦短期租賃等。
提升社群運營能力,留住核心客戶:網咖最有價值的資產是「客戶」,你需要考慮的是,當疫情過去,你的網咖還健不健在,你的客戶還來不來。
因此,在疫情期間,電競網吧品牌可以通過新的營銷方式,通過微信群、公眾號、抖音等平臺,增強與客戶的互動,提高顧客的粘性。
娛樂集合店
開源節流,保住現金流
疫情期間,娃娃機集合店、潮玩店等其他相關的娛樂集合店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1月14日,創業公司「十二棟」在武漢試營業了公司迄今為止最大的一家線下夾娃娃機店——「LLJ夾機佔」,門店有1000平方米。但受疫情影響,在運營十天之後,它就關停了。隨後,十二棟在其他城市的門店也陸續關停。
▲圖片來源:LLJ夾機佔
其他許多購物中心裡的娛樂店鋪、娛樂項目也隨之閉店。對於這類型的店鋪,閉店期間可以如何克服困難降低損失?
▌轉線上銷售,創新賣貨方式
如泡泡瑪特,在此期間重點推廣微信小程序、天貓商城「線上盲盒機」,通過虛擬盲盒商店,消費者抽取盲盒之後即可打開「揭秘」,隨後選擇郵寄到家。
▌開源節流,保證現金周轉
十二棟文化聯合創始人兼COO亂亂在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提到,自救首先是減少開支,房租、人力、庫存、裝修上都要儘可能壓縮成本。如原本計劃在三四月開的幾家店已經準備暫停,推遲開業;總監級別以上人員半薪發放;暫停長線研發項目,優先短期內線上開發和銷售。此外,也開始嘗試直播帶貨,為下半年的銷售做準備。
及時自救才有出路
疫情是沒有任何一個行業能抵禦的,唯一能做的就是通過各種方式,及時「自救」,而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更應該在這段時間重新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加強內功修煉,提升運營創新能力。
此外,疫情結束之後,預計會出現報復性消費反彈期,而作為主打個人感情,體驗性強的休閒娛樂業態,其客流與業績也會出現較為明顯的回升幅度,這時候企業如何能夠做出靈活的對應,提高效率,提供滿足客戶需求的服務,也是企業需要考慮的問題。
綜合自:贏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