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打著家庭劇幌子的無腦言情,「填鴨式」發糖太膩

2020-09-03 全現在

完美世界旗下深度資訊平臺「全現在」專稿,無授權不得轉載。

《以家人之名》無論是劇名還是海報畫風,首先就具有很強的「欺騙性」——會讓人聯想到《我愛我家》《家有兒女》一類的家庭親情劇,抱有看煙火氣日常的期待。

故事一開場,看點也的確在於重組家庭的溫馨生活:樓上樓下的兩家人,因為樓下的媽媽去世了,樓上的媽媽再婚離家,兩個爸爸於是一起搭夥吃飯過日子。三兄妹從小到大嘻嘻哈哈,勾起獨生子女「國家欠我一個哥哥」的羨慕之情。

然而從12集開始,家庭戲戛然而止,畫風迅速變為最俗套的狗血三角戀。兩個哥哥分別因為親媽和親爹出現而出國留學,鏡頭一轉就是整整9年之後,妹妹李尖尖已經是成年女性,可以談戀愛了。哥哥們終於想起來回家,立馬展開追求大賽。

這樣突兀的感情"變質」讓人難以接受,簡直可以說十分膈應。20集播完,豆瓣評分從8.6跌至7.6,口碑下滑登上熱搜第一名。翻翻觀眾評論,《以家人之名》儼然掀起了一股別致的「拆CP」風潮:「答應我別戀愛好嗎?」「本來當家有兒女看的,最後看到了劉星抱著夏雪親嘴,你說噁心不噁心人吧。」有人看得生氣,吐槽說片名根本應該叫《以家人之名,行童養媳之實》《以家人之名,行苟且之事》。

這是大哥


這是小哥


青梅竹馬的「兄妹戀」劇情能拍好嗎?當然可以。《以家人之名》剛播出的時候,打著「中國版《請回答1988》」的旗號。其實它更應該向同系列中的另一部《請回答1994》看齊,那部拍的就是偽兄妹故事。女主角成娜靜自己的親哥哥去世了,哥哥的好友「垃圾哥」來到她家,接替成為家裡的兒子。

言情劇並不怕超脫現實的誇張設定,但一定要有細膩而紮實的情感刻畫,才能夠真正感染觀眾。《請回答1994》一開頭也是家庭日常,兄妹倆見面就打架,熱熱鬧鬧感情很好。而後面的戀愛戲份同樣走心:成娜靜先意識到了自己的感情,忐忑又糾結。垃圾哥本來只把娜靜當妹妹,得知她的態度之後,愛情也逐漸開始萌芽。觀眾不僅沒有反對組CP,還看得很高興。豆瓣上熱門短評第一條就是:「我好想要一個從小陪著長大疼我愛我最後又能嫁給他的哥哥。」

《請回答1994》有很多生動的細節


反之,《以家人之名》是個失敗的例子,劇情推進得粗暴,缺乏有說服力的情緒鋪墊。哥哥們的濃烈愛意來得毫無緣由,就像是毫無靈魂的寵妹機器。而正因為缺乏真誠,宋威龍和張新成明明都是帥哥,卻生生演出了猥瑣變態男既視感。張新成自己在幕後花絮裡都忍不住吐槽:我好像除了對李尖尖,對其她女生都是沒有知覺的。

哥哥們的事業選擇,全都圍著妹妹轉:一個學了牙醫,因為妹妹怕看病;一個學了甜品,因為妹妹是吃貨。大哥籠絡了妹妹閨蜜拍照片給自己看,隨時掌握她的行蹤。尖尖跟網友見面,哥哥大驚失色找到爸爸告狀:小妹被男生拐去開房了。設想一下,如果現實中真有這樣兩位瘋哥哥,這妹妹得有多煩躁!

最令人「無福消受」的,還有大哥突如其來的土味情話:「想我就撒個嬌。「」西瓜最中間的芯,鍋底的米鍋巴,魚鰓兩邊的肉,筒子骨裡的骨髓,包子裡的餡,我都留給你吃。」

能不能放過她?


