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有幾部電影一定會被載入史冊,比如《八佰》,比如《金剛川》,比如《我和我的家鄉》,而這些電影都有演員張譯的身影。跟張藝謀合作的《一秒鐘》11月份上映,跟張藝謀合作的《懸崖之上》明年上映。新冠疫情,很多演員無戲可拍,只能頻繁上綜藝,甚至做起了直播。但張譯一直忙得不行,大夥奇怪,這個相貌平平的東北男人,啥時候變得這麼火了?
恩師曾說他 演戲就是個死
張譯第一次給人留下熒幕形象,應該是2006年的的電視劇《士兵突擊》,班長史今的形象深入人心。《士兵突擊》之前,張譯已經在文工團歷練了十年,但始終沒有好的出演機會,原因很簡單,張譯太普通了。論帥,談不上,論醜,又醜得沒有個性,這在看臉的演繹圈,怎麼混得下去?
2003年,張譯文工團的老師酒後吐真言:「孩子啊,你演戲那就是個死啊!」恩師的話讓張譯心如死灰,我不就是想好好演個戲嗎,咋就能鬧出人命了。
恩師說這話是有道理的。張譯從小不愛學習,理想是做個播音員,成為「東北羅京」。兩度報考北京廣播學院落敗,1996年,18歲的張譯自費考入哈爾濱話劇團。在話劇團一年,張譯愛上了話劇,愛上了表演,19歲就決定去「北漂」闖蕩。解放軍藝術學院、中央戲劇學院又分別對他說了再見。最後不得已,只能以自費的方式了,進入了戰友文工團。不管怎樣,總算進入了自己夢想的行業,吃苦也都是快樂的。
在文工團,張譯非常努力,努力寫劇本,努力抖包袱,努力交作業,努力對待每一個作品。努力就能回報嗎,有志者事竟成嗎?並不是。演戲只能「死跑龍套」,寫劇本吧,結果因為沒錢,不拍了。2004年,張譯從朋友那裡輾轉得知《士兵突擊》劇組正在選角,於是開始毛遂自薦,目標是主角許三多,他給導演寫了一封3000多字的自薦信,列舉了16個可以演許三多的理由。結果許三多沒演成,最後成了許三多的班長史今。
2006年,《士兵突擊》開播,許三多所在的整個一個排的人都火了,張譯也給人留下了印象。10年摸盤滾打後,張譯的機會也越來越多了。
用生命演戲 外號「張再來」
命運還是公平的,讓張譯10年曆練後,又給了張譯一個又一個機會,張譯也牢牢把握,每一部戲都認真對待,拼盡全力。2009年,張譯主演抗戰劇《我的團長我的團》,因為角色需要,張譯扮演了5個月的「瘸」角色,最後硬生生把自己的腿走成了瘸腿」。憑藉出色的表演,張譯獲得2009中國電視榜「最深入人心電視形象」的榮譽。2009年9月,張譯主演孔笙執導的抗戰劇《生死線》,一開機就查出身體有問題,但張譯堅持拍攝,差點當場淹死在片場。
2010年,主演現代愛情題材電視劇《兵團歲月》,張譯在零下三十幾度的大雪天裡洗澡。《紅海行動》拍攝第12天,張譯骨折,為了不影響進度,他拖著傷腿拍完了後面所有的戲,並且不用替身,是真正的硬漢。在《金剛川》中,張譯飾演的炮兵排長張飛對著敵機瘋狂射擊,聲嘶力竭地狂吼:「來吧!」由於過於投入一度喊到缺氧,在炮位上突然向後仰倒,短暫暈厥。張譯珍惜每一個角色,不僅是用心,真的是用生命在演戲。
由於對角色要求精益求精,張譯在片場被大家叫做「張再來」。和張譯合作的吳京會議,「導演說OK了他會說再來一條,導演說OK了他說京哥想再來一條,再OK了,他說還能換個方式再來一條。戲中死屍要畫四個半小時的妝,他都親自上陣去演,他把每一次表演當作生命中的最後一次留痕。」最後是導演喊話,別再來了,第三條我就OK了,咱沒時間了。
憑藉紮實的基本功,張譯先後獲得第3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第29屆中國電視金鷹獎觀眾喜愛的男演員獎、第23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男主角獎、第8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男演員獎等榮譽。
10年曆練獲得演出機會,再用10年獲得市場認可,張譯的成名和「火」,不是突然,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很多藝人成名後有很多身份,又是唱歌又是代言又是炒作……但說到張譯,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說,那個演員啊。是的,那個演員,20多年一直在忙,忙著提高演技,忙著詮釋角色,已過不惑之年的他,終於迎來爆發。他不是兒時心目中的「東北羅京」,他是著名演員張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