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日,兩會記者會上,領導人表示,對於參加全面且先進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中方持積極開放態度。
獅評:之前一直有學者建議中國加入CPTPP,現在中國表態可以加入了。CPTPP從美國主導的TPP脫胎而來,2016年2月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組織建立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由12個成員國代表正式籤署。一年後,川普上任,直接退出了TPP,餘下的11國將新名稱改為「全面且先進的TPP」(CPTPP),繼續推進。
歐巴馬的原意是聯合環太平洋國家組成聯合貿易區,拒絕中國加入,打壓中國貿易空間。當時確實對中國造成巨大壓力。弔詭的是美國退出了,現在如果中國加入,美國卻成為局外人了,歐巴馬會死不瞑目的。
由於中美博弈進入巔峰對決,中國需要張開懷抱,接納各方的合作機會,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國家。今年的PCEP、中歐投資協定、中日韓三國自貿區都有望籤署。
2、因為中國對香港國安立法一事,川普數天前就威脅要在周末「強有力」的制裁中國,29日,川普僅僅宣布取消對香港的貿易優惠政策等幾項模糊的措施,也沒有給出更具體的細節,市場緊張情緒煙消雲散,美股還漲了。
獅評:美國媒體認為川普所謂「強有力」措施是虛張聲勢,多數美國媒體並不認可川普選擇在美國國內危機四伏的時刻去攻擊中國,認為川普此舉是在轉移美國國內的矛盾。
美國商務部公布一季度經濟萎縮5%,眾所周知二季度才是重點。自3月中旬疫情導致企業關停以來,美國申請失業救濟金的總人數累計達到了4100萬,表明企業正在倒閉或永久性縮減規模,而不只是在疫情結束前減員。經濟學家預測,美國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年率將收縮27.7%。
如此脆弱的經濟,川普任何對中國的經濟制裁都將更加傷及自身,不是川普心軟了,是美國經濟經不起折騰了,對中國科技產業禁止的領域都禁了,又趕走了在美國關鍵領域學習的中國留學生。沒想到對中國居然沒有招了。川普還要假裝強勢對中國挑戰,自作孽不可活。
美國的能量已到強弩之末了,中國還沒有出招,美國目前這種狀況,而且對中國已經無計可施了。中國如果下狠手,可以輕易使其股市暴跌,經濟再萎縮幾成,只是中國不走極端,留有餘地。川普正好相反,無所不用其極,到最後用盡了,只能等著對手出招了。
29日,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李作成在《反分裂國家法》實施15周年座談會上發出了最強聲,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
3、29日德國政府發言人稱,總理默克爾已經婉拒美國總統川普的邀請,不會赴美參加七國集團(G7)峰會。
獅評:這應該是G7會議第一次出現成員國拒絕美國的邀請,不參加會議。德國不去了,應該與法國溝通好了,法國也不會去了,德法不去了,就算其他國家都去,也意義不大了。雖然德國是以疫情原因推脫的,但很明顯,德國與美國已經漸行漸遠了。
27日,默克爾在柏林發表演講時強調,與中國保持合作對歐盟而言具有「重大戰略利益」。聲稱,歐洲人有必要承認中國在現行國際架構裡爭取領導地位的決心。如果說之前德國還只在猶豫在這次大變局中德國的選擇,現在的德國已經堅定了目標,那就是把握好機會,不再做美國的應聲蟲,扛起歐盟的大旗,在未來世界爭取最有利的位置。
昨天的文章已經分析了德國做出這樣選擇的原因,這裡就不多說了。德國的選擇對中國是重大利好,中國應該予以讚賞和大力支持。德國是歐盟的領頭羊,其領導地位已經被廣泛接受。在中美巔峰對決的關鍵時刻,歐盟的態度能保持中立,就是中國不小的勝利。中歐還有很多可以走近的因素。
近日,歐盟首席外交官博瑞爾呼籲歐盟各國對中國採取「更加強有力的合作策略」,有跡象顯示亞洲正在取代美國成為世界力量中心。
歐盟脫離美國的陣營,就是減弱了美國的實力和國際號召力。中國所以要大力支持和協助歐盟走出美國的陰影,可以在經貿、安全和國際領域加強合作,讓歐盟更加安心走好獨立自主的路。
歐盟現在也是最脆弱的時刻,因疫情初期處置不到位,各自為政,嚴重傷害了最早疫情泛濫的國家,各國對歐盟的能力產生質疑,很多國家國內右翼勢力抬頭,脫歐聲音不絕。歐洲的西班牙、英國、義大利、法國、德國確診人數都過十萬,國家封城封境,經濟停滯,德國、法國都已經進入技術性衰退期。
歐盟在歷經史上最嚴重的衰退,歐盟委員會預測,今年歐盟經濟將萎縮7.4%,失業率將從去年的6.7%增加到今年的9%。在這種艱難時期,一團糟的美國是指望不上了,中國加強與歐盟的經濟合作是歐盟的希望。
中國已經全面復工,兩會指明了方向,兩萬億投向基層,成為世界經濟重新啟動的引擎。中歐在一塊大陸上,這幾百年大陸國家敗於海洋國家一個重要原因是陸地貨物流轉成本高於海上,諸如:各國的層層加稅和邊檢程序,中國的一帶一路就是要破除這種障礙,中歐班列逐步吸引了歐洲國家的興趣。連接中歐班列的路線在不斷延伸,很多歐洲城市希望成為一個結點。
英美是傳統海洋國家,中國、德國、法國和俄羅斯都是傳統大陸國家,大陸國家如果不能發揮亞歐大陸的優勢,就會被海洋國家卡住海上要道而受制於人。只要打通了大陸的物流癥結,中歐班列沿線可以成為一條連接亞歐兩端的物流線、旅遊線、文化線、科技線。亞歐大陸歷史上從來沒有真正打通聯合成一個經濟板塊,一旦成功,海洋國家如果不能加入進來就會被邊緣化。
中歐有很多可以開發和聯合的領域,亞洲和歐洲被人為分成兩個大洲,未來可以改名了。
安全方面,主要是美國在歐洲不斷挑釁俄羅斯,造成歐洲動蕩的假相,美國才能長期駐軍歐洲,控制歐洲。中俄歐是可以協商一個發展路徑的,俄羅斯有能源、歐洲有技術、亞洲有工廠和市場,整條完整的產業鏈和經濟圈,都被海洋國家攪亂了。大陸國家要重新崛起,經濟上相互融合,戰爭就遠離了。
在國際上,中歐已經有數次成功的合作,美國退出眾多國際組織,世界出現領導真空,為了國際秩序的正常運轉,中國和歐盟已經聯合讓很多組織恢復運行了。這種合作也受到各國的認可,歐盟也提高了國際聲譽。
歐盟要真正走出美國的控制,還有段艱難的旅程,歐盟一些親美國家會掣肘,美國也不會輕易放手。歐盟內部的整合成功與否同樣至關重要。歐洲未來的方向或許會有一些反覆,但成功的路只有一條,不能擺脫美國,就永遠是跟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