國產甜寵劇特別流行這種「填鴨式」發糖方式——你還根本沒心情張嘴呢,劇情就不管不顧硬往喉嚨裡塞,結果就是根本嘗不到甜,只覺得像是被迫吞了個蒼蠅。

除了故事本身,《以家人之名》之所以能引起那麼強烈的反感,還跟前期的「虛假宣傳」有很大關係。製作方或許考慮到各類甜寵劇太過泛濫,於是想強調差異化,非要披起現實主義家庭劇的外衣。導演出來接受採訪,談的都是:「試圖通過展現劇中角色面對親情的愛與難,對觀眾在現實生活中與家人的相處帶來啟發。」——要知道這部劇除了兄妹三角戀,兩個爸爸還要刻意賣腐搞中年耽美,所以到底是想要怎麼啟發?

兩個爸爸都這樣了,居委會大媽還要來給介紹對象


爛劇的通病都在於此:噱頭先行,全是套路,還動不動硬上價值。

遺憾的是,很多創作者已經習慣於依賴套路。《以家人之名》的導演丁梓光、編劇水阡墨,也是《下一站幸福》的幕後主創。《下一站幸福》以「姐弟戀」為噱頭,同樣遭遇了口碑高開低走,從開播8分一路跌至6分。愛情戲同樣一堆槽點:弟弟莫名其妙就迷上了姐姐,姐姐莫名其妙就非要作死分手,轉頭又要死乞白賴地哄回來。

《以家人之名》還剩十集,目測還會有更多表白膩乎戲碼。我們的建議是:不看也罷!

