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作者雅莉,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12月20日,冬至前的一天,周莊古鎮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
他們中有早已成名的網文作家,也有腦洞很大的漫畫作者,還有各大漫畫工作室的負責人。這裡將舉行一年一度的騰訊動漫創作者交流會。和往年不同的是,這次騰訊動漫和閱文動漫首次一起亮相。
早在今年5月,騰訊內部就成立了「閱文集團-騰訊動漫聯合項目組」,經過半年多的磨合,如今應該基本整合完畢。
「其實早在八年前騰訊動漫成立時,我們就規劃好了這樣一個路徑,以漫畫IP為起點,通過動畫的放大來做影視、遊戲和衍生授權等。」交流會上,騰訊動漫總經理、閱文動漫業務負責人、騰訊影業副總裁鄒正宇表示。如今騰訊動漫和閱文動漫均由他負責,內部協同效率更高,大家可以朝著這個方向更堅定地前進。
「要想富,先修路」——這是這次創作者交流會的主題。「國漫」是個承載了太多情懷的詞彙,但如今漫畫行業仍面臨許多現實困難。鄒正宇也在會上坦誠地表達了:漫畫受到短視頻衝擊怎麼辦?除了頭部作者們,大部分創作者如何生存下去?
「300部網文漫改計劃」應運而生。這是騰訊動漫和閱文動漫整合後的第一個大動作。推動網文漫改,不僅是為了打造以IP為核心的產業新生態,也希望為提高動漫行業整體產能和抗風險能力探路。
需要指出的是,推動網文漫改和支持原創漫畫並不衝突。「作為國內最大的原創漫畫平臺之一,原創作品是我們安身立命之本,也是騰訊動漫會長期堅持的發展方向。」 鄒正宇在交流會上強調。一手抓原創,一手抓IP開發,這是他們的2大方向。
在支持原創的基礎之上,今後騰訊動漫和閱文動漫要如何推動網文的漫改?漫畫行業如何提高自我造血能力?娛樂資本論採訪了騰訊動漫IP開發中心總監李筱婷和騰訊動漫運營總監王佑翔,和他們聊了聊動漫行業的未來。
「文化產業要想取得突破,也需要現代化的產業集群,不然再大的『產能』,可能也很難實現真正質的飛躍。」在創作者交流會上,騰訊集團副總裁、閱文集團CEO、騰訊影業CEO、騰訊動漫董事長程武表示。
從2012年的騰訊動漫,到後續啟動的文學、影視、電競等業務,圍繞IP本身,跨業務線「組團推塔」,這是騰訊新文創一直以來堅持的道路。單一業務抗風險能力差、成長天花板低,漫畫作為IP源頭,也很難孤立地發展。
作為國內少有的領先國際的行業,網文領域已經誕生了許多擁有大批粉絲的超級IP,但錯過發展的黃金期、先天不足的漫畫行業,真正能破圈的超級IP卻寥寥。以往各大平臺培育IP都是頭部邏輯,這在漫畫行業很容易遇到困境——IP沉澱時間太短,開發難,出圈難。
借力網文IP或許是一個方向。程武在交流會上提到,這幾年,不僅國內陸續湧現出《全職高手》《鬥破蒼穹》《鬥羅大陸》等廣受歡迎的漫改作品,風靡日本的韓漫平臺PICCOMA,人氣榜單前16部作品裡,有13部都來自小說改編。
騰訊動漫和閱文動漫的整合,加速了網文漫改的進程。騰訊動漫IP開發中心總監李筱婷告訴娛樂資本論,早在2018年,騰訊動漫就已經開始和閱文合作漫改項目,「從那會兒開始,每年前TOP100的收入作品裡有30到40部來自網文小說漫改的作品。」網文大多具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和故事基礎,由此改編的漫畫後續產生IP價值的成功率也較大。
鄒正宇也在交流會上表示,早在雙方整合前,就已經合作了不少優質的網文漫改作品,如《從前有座靈劍山》。今年5月,雙方成立聯合團隊,不久前,鄒正宇又同時兼任閱文動漫業務負責人,目前閱文動漫和騰訊動漫的編輯團隊共有50多人,整合後雙方的資源、數據會打通。
以這次的「300部網文漫改計劃」為例,開發前期主要是閱文動漫負責,工作包括基於對小說內容的理解,結合大數據,篩選適合漫改的網文IP,以及溝通網文作者參與漫畫共創。漫畫端主要是騰訊動漫負責,騰訊動漫會結合過去IP開發和商業化賦能的經驗,和閱文動漫一起開發這300部網文。
