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5 08: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面對疫情防控常態化新形勢,山東省司法行政心理戒毒工作緊扣全國統一戒毒模式的要求,以「守護心靈、陽光戒治」第三屆「『心療』推進季」活動為主線,聚焦心理安全防線、心理矯治動能、心理戒毒質效,以點帶面、精確發力,提升戒毒人員的心理素養,保障戒毒人員的身心健康,有效推動了心理戒毒工作品牌化、可持續發展。
選好「切入點」,築牢心理安全防線
一是突出重點建機制。重點落實部局《關於疫情防控期間加強戒毒人員心理危機幹預的通知》要求,在健全完善「戒毒人員互助班組、大隊心理驛站、所心理矯治中心、外聘心理專家團」四級心理健康安全預警機制基礎上,把戒毒人員心理安全作為心理矯治的首要任務,納入到場所安全管理大盤子,列入場所安全穩定研判的內容,形成心理健康定期研判工作機制。二是全員篩查抓源頭。加大個別談話力度,對戒毒人員思想狀況、心理狀態進行深入摸排,收集戒毒人員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和關心的熱點,累計開展個別談話教育10984人次,有效穩住戒毒人員思想源頭、穩定戒治心態;堅持每天心理「巡診」,密切關注重點戒毒人員情緒波動、思想動向和行為傾向,提前發現解決問題,做到防患於未然。三是評估幹預築防線。與山東省心援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濟南大學合作開發了《強制隔離戒毒人員心理健康快速篩查量表》,對6100餘人次戒毒人員開展症狀自評量表、心理危機評估問卷調查,建立每日心靈健康晴雨表,全面掌握戒毒人員心理健康狀況,及時識別高風險人員。針對戒毒人員心理狀況等級和類型,通過現場諮詢、熱線電話或遠程視頻方式,累計對228名輕度心理問題戒毒人員實施心理援助,對100名嚴重心理問題戒毒人員開展心理危機幹預,目前戒毒人員心理狀況總體平穩。
抓好「著力點」,激活心理矯治動能
一是著力心理健康教育「穩心」。按照「全省戒毒場所教育矯治一體化」項目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置要求,立足戒毒人員不同期區的心理特點和戒治需求,採取警察「小班」現場教學與視頻教學相結合方式,從「心理健康、認知功能、人際交往、自我意識、情緒管理、意志品質、壓力挫折、預防復吸、家庭關係」九個方面組織開展課堂化教學,普及心理學、心理健康知識,增強心理健康意識,樹立對防控疫情和戒除毒癮的信心和決心。二是著力團體心理輔導「礪心」。以大隊為單位,圍繞心態調整、動機強化、認知矯正、情緒管理、修正心智、家庭功能、社交應激、生涯規劃等八個訓練項目,探索整合「華羅牌」、曼陀羅心理繪畫、舞動、沙盤等心理療法,累計開展預防復吸團體心理輔導50餘場次,參與4000多人次,引導戒毒人員認識成癮背後的心理動機、改變錯誤認知、學會調控情緒、提高自我約束力,全面提升心理素養。三是著力特色矯治活動「舒心」。用好心理防護手冊、心理疏導音頻視頻,發揮心理援助志願團隊專家、戒毒警察心理諮詢師作用,利用「6·26國際禁毒日」等契機,針對2000餘人次戒毒人員開展心理情景劇、趣味心理遊戲、心靈影片欣賞等特色心理矯治活動,通過「心理充電」,激活戒毒人員自我心理療愈的能力,提升心理矯治工作成效。
把好「關鍵點」,提升心理戒毒質效
一是強化心理矯治個案分析。健全完善戒毒人員心理諮詢個案分析制度,對特殊案例進行集體會診,做到「一人一策、一事一策」。定期組織心理沙龍,以案例研討、讀書成長、專家督導等形式,開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沙龍活動,全面提升警察心理諮詢師的知識結構、專業素養和工作能力。二是開展心理典型案例評比。加強個案化心理矯治經驗總結交流,組織全系統警察撰寫心理典型案例47篇,從不同側面反映戒毒人員在日常生活和教育矯治中遇到的心理衝突、困惑和應對方式;聯合山東師範大學、山東懿恆心理研究所專家對案例進行評審,評選出32篇優秀案例推送至司法部戒毒案例庫,進一步發揮了案例在指導戒毒實踐、提升矯治水平的重大價值和重要作用。三是打造心理戒毒標準化項目。全面總結「陽明心學戒毒教練技術」和「薩提亞家庭治療」心理戒毒的特色做法,將其固化、提升,形成心理戒毒技術應用規範,申報山東省級地方標準,逐步實現心理戒毒工作的規範化,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加快推進戒毒工作高質量發展。
來源:省司法廳戒毒矯治處、各戒毒所
文字:孫華英
圖片:各戒毒所提供
編輯:李同文
審核:魏 芳
原標題:《「守護心靈、陽光戒治」第三屆「『心療』推進季」活動效果好》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