請搜索關注公眾號「全現在」,朋友圈的世界也會不一樣。

相關焦點

  • 《以家人之名》擺脫無腦言情,網友卻說:片段被剪,替身明顯?
    文/歐妮當下正在熱播的《以家人之名》中,譚松韻和張新成的演技又一次成功得到了大家的讚美。這部國產劇也打破了傳統無腦言情的路線,主打親情線,穿插愛情線。雖然劇名是《以家人之名》,但通過已播出的劇集可以看出,作者想表達的是更深一層次的含義:很多人都是打著「家人」的名號來傷害自己,《以家人之名》並沒說是以家人之名愛你,還是傷害你。
  • 《以家人之名》打著「愛」的幌子隱瞞真相,才是對愛人最大的傷害
    《以家人之名》這部劇顛覆了原生家庭的說教,看似東拼西湊的一家人,卻組成了最溫暖的小窩。愛情夾雜著親情,也許才是最甜、最牢固的關係。劇中的李爸對三個孩子疼愛有加,養育得很好,看起來並沒有因為原生家庭的破碎而受到心靈上的創傷和影響。尖尖的樂觀與溫暖,凌霄的清醒與包容,子秋的真誠與擔當,彼此之間的愛與信任,彰顯了一個家最核心的本質。
  • 《以家人之名》評分再降,從家庭劇到愛情劇的轉折或是最大原因
    譚松韻、宋威龍以及張新成主演的《以家人之名》已經播出過大半了,這部劇作剛開始的時候好評很多,豆瓣評分在劇作播出八集的時候就有8.6分之高。然而隨著劇情的發展,叫好的聲音就沒有那麼多了,反倒是因為劇情的走向讓很多觀眾不太容易接受,本來是奔著家庭劇來的,結果卻演變成了多角戀的愛情故事
  • 以家人之名口碑逐漸崩盤,看後明白:宋威龍就是無腦戀愛劇代言人
    《以家人之名》口碑終於崩崩崩盤了,打著親情治癒的名頭,卻在上演著無腦戀愛劇。真真印證了張雨劍所言「我的哥哥一開始是我的男朋友,後來變成了我的老公」,額麼麼麼,這關係!震驚jpg。隨著劇的播出劇中的齊明月學生時期一開始是喜歡賀子秋的,可後來轉頭喜歡上了凌霄,可能因為小哥太直男了
  • 《以家人之名》:將原生家庭的痛,熬成了糖
    由華策出品的家庭成長治癒劇《以家人之名》已在湖南衛視播出過半,收視熱度持續走高。李尖尖、凌霄、賀子秋相互扶持著長大,從幼時到高中生再到職場人士,從分別九年到再次重逢,三兄妹的成長和關係的變化牽動著觀眾的心,引發了熱議。有網友點讚:「《以家人之名》甜中帶虐、笑中帶淚,將觀眾情緒拿捏得死死的,怎麼看都看不夠」。還有網友表示:「這部劇滿足了我們對家庭以及親情的所有美好想像。
  • 《以家人之名》家庭劇故事,言情劇套路,造就冠軍收視與沸騰話題
    唯獨在時裝劇領域,因為層層審查制度及政策走向鉗制了創意,所以很難有令人眼前一亮的驚豔故事,大多是婆媳鬥爭家族紛擾的家庭倫理,或恬淡如水無病呻吟的校園青春,再不然就是企業傾軋豪門內鬥的都會言情,偶爾能來出不毀三觀的浪漫愛情已經非常難得。
  • 《以家人之名》:將原生家庭的痛,熬成了糖,提前觀影
    《歡樂頌》中的樊勝美、《都挺好》中的蘇明玉、《安家》中的房似錦、《不完美的她》中林緒之,都或多或少在成年的生活裡帶著原生家庭之痛。《以家人之名》卻反其道行之,「跳出」血緣連結的原生家庭來觀察家庭對人成長的重要性。劇中,因為家庭變故,三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小孩成為了彼此新的家人。
  • 《以家人之名》:販賣狗血多角戀套路?溫馨家庭劇畫風「突變」
    最近熱播的《以家人之名》在豆瓣的評分突然從剛剛開播的8.6分跌倒了現在的7.6分,好多小夥伴吐槽說,劇情發展的這也太狗血了吧。而凌霄呢,早已對尖尖暗生情愫,隨著劇情的發展一點點的糖,都讓我們大呼凌霄你也太會撩妹了吧,對尖尖一段情話轟炸&34;,&34;。
  • 《以家人之名》火了,治癒系能救國產家庭劇嗎?
    在《三十而已》以口碑危機收場後,一部家庭劇《以家人之名》成功接棒,撐起整個劇集市場熱度。據骨朵數據顯示,自8月10日開播之後,《以家人之名》便因超高播放量和話題討論度始終位居榜單之首,以單集6條熱搜的頻率散播著火熱勢能。口碑方面,豆瓣開局評分高達8.6分,行至中期評分有所下降,維持在8.4分左右,四星以上用戶達82%。
  • 《以家人之名》:另闢家庭劇創作蹊徑
    由華策影視出品的家庭成長治癒劇《以家人之名》已在湖南衛視播出過半,收視熱度持續走高。李尖尖、凌霄、賀子秋相互扶持著長大,從幼時到高中生再到職場人士,從分別9年到再次重逢,三兄妹的成長和關係的變化牽動著觀眾的心,也引發著熱議。在被偶像劇、都市劇、古裝劇包圍的暑期檔螢屏,這部質樸、溫馨、暖心的家庭成長治癒劇如同一股清流,以情動人,贏得了觀眾青睞。
