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多少人還記得「南有奇志大兵,北有馮鞏牛群」這句話。想當年奇志大兵在娛樂圈中也曾風靡一時,甚至和馮鞏牛群的名氣有的相提並論。
而旦他們倆爆火的時候,就連郭德綱也沒有那麼高的人氣。
可惜的是,這麼多年過去,奇志大兵逐漸在銀幕上消失,被人遺忘。但馮鞏牛群依然如舊,郭德綱也成為了相聲界舉足輕重的人物。
郭老師有一句話叫「要學藝,先學做人。」因為這句話,德雲社受盡了關注,確實在做人禮儀這方面,郭德綱以及他的徒弟做得都相當到位。
那麼奇蹟大兵從家喻戶曉到無人問津,是真的「禍從口出」還是另有原因呢?
在奇志大兵這個組合剛開始爆火的時候,所有的人都感慨,因為兩人組合,還是個奇妙的緣分,讓很多人羨慕不已。
1984年,在一個烈士公園中,奇志和自己的搭檔在角落練習相聲,而大兵也正是機緣巧合下看到並產生了興趣。
大兵小小年紀對未來還沒什麼規劃,有的只是對相聲的喜愛,所以在兩人練習結束後,大兵跑到奇志面前,懇切的請求對方能否教自己說相聲。
看到一個小孩子如此誠懇真摯的感情,奇志也被打動了,答應了對方教授的請求,自此之後,每個周末大兵都會帶上收音機到公園,和奇志一起說相聲。
誰都沒想到,11年後,兩人竟有機會成為搭檔,而且成為搭檔後的他們還走上春晚,和當時的相聲大腕馮鞏牛群相比肩,所以說緣分確實很奇妙。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大兵憑藉一段精彩的單口相聲在學校的文藝匯演中拿到了一等獎。
漸漸地,大兵看到自己在相聲方面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於是選擇了湖南師大音樂系聲樂專業。因為這個專業和相聲的基本功底有一些關聯性。
直到1991年,大學畢業後的他來到部隊當了文藝兵。在部隊的各種匯演中,他也把相聲當成了自己的事業來發展,各種各樣的匯演中也拿過大大小小各種獎項。
但畢竟只是在部隊的匯演中進行表演,想要真正出道成為一個相聲藝人,還遠得很。
1993年,他復員到長沙人民廣播電臺當了主持人,90年代相聲還是非常受觀眾的,有很多老百姓都愛相聲。而且各種各樣的歌廳,演藝廳人氣都很高,在這種情況下,相聲演員確實較為有前途,但同時想要獲得很高的名氣也很難。
已經在電視臺擔任了主持人的他僅僅幹了不到半年的時間,就選擇放棄去說相聲,這個決定在很多人看來是無法理解的,畢竟那可是鐵飯碗。
丟掉鐵飯碗的大兵前途還很渺茫。但此時他與曾經的良師奇志相遇。奇志此時已有一些名氣,重遇後,兩人產生了一個想法,合作。
大兵的幸運在於他剛剛入圈就遇到了一個已經頗負盛名的前輩幫助自己。在這樣的加持下,他的成功來得太快了。
鮮花與掌聲就像潮水般向他湧來,但此時的他還未練就一顆平常心。所以在這些鮮花與掌聲的澎湃下,他逐漸迷失了本心,變得驕傲自滿。
兩人搭檔後,奇志還是比較偏向於傳統相聲,但大兵卻總想尋求突破,畢竟光是靠傳統相聲,在當時的相聲圈中要想出名很難。
於是兩人開始嘗試在表演中融入市井平民的小人物形象,也正是因為這個改變讓他們逐漸獲得了觀眾的喜愛,變得家喻戶曉。
1996年奇志大兵這個組合名氣已經非常高了,得到了一些綜藝節目的邀請,甚至後來還登上了春晚。僅僅四年的時間,大兵就實現了從一個到處跑小演出的新人變成了炙手可熱的大明星。
成功似乎來得太容易,也讓大兵逐漸迷失了自己,他變得越來越驕傲自大,甚至看不起自己的搭檔,忘記了如果沒有搭檔作為領路人,將自己帶進這個行業,恐怕就沒有現在的自己。
在這個比自己資歷老、經驗深的搭檔身邊,他架子端的足足的,一點都不尊重,奇志一直對這個年輕小搭檔忍讓,但直到後來大兵還是選擇和搭檔分道揚鑣,原因就是因為他覺得自己火了,奇志配不上自己。
他真正的消失原因其實不僅僅是因為在節目當中禍從口出,將黃家駒念作黃家狗,對其進行拉踩。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大兵太膨脹了,他已經忘記了自己的初心,驕傲自負的他迷失在自己的膨脹裡,也因此徹底糊了。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