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英雅
前幾天看到有個女人說她的父母因很相愛結婚,但他們的婚姻卻是吵得不可開交,現在跟她說,他們要離婚。吵了這麼多年,鬧離婚也不是一次兩次了,雖然她也不確定他們會不會離婚,但是她怕回家,怕回去自己抑鬱症會又爆發了。
這個女人有家不敢回,或許在內心 ,她就沒有一個可以皈依的家,沒有可以讓她安生的家。
事實上,這對父母本身都找不到他們自己。在找到自己之前,又怎能給彼此一段美好的愛情關係,又怎能給孩子一個安穩的家庭,一個安定的人生,一個健康的人格?
能找到自己的人,一般能夠建立一段真正的伴侶關係、親密關係,能夠給予對方真正的支持和陪伴。能夠給彼此一個家。
為什麼他們找不到自己?
對於成年人來說,找不到自己最經常的原因是沒什麼自己的目標和追求,沒有意識、意願和能力為自己負責。
或許他們也自我負責,通過操縱關係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操縱關係讓他人為自己的人生買單。這樣的他們內心也是頹廢的。他們也並沒有找到自己。對那些被操縱來為自己負責的人,他們的內心也是冷酷的。事實上,他們既沒有和自己建立關係,也沒有和他人建立關係。
為什麼他們無法去建立真正的關係?
找不到自己的人,通常沒有和自己建立關係。他們也沒有和他人建立真正的關係的動力。
通常來說,沒有為自己負責的人,通過操縱關係讓他人為自己負責的人,往往也沒有興趣和他人建立真正的關係。
創作、創造、自主和建立關係的背後動力是一樣的。
從這樣的「非典型」的伴侶關係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抑鬱在所難免。
事實上這樣的成年男女本身也是空虛,如果不借著吵架渲洩,他們也會抑鬱。或者借著某些負面的行為、攻擊性來發洩這些負能量,以免自己被吞噬。
這樣關係中成長起來的個體,容易受抑鬱莫名的困擾。
建立伴侶關係,不是你願意不願意付出與包容那麼簡單,更重要的前提是各自成熟、自我負責。有效能的伴侶關係來自兩個同樣地有能力、有意願愛自己的人。
我是心理顧問劉英雅,用心理學分析愛情婚姻家庭人生,讓親密關係成為自我成長的課堂。
劉英雅:心理學專業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婚戀兩性情感家庭研究者,身心靈成長研究者。
十幾年的心理學工作,專注於家庭婚戀情感、個人身心靈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