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8月4日),兩市股指走勢現明顯分化,滬指在金融、地產板塊的助力下維持強勢,收盤滬指漲0.11%報3371.69點,深成指跌0.75%,創業板指跌1.26%,科創50指數大跌3.5%。兩市成交連續第五個交易日突破萬億元。盤面上看,保險、銀行板塊大幅走高,地產、工程機械、食品飲料等板塊均走強,數字貨幣概念發力走高,生物疫苗概念午後大幅跳水。
疫苗題材股整體出現大幅降溫:此前多家相關公司均發布了風險提示公告,多家疫苗產業鏈上市公司發布股價異動公告,表示相關業務佔公司整體營業收入比重很小。另有部分公司澄清不涉及疫苗產業鏈業務,此外北上資金出現撤離跡象。短期內疫苗板塊後續或以震蕩整理為主。
玻璃期現價格大漲:2020年春節後價格持續低位運行的玻璃期貨,從4月份啟動上行,到8月4日國內期貨市場玻璃主力合約已刷新上市以來新高,純鹼期價也出現連續兩個交易日拉漲。受期貨價格持續拉漲影響,近期A股市場上玻璃概念股也漲勢顯著。由於疫情導致出口受阻,加工廠出口訂單下滑明顯,同時地產竣工數據修復,建材類板塊有望受強勢支撐。
國務院發布《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大力支持符合條件的集成電路企業和軟體企業在境內外上市融資,加快境內上市審核流程,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相關條件的研發支出可作資本化處理。鼓勵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在科創板、創業板上市融資,通暢相關企業原始股東的退出渠道。提出符合條件的集成電路生產企業或項目免徵企業所得稅,具體包括國家鼓勵的集成電路線寬小於28納米(含),且經營期在15年以上的集成電路生產企業或項目,第一年至第十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等。政策有利於優化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發展環境,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和發展質量,利好科技半導體板塊。
央行部署下半年重點工作:2020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和複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央行果斷加大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為維護金融市場穩定,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開放,創新金融服務,為實現國民經濟快速恢復提供了有力的支撐。7月底,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首次確定「國內大循環」,當前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後續貨幣政策強調要「精準導向」,當前「六穩」「六保」為實現國民經濟快速恢復提供了有力的支撐,貨幣政策進一步寬鬆可能性或力度可能有所降低。
兩市維持震蕩整理走勢,但盤面交投依舊錶現活躍,目前滬指接近前期高點,短期可能將面臨震蕩整理。國際局勢現階段處於相關的不明朗,另一方面全球受到疫情衝擊較大,進出口貿易方法迎來了近幾年最差水平。但從中期來看,中國經濟數據持續改善,企業盈利增速持續回升,即將到來的二季報更多行業將會迎來改善。市場流動性整體保持平衡,政策寬鬆的共識也將重新凝聚,居民資產配置仍在向股市轉移,預計市場將會繼續震蕩上行。但考慮到中美分歧日益複雜壓制市場情緒,經濟內循環主線與核心資產有望重新抱團,市場的交易行為將呈現明顯的結構化特徵。
【阿爾法優選】累計收益率為66%,組合收益保持穩健。組合持有醫藥消費股票為主,昨日調入的兩隻醫藥研發外包服務標的,受益國內醫藥研發劣質產能出清,優秀企業地位提升,加速與國際接軌。醫藥研發外包行業維持較高景氣度。昨天組合兩隻標的攜手上漲。阿爾法優選選取各細分賽道、高景氣度行業的優質上市公司進行配置,意在獲取中長期可持續性的穩健收益率。
訂閱方式示例:智富通APP—首頁—投顧—雲投顧—搜索「阿爾法優選」進行訂閱,或微信公眾號「一創智富通」—專享服務—投顧組合—搜索「阿爾法優選」進行訂閱。
風險提示:歷史表現僅為數據參考,不代表未來表現,更不構成對未來收益的保證。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1. 國務院發文:促進集成電路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
國務院印發《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若干政策》提出,為進一步優化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發展環境,深化產業國際合作,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和發展質量,制定出臺財稅、投融資、研究開發、進出口、人才、智慧財產權、市場應用、國際合作等八個方面政策措施。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鼓勵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發展,大力培育集成電路領域和軟體領域企業。