如同此前騰訊影業、閱文影視和新麗「三駕馬車」的整合,此次騰訊動漫和閱文動漫的整合,也是提高上下遊協同效率、加強一體化開發的體現。在騰訊新文創打造IP的大邏輯之下,漫畫在開發過程中需要考慮更多維度的因素,在付費的商業模式之外,也有了更多想像空間,比如IP授權、商品化等。
在騰訊新文創體系裡,漫畫是產業鏈上特殊且關鍵的一環。從IP打造的角度來看,網文漫改比影視化改編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且能為後續影視、遊戲的開發奠定視覺基礎。比如對IP形象的固化作用,《從前有座靈劍山》的真人劇,就借鑑了漫畫中的人物形象和部分場景。
從漫畫產業上來看,如今漫畫破圈依然不容易。真正畫工和故事兼具的作品較少,而網文可以為漫畫提供故事原材料,這些內容本身已經過市場驗證,在從文字到圖像的二次創作過程中,還可以根據讀者的反饋不斷調整,不斷「深加工」,助力國漫破圈。
一個現實問題是,此前國內雖有成功的網文漫改作品,但大多是頭部大IP如《鬥羅大陸》《全職高手》等,且產能有限。頭部邏輯之下,許多故事不錯的腰部網文很難進入改編環節,腰部作者在訂閱付費之外,也很難有其他收益。
李筱婷告訴娛樂資本論,這次篩選的300部小說,都是2010年後開始在閱文連載的小說。根據網文的作者等級、字數和連載狀態,團隊先初篩了8000多部作品。刨去已經賣出版權的作品,最終團隊根據分類、標籤建立了一個7000多部小說的漫畫IP池。
從類型上來看,這300部中,有一部分是在騰訊動漫上發展比較成熟的品類,如男頻玄幻;有一部分是在畫面等某一方面有突破的女頻題材,如《貴妃每天只想當鹹魚》,漫畫裡的貴妃每次出場都是表情包;還有一部分較新的、有望做成新品類標杆的作品,如科幻題材《賽博英雄傳》,歷史題材《紹宋》。
從改編形式上來看,騰訊動漫和閱文動漫劃分了五個賽道:漫畫、真人劇、衍生品、動畫、遊戲。其中預計有10%的作品將會是全產業鏈的重度開發,其餘的會根據各自特點匹配不同的改編形式,和適合的工作室深度合作。
「適合全產業鏈開發的IP是相對有限的,比如《大王饒命》,付費數據很好,後續的真人劇、遊戲開發我們也比較看好。但漫畫數據並不是我們考量IP的唯一維度,一些小品類作品如歷史類,可能在漫畫數據上沒那麼亮眼,但後續的開發如真人劇可能會不錯。」李筱婷說。
圈定了300部IP後,騰訊動漫開始尋找改編團隊。對於擅長畫工和分鏡表演,但故事上比較薄弱的工作室,騰訊動漫會鼓勵他們做改編。目前漫畫行業的高端人才依然缺乏,比如分鏡師、上色師等。平臺要結合對IP的理解和大量工作室溝通,選擇合適的團隊,才能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具體到IP改編上,李筱婷認為,目前網文漫改的主要難點有二:一是網文大多篇幅較長,很難提煉核心章節;二是要讓內容符合網絡漫畫讀者的閱讀習慣。鄒正宇也在交流會上提到,網文漫改並不是簡單的文字配圖工作,漫畫作者與網文作者,進行的是共創,「每一次漫畫創作,都是在幫助網文作品填充素,以共同構建一個IP世界。」
在打造IP的大邏輯下,騰訊動漫對創作者的期待也比以前更高了。漫畫作為將故事從文字變成畫面的第一步,承擔著構建視覺形象的作用,要求IP形象有更強的記憶點。「我們希望漫畫環節能給後續所有環節提供初始視覺化的參考。除了人物造型、特殊符號和記憶點,還有世界觀的記憶點、差異化,都要比以前更注重。」李筱婷說。
培育IP是一個長期的、需要做大量前置規劃的過程。因此,騰訊動漫內部有一個叫「IP製作人」的機制。每個IP製作人在項目正式開發之前,就要做好IP的前期定位、全產業規劃和商業化回收計劃,同時和漫畫編輯、動畫監製不斷去溝通,調整定位。
得益於IP的前置規劃,許多動漫項目在開發之初就考慮到了後續的宣發和運營。比如《盜墓筆記·秦嶺神樹》還在開發時,就已經和陝西歷史博物館談了合作,把博物館裡的青銅雙蛇和動漫內容做了結合。
改什麼、誰來改、怎麼改,這是網文漫改中三個主要環節。在從文字到畫面的藝術創作過程中,存在著無數不確定性。這或許也正是藝術行業的魅力所在,不存在放之四海皆準的改編方法論,但建立系統化、科學化的流程,可以有效地提高IP改編的成功率。
拋開構建IP全產業鏈的邏輯,漫畫行業本身有「錢途」嗎?
