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金庸給小說人物取名,不僅取得有意境,通常還是與人物性格、命運融為一體,比如穆念慈、胡斐、程靈素、任盈盈、木婉清、王語嫣、虛竹、喬峰等等。
但要我說,名字取得最貼合人物性格的,還要數楊鐵心和包惜弱這對夫婦。
包惜弱,人如其名,非常容易同情心泛濫,一生活得糾結擰巴。。
明知受傷的完顏洪烈「不是好人」,她也要救。完顏洪烈被包惜弱的美貌、善良所打動,對她一見傾心。他回去以後,就設下計謀,差官兵來殺楊、郭兩人,擄去包惜弱,然後自己再假裝無意遇上,奮力相救。此計果然得逞,完顏洪烈終於成功「救出」包惜弱,並利用她的軟弱、善良,使之成為大金王妃。
楊鐵心和包惜弱本來過著男耕女織的寧靜生活,結果因為包惜弱那麼一惜「弱」,就搞出了事端。
大雪之夜,南宋軍官段天德在完顏洪烈的授意下,率兵洗劫了都城臨安郊外的牛家村,從山東逃難來此的郭嘯天、楊鐵心兩家慘遭橫禍,家破人亡,已懷有身孕的郭、楊兩位夫人,一個逃往蒙古大漠,一個被劫持到金都王府,從此天各一方。
一部轟轟烈烈的《射鵰英雄傳》就此開場。
(二)
年少時看金庸,一直替楊鐵心和包惜弱這一對感到惋惜。那會兒,我的眼裡只有「好人」和「壞人」之分。我覺得完顏洪烈就是一個大壞蛋,害得楊鐵心、郭嘯天一家妻離子散。
可現在再看,突然從字裡行間看到些不一樣的東西,我頓時覺得:包惜弱,是真「惜弱」,而楊鐵心,他的心可真是夠鐵的啊。
我們且來看看,在牛家村,包惜弱跟楊鐵心是怎麼分離的。
他(楊鐵心)趕了一陣,只見一名武官抱著一名女子,騎在馬上疾馳。楊鐵心飛身下馬,橫矛杆打倒一名士兵,在他手裡搶過弓箭,火光中看準那武官坐騎,嗖的一箭射去,正中馬臀,馬腿前跪,馬上兩人滾了下來。楊鐵心再是一箭,射死了武官,搶將過去,只見那女子在地上掙扎著坐起身來,正是自己妻子。
包惜弱乍見丈夫,又驚又喜,撲到了他懷裡。楊鐵心問道:「大嫂呢?」包惜弱道:「在前面,給……給官兵捉去了。」楊鐵心道:「你在這裡等著,我去救她。」包惜弱驚道:「後面又有官兵追來了!」
楊鐵心回過頭來,果見一隊官兵手舉火把趕來。楊鐵心咬牙道:「大哥已死,我無論如何要救大嫂出來,保全郭家的骨血。要是天可憐見,你我將來還有相見之日。」包惜弱緊緊摟住丈夫的脖子,死不放手,哭道:「咱們永遠不能分離,你說過的,咱們就是要死,也死在一塊!是麼?你說過的。」
楊鐵心心中一酸,抱住妻子親了親,硬起心腸拉脫她雙手,挺矛往前直追,奔出數十步回頭一望,只見妻子哭倒在塵埃之中,後面官兵已趕到她身旁。
從這段文字描述中,我們可以想見:當時情況危急、險象環生。
很多男人可能都會被問到一個千古難題:老婆和老媽同時掉水裡了,你必須救一個,你救哪個?
當然,這個問題非常無聊,但如果生活中真發生這種情況,正常男人都會選:誰離我近我先救誰。
這是救人的一個基本原則:救近不救遠。
可是楊鐵心倒好,他竟硬起心腸掙脫妻子的手,眼見官兵已追殺到妻子面前,卻依然頭也不回救不知道被抓到哪裡的大嫂去了。
誠然,郭嘯天是為了救楊鐵心而死,楊鐵心作為一條義薄雲天的漢子,當然要「義」字當先,拼死也要保全義兄的唯一骨血,但從當時十萬危急的情況來看,先救妻子應該是想都來不及想的本能啊。
他棄眼前的危難不救,卻要跑去救在視線之外的大嫂。換我是包惜弱,真是肺都要氣炸了。只是,包惜弱向來同情心泛濫,加之以為楊鐵心已死,所以對楊鐵心此舉毫不計較。
但讀者們現在看到這段,再站包惜弱的角度想想,難免會覺得:楊鐵心可真是鐵石心腸,要不他怎麼會叫「楊鐵心」?
(三)
楊鐵心的「鐵心」還表現在接下來的十八年裡。
他鐵了心要尋找妻子的下落,卻一直苦尋不到。
在這十八年裡,包惜弱身上發生了什麼事呢?