點評:政策對符合相關條件的集成電路企業免徵所得稅;鼓勵地方政府建立貸款風險補償機制,支持集成電路、軟體企業融資;大力支持符合條件的集成電路和軟體企業在境內外上市等。集成電路方面,目前大基金一期、二期先後完成產業布局,主要集中在晶圓製造等領域,在自主可控背景下,黨政軍、金融、電信、電力等八大支柱行業軟體國產化替代空間巨大。當前美國以最終用途規則管制高科技產品出口,推動與中國的脫鉤,中國在核心技術攻關上有發揮舉國體制的優勢,集中力量突破封鎖,有利於中國持續推動核心技術的研發。
2. 聯發科獲華為追加巨額訂單、產業鏈公司受益
據半導體行業觀察報導,華為已經向聯發科追加巨額訂單,用來緩解智慧型手機晶片問題。該訂單超過1.2億顆晶片。如果以華為近兩年內預估單年手機出貨量約1.8億臺來計算,聯發科所分得到的市佔率超過三分之二。截止到目前,華為已經成為聯發科天璣800系列5G晶片出貨量最高的手機廠商。
點評:聯發科目前在華為的供應鏈中主要是低端產品,其中4G晶片供貨比重在15%左右,5G晶片比重會從0提升到25%,預計聯發科5G晶片出貨量大幅提升。此外聯發科在高端手機市場也會迎來重大變化,其5nm 5G晶片有望進入華為明年上半年的旗艦機中。華為手機二季度全球出貨量成功超越三星,登上了全球第一的位置,聯發科成為了華為的重要合作夥伴,聯發科產業鏈公司也將受益。
3. 農業限塑令9月起實施、可降解掀起農田綠色革命
農業農村部、工信部、生態環境部、市場監管總局近日聯合印發的《農用薄膜管理辦法》,將於今年9月1日起實施。《辦法》提出,農用薄膜使用者應當在使用期限到期前撿拾田間的非全生物降解農用薄膜廢棄物,交至回收網點或回收工作者,不得隨意棄置、掩埋或者焚燒。農用薄膜汙染治理,是從防老化和可降解兩個方向發展。
點評:九部委1月份就已經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按照「禁限一批、替代循環一批、規範一批」的原則,禁止生產銷售超薄塑料購物袋、超薄聚乙烯農用地膜;禁止以醫療廢物為原料製造塑料製品;全面禁止廢塑料進口。生產領域中農業薄膜汙染治理也是一大重點。農用薄膜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但部分地區農用薄膜殘留汙染嚴重,成為制約農業綠色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農用薄膜抗老化是回收利用的前提,抗老化助劑、可降解塑料市場有望被打開。
1.國務院:制定出臺財稅等政策措施 大力培育集成電路和軟體領域企業。
2.8月18日,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迎來一周年,市場人士預期一系列政策利好將紛至沓來。
3.日前從接近監管層人士處獲悉,新三板精選層試點融資融券業務已獲得監管層認可。
4.據中債登統計,境外機構投資者已連續20個月增持中國債券,截至7月末託管面額達到23441億元,同比上漲38%。
1. 發改委批覆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近期建設項目總投資約4741億元。
2. 國家發改委等七部門聯合印發《清理規範海運口岸收費行動方案》,目標使進出口合規成本明顯降低。
3.上半年產業用紡織製成品製造業增加值大增57.8%,其中6月份同比增速高達80.7%,因受防疫類物資需求激增拉動。
4. 商務部:上周有色金屬價格穩中有漲。
5.中物聯:7月份中國倉儲指數創8個月以來新高。
6.中汽協:初步預計7月份中國汽車行業銷量同比增長14.9%。
7.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廣播影視發展研究中心發布《中國視聽新媒體發展報告(2020)》。截至2020年3月,網絡視頻(含短視頻)用戶規模達8.5億,佔網民整體的94.1%。
1.藍盾光電:申購代碼300862,公司主營高端分析測量儀器製造。
2.冠盛股份:申購代碼707088,公司主營汽車傳動系統零部件。
3.博睿數據:申購代碼787229,公司主營應用性能管理服務、銷售應用性能監測軟體。
4.復潔環保:申購代碼787335,公司主營汙泥脫水幹化及廢氣淨化技術裝備及服務。
業績經營
1.榮盛發展:發布2020年7月份經營情況簡報,本月新籤約面積69.8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54%;籤約金額77.41億元,同比增長14.19%。
2.唐人神:發布2020年7月生豬銷售簡報,本月生豬銷量8.21萬頭,環比增長41.3%,同比增長2.9%;銷售收入增長23,021萬元,同比增長113.7%,環比增長41.7%。
3.中南建設:發布2020年7月經營情況簡報,本月房地產業務銷售金額178.2億元,同比增長20.9%;銷售面積122.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9.7%。
4.天壇生物:發布2020年半年度業績快報,歸母淨利潤同比減少2.84%。
5.民和股份:發布2020年半年度財務報告,歸母淨利潤同比減少73.26%。
6.好想你:發布2020年半年度財務報告,歸母淨利潤同比提高1680.02%。
股權變動
1.華正新材:股東錢海平先生擬減持不超過4.12%的股份。
2.鴻遠電子:公司股東及部分董監高擬減持不超過1.23%的股份。
3.光威復材:股東中信合夥擬減持不超過9%的股份。
4.諾力股份:8月10日有2,465,680股解禁,佔目前公司總股本的0.92%。
5. 洲明科技:8月7日有5,698,458股解禁,佔目前公司總股本的0.58%。
6.錦龍股份:擬非公開發行股票募資35.56億元,用於償還公司借款和補充公司流動資金。
其他
1.欣旺達:8月7日公司將有11.2億元可轉債上市,所募資金將用於消費類鋰離子電芯擴產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風險提示:投資有風險,資訊僅供參考,以上信息來自上市公司,上述所列示涉及上市公司僅作為陳述其公司動態,不作為具體推薦,投資者應自主做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