  • 《以家人之名》評分下跌,家庭劇為什麼非要拍成三角戀?
    《以家人之名》開播評分是8.6,20集以後評分竟然跌到了7.8。這事兒還上了熱搜榜第一位,編劇該哭還是該笑呢?想看溫馨家庭劇的朋友心都碎了,要演愛情偶像劇多角戀情可以,但別取個《以家人之名》的劇名來迷惑人心啊。
  • 偽骨科劇《以家人之名》,究竟是一部言情劇還是親情劇?
    別饞,最近的《以家人之名》就可以滿足你!這部以「家人」為劇名的電視劇,在沒有開始追劇之前,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樣單純地認為這是一部講親情的電視劇,或者是像先來給沒有追過劇的寶貝們科普一下這部劇吧,故事裡有兩個哥哥一個妹妹,劇裡的兩個哥哥因為原生家庭有「缺陷」,被妹妹的爸爸接來一起生活
  • 《以家人之名》翻車,我們拍不好家庭劇?
    《以家人之名》,繼《三十而已》《二十不惑》之後,又成為一部高開低走的國產劇。本來大家被劇中的親情戲吸引,現在大有凹成偶像三角戀的趨勢。《以家人之名》的故事,煎寶再回顧一下:兩個單親爸爸,各帶著一個女兒(李尖尖)一個兒子(凌霄),還另外收養了一位小男孩(賀子秋),一家五口人搭夥過日子,三個異性孩子成為兄妹一起長大。
  • 《以家人之名》口碑高開低走 網友吐槽:打著親情幌子演愛情戲
    追了大半個月,幾乎每天都能貢獻幾個熱搜的《以家人之名》快要結局了。作為口碑「高開低走」的典型,該劇評分從最初的8.6一路跌到了7.2分。雖然熱度依舊在,不過已經有不少網友加入到吐槽的隊伍中:「我寧願它播到第12集就完事,因為在那之前這部劇還配得上《以家人之名》,但在那之後它完完全全是在「以家人之名」欺騙我的感情!」更有人直指劇情不顧邏輯強行甜寵讓人失望:「親情變愛情,太狗血了。」
  • 以家人之名全劇情介紹 以家人之名每個人結局全部曝光
    以家人之名CP大亂燉上了熱搜,大家都被這部電視劇的編劇給折服了,是怎麼想到這麼多狗血的cp,多角戀情複雜又混亂,除了男女主角之外的所有配角感情線混亂,大家都難以預測以家人之名電視劇每個角色最後的結局會是什麼。現如今以家人之名CP大亂燉是怎樣的,最後劇中每個人的結局會和誰在一起,網上有曝光嗎?
  • 《以家人之名》:爹味兒十足,女性全員惡人?
    不過最近菌最心水的國產劇《穿越火線》又開啟了超前點播的騷操作,無奈開始追最近口碑榜上的《以家人之名》。看劇情簡介和定位是家庭倫理劇,兩個破裂的家庭,三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組成了一個奇特的五口之家。最近更新了8集,菌追了3集,後續劇情也被劇透一臉。
  • 現實VS懸浮,《以家人之名》的「亂燉」啟示
    開播8天,37個熱搜,「這部劇太好哭了」成為觀眾對《以家人之名》的共有印象。然而,隨著劇情的推進,爭議、擔憂之聲也逐漸顯現。成年後的兄妹三人,故意製造9年不見面的疏離感,以及大有「三角戀」開場的狗血劇情走向,著實令人尷尬到流汗。畢竟打造這部作品的團隊,在《下一站是幸福》中已有前車之鑑,觀眾心裡沒底也在情理之中。到底會不會爛尾?
  • 從《下一站是幸福》到《以家人之名》,華策影視「糖」裡掘金
    時隔6個多月,同樣由《下一站是幸福》主創團隊操刀的《以家人之名》再次登陸湖南衛視後,也憑藉溫暖搞笑且甜度超標的故事劇情和人物關係設定續寫了這份佳績,並成功接棒《三十而已》成為暑期檔劇集市場的新領跑者。而去年,由其子公司劇酷傳播製作的《親愛的,熱愛的》,也成為了暑期檔最大的一匹黑馬。
  • 《以家人之名》慘遭一波反向風評?只因劇情突然狗血,編劇太無腦
    《以家人之名》慘遭一波反向風評?只因劇情突然狗血,編劇太無腦《以家人之名》從播出以來,熱議就一直不斷,而此次也因劇中大哥凌霄九年不回來而引起爭議,不少粉絲都想給編劇寄刀片了,大家都以為這是一部不錯的家庭劇,但還是沒有脫離一般狗血劇情,例如,離開九年這一情節就變得非常不合理,而編劇也被扒是前不久剛熱播的《下一站是幸福》的編劇,這樣就可以合理的解釋《以家人之名
  • 《以家人之名》評分已跌至7.5!你是哪一集開始棄劇的?
    講真的,這部劇開播之前,小妹就沒抱多大希望,原因很簡單,譚松韻+宋威龍+張新成,這樣的配置你告訴我這是一部主打親情的家庭劇!?你是當觀眾傻還是當導演傻!湖南衛視的宣傳片一向很會煽動人心,這次《以家人之名》更是展現了策劃團隊的一流文案功力——「凌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