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挽救持續低迷的低生育率狀況,韓國政府決定給生孩子的家庭發錢了。
據《環球時報》援引韓聯社的報導稱,韓國總統直屬低生育率及老齡化社會委員會15日發布「第4次低生育率和老齡化社會基本計劃」,宣布韓國政府將從2022年起,向有0歲-1歲嬰兒的家庭每月提供3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800元)的育兒補助,並在2025年逐步上調至50萬韓元。此外,韓國政府還將一次性發放200萬韓元的生育補貼。
為保障父母與嬰幼兒在一起的時間、提高其生活質量,新政還推出了「3+3育兒假」制度,即父母雙方都為未滿12個月的子女申請3個月的育兒假,且每人每月最高可獲300萬韓元的育兒津貼,以此鼓勵「夫妻雙方共同育兒」。
生育補貼背後的韓國人口危機
據《人民日報》今年7月的一篇報導,韓國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該國總和生育率僅為0.92,處於歷史最低水平。而根據韓國人口保健福祉協會和聯合國人口基金髮布的韓文版《2020年世界人口情況報告》,2020年韓國總和生育率預計為1.1,遠低於全球平均值2.4,在198個國家和地區中處於最低水平。
圖片來源:wind
韓聯社報導稱,要想維持目前的人口總數,韓國總和生育率至少要達到2.1。近年總和生育率不斷下降,表明韓國人口減速呈加快趨勢。
圖片來源:wind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2019年的一篇報導,聯合國預測韓國的人口將在2024年左右達到峰值,之後便開始下降。到2100年,韓國人口將從現在的約5100萬下降到約2900萬,回到1966年的水平。
韓國《先驅經濟報》稱,低生育率導致的人口減少,將導致一個國家或民族「不知不覺間萎縮」,是一個嚴重問題。低生育率與老齡化等問題一道,將對經濟、教育、國防等造成巨大衝擊。
為應對低生育率問題,韓國政府10多年前就成立了低生育及老齡社會委員會,並出臺多項鼓勵生育的相關政策。自2006年起,韓國政府每五年發布一次《低生育及老齡社會基本規劃》,並陸續投入185萬億韓元(約合1550億美元)鼓勵生育,但新生兒人數仍逐年下降。
為什麼韓國年輕人認為結婚生育「沒必要」?
據《環球時報》,主導此次生育補貼政策的低生育率及老齡化社會委員會認為,與其把低生育率看成一個問題,不如視為一種「結果」——在不穩定的僱用關係和高昂的居住成本、過度競爭以及不能兼顧工作和育兒的社會結構下,很多韓國年輕人感受到結婚和生育的困難,不再認為這是人生的必要選項。
統計顯示,去年韓國進行婚姻登記的人數為4.7‰,跌至1970年開始相關統計以來的最低水平;結婚登記總數為23.92萬對,較前年減少7.2%。此外,超過三成韓國人認為結婚後沒必要生孩子,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意願越低。
據BBC報導,2015年的韓國人口普查顯示,25-29歲的韓國女性中,結婚的只佔23%,與1970年的90%相比,顯著下降。
即使選擇結婚的年輕人,也有相當部分面臨著高額貸款的壓力,尤其是房貸壓力。
據韓聯社報導,韓國統計廳近日的發布一項統計資料顯示,2019年有金融機構貸款的新婚家庭佔比為85.8%,同比上升0.7個百分點,其貸款餘額中值為1.1208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7.26萬元),同比增加12.1%。其中,有住房家庭(1.4676億韓元)的貸款中值是無住房家庭的1.7倍。
此外,育兒成本高昂、育兒設施不足、女性生育後在職場受到不平等對待等因素,使許多已婚家庭在生育以及養育等問題上面臨困難。首爾市「職場媽媽援助中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4月,該援助中心接到的諮詢量比去年同期增加30%。在各類諮詢中,關於公司對職場媽媽給予「不平等待遇」的諮詢量比去年同期增加30%。一些職場媽媽在疫情期間申請育兒休假遭到公司拒絕,甚至面臨被解僱的風險。
對於新推出的補貼計劃能否改變韓國社會的低生育率情況,不少專家和媒體的看法並不樂觀。韓國《京鄉新聞》認為,短期內,韓國的低生育率情況不會因為上述計劃的推出而好轉。研究女性勞動者權益保護的專家林潤玉(音)表示,目前保障女性在勞動市場不受性別歧視的政策太少,也沒有相應的勞動補貼。
韓國國際廣播電臺此前關於韓國低生育率的報導認為,政府鼓勵生育的政策主要是財政援助,這些短期政策不能解決根本性問題,而是需要通盤考慮,制定長期和全面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