在這次創作者交流會上,程武就提到了動漫產業如今的商業模式,「自我造血能力還不夠強,整個行業的整體收入依然比較有限,頂多算脫了貧,但還未能真正致富。」更何況如今長內容還面臨短視頻的衝擊,增長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
據艾瑞諮詢,從2014年至今,國內泛二次元用戶和在線漫畫市場規模的增速都在下滑。在線漫畫的用戶增長已經進入平穩期。增量越來越少,深耕存量、精細化運營的重要性正在凸顯。
圖源:2020年中國動漫產業研究報告
「今後騰訊動漫會加大作品在短視頻、漫動畫、真人短劇、小遊戲等較為輕度內容上的開發力度,擁抱變化。」鄒正宇在交流會上表示。此前,平臺上可能只有10%的頭部作品才有機會進行衍生開發,今後,騰訊動漫希望把這個數字擴充到30%,讓更多的作品被人看見。
至於如何把更多的用戶留在漫畫平臺上,在創作者端,平臺的服務要更細化、更有針對性,比如在作品數據的提供上。自己的漫畫在平臺上的數據到底怎麼樣?許多創作者想知道,但又怕知道。該開放哪些數據、該怎麼開放數據,如何讓數據真正幫助到創作者,這都是下一階段漫畫平臺需要考慮的問題。
在騰訊動漫運營總監王佑翔看來,如今創作者關心的數據維度越來越細。只知道總點擊量還不夠,得知道每一章的點擊量才有對比;單純的總收藏量意義不大,其中哪些是有效收藏(即收藏後一個月內有閱讀行為)才是更重要的。還有創作者想知道其他同類作品的數據,平臺會對其他作品的數據進行脫敏處理,給創作者提供一個同品類作品的數據均值,「比如把平臺50部穿越作品的數據取個中位數。」
在平臺端,靜態漫畫的市場增速確實在放緩。據王佑翔介紹,過去一年,騰訊動漫主要從三個方面發力:
一是增加同一IP流量互通,比如去年騰訊動漫就上線了《通靈妃》短劇,還有和真人劇聯動的動漫《王爺不要啊》。對於靜態內容本身,平臺會把底層數據打通,利用短視頻等形態進行傳播。
二是嘗試更多富媒體的形式,比如做漫動畫、做二次元直播等。「我們雖然是漫畫平臺,但也會嘗試動態漫畫和互動漫畫,擴充內容品類。」 王佑翔說。目前國內動態漫畫和互動漫畫的市場還不成熟,主要是平臺主導,是有待開發的一塊天地。
三是和騰訊體系內的QQ體系互聯互通,在年輕人群體加速IP的培育和放大。現在的年輕人還看靜態漫畫嗎?答案是肯定的。
具體到商業模式上,用戶付費依然是現階段漫畫創作者的主要收入。不過,不同於付費模式已深入人心的網文行業,網漫的付費機制還不穩定。會員訂閱、單章付費、超前看、看廣告後免費等模式並存。
「『看廣告後免費』的形式,確實讓很多作品的用戶留存率有了大幅提升。」王佑翔說。因為漫畫的受眾相對低齡,消費能力有限,平臺會採取多樣化柔性付費模式,讓他們能解鎖更多付費章節。
漫改計劃開始實施後, 騰訊動漫的運營團隊提出了漫畫「點映」的設想。平臺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提前和用戶進行情感溝通,「你覺得心目中的某某是什麼樣子,你有什麼樣的想法,都可以提前溝通。」王佑翔說。
據鄒正宇介紹,今年騰訊動漫給創作者分了1.3億元收入,創作者整體生存現狀在好轉。目前平臺上有多少創作者能保證收支平衡?王佑翔告訴娛樂資本論,由於每個漫畫工作室和作者的成本不一樣,很難估算具體數據,但平臺會保證收支平衡的池子不斷擴大,「不然再怎麼忽悠大家也不會願意畫漫畫」。
一個粗略的指標是腰斬率。2018年動漫寒冬,許多漫畫作品入不敷出被腰斬,但這兩年行業發展又有所好轉,工作室也越來越謹慎,會在開發前期就和平臺不斷溝通,腰斬的作品數量顯著少了,「所以,如果腰斬作品的數量沒有激增,基本上可以認為,平臺上的作品整體收入規模是比較穩定的。」
要想富,先修路。從2012年至今,騰訊動漫已經修了八年的路。無論是在線漫畫的C端付費,還是打造以IP為核心的產業鏈,對行業來說都不是新概念。這條路走下去將通往何處?IP培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果方向是對的,終有一日,相信創作者和平臺今天的努力會開花結果。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業邦轉載,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