她半推半就成為了大金王妃。完顏洪烈對他疼愛有加,她不深愛他但也不反感,否則也不會願意在王府生活十八年。身邊還有和楊鐵心生的兒子楊康,她一天天看著他長大。更欣慰的是,完顏洪烈對這個兒子又視如已出。她也從不需要操心柴米油鹽醬醋茶,日子過得還算寧靜。
這種寧靜的日子被打破,是因為楊鐵心的出現。
當時的楊鐵心,已經看到了自己的女人當上了王妃,自己的兒子受盡萬千寵愛成為了小王爺,過著平靜富足的生活,但他還是按捺不住想試探包惜弱。
誠然,站在他的角度想想:自己苦苦尋找十八年的妻子,居然成了大金王妃,內心定然五五味雜陳,不想知道這些年她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現在她對自己是怎麼的感情,那是假的。
在王府裡,楊鐵心初次與包惜弱相遇。當時的包惜弱不知道眼前這個男人就是楊鐵心,所以表現平常。卻是楊鐵心,對妻子沒有半點內疚痛悔之意,反而因為妻子成了王妃,而對妻子的態度十分冷淡,說話間總免不了有譏諷之意。
要我說,與其說他是愛,不如說是怨,是嫉妒。
再後來,楊鐵心看到妻子住的地方,布置得和十八年家牛家村的故居一模一樣。他知道妻子仍然在懷念自己,態度才緩和了下來。
於是,他露面了。
兩個人重逢這一段,金庸寫得特別藝術。楊鐵心容貌已改,沒有直接衝出去說「我就是楊鐵心」,而是說了十八年前牛家村慘案的前夜,他對她說過得那些貼己話。包惜弱一聽,就認得眼前這人是楊鐵心,當即抱住他,哭道:「你……你快帶我去……我跟你一塊兒到陰間,我不怕鬼,我願意做鬼,跟你在一起。」
楊鐵心抱著妻子,兩行熱淚流了下來,過了好一陣,才道:「你瞧我是鬼嗎?」包惜弱摟著他道:「不管你是人是鬼,我總是不放開你。」頓了一頓,又道:「難道你沒死?難道你還活著?那……那……」
楊鐵心正要答言,忽聽完顏康在窗外道:「媽,你怎麼又傷心啦?你在跟誰說話?」
接下來的情節,令我有些瞠目驚舌。包惜弱把楊鐵心藏進柜子裡,結果被楊康識破。
躲在柜子裡的楊鐵心聽到了這一切,竟然嚇得心怦怦亂跳。
(楊鐵心)暗道:「她現今是王妃之尊,豈能再跟我這草莽匹夫?她洩漏我的行藏,莫非要他兒子來殺我嗎?」
你看,縱然包惜弱把心都捧出來給了他,他還是要懷疑她。
包惜弱上一秒鐘還在懷疑楊鐵心是不是鬼魂顯靈,下一秒鐘就急不可耐地把楊鐵心是楊康親爹的這個事實,說給了楊康聽。
我要是楊康,也覺得這簡直就是晴天霹靂啊。自己的日子過得好好的,忽然從天而降一個看起來如此落魄的親爹。包惜弱在王府生活那麼多年,從來沒跟楊康說過他的身世,卻在這一個晚上,把一切都抖落了出來。
楊康從此產生身份認知混亂,在「作死」的路上又往前滑了一步。
(四)
夫妻相認後,楊鐵心又鐵了心要跟包惜弱在一起。
現實一點想,此時的楊鐵心居無定所、落魄潦倒、亡命天涯,帶著包惜弱能去哪兒?往後夫妻倆風餐露宿,過「有情飲水飽」的生活麼?
縱然包惜弱愛他愛到骨頭裡,但也應該顧慮下親生兒子楊康的感受,低調處理上一代的事情為宜。結果,經他這麼轟轟烈烈的一鬧,楊康認賊作父的罪名一輩子也洗脫不掉了。
幾番周折,這對夫妻最後雙雙殉情了,兒子不管了,義女也不管了,什麼都不管了。楊鐵心在臨死前那一刻,應該是欣慰的:這個女人,雖然跟了你完顏洪烈十八年,但他愛的還是我啊!你雖然貴為大金王爺,但在「爭老婆」這事兒上最終贏的人是我啊。
我們不能評論楊鐵心自私,畢竟他人品端正、有忠有勇、有仁有義,絕對算不上是渣男,但關於他的段落看下來,確實會令人覺得這人有點「二」。
金庸寫小說並不是為了塑造完美的主角,他寫的就是活生生的人。楊鐵心這個角色,他確實塑造的很成功。
從兄弟情義上來說,楊鐵心對得起俠義二字,但從一個丈夫的角度,我覺得他真算不得是一個好丈夫……我不會選這類男人當丈夫,但是如果能做他的兄弟,那簡直幸福得不要不要的啊。
金庸的小說,第一推崇的就是俠義。作品中主角性格,稟賦各異,但特點都是一個:有義氣。作為一個純娘們兒,我是挺無法理解蕭峰的悲壯、郭靖的俠骨,甚至韋小寶在部分危險情況下對師長、兄弟和皇帝的忠義。就算郭靖,「義」也在老婆前邊。楊鐵心先救義嫂,最後又擔心連累他人而自殺,這都是俠義的表現,無可厚非。
作為一個純娘們兒,我覺得還是楊過好,管你什麼國讎家恨、禮義廉恥呢,小龍女永遠第一。
(全文完,歡迎轉發和分享,助我在包養彭于晏的路上更近一步)
往期類似文章連結:金庸小說人物點評:韋小寶(附其他人物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