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人大代表全面了解廣州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廣州市人大常委會於11月23日召開政情通報會。記者從通報會獲悉,截至10月底,全市法院新收案件數量已超過去年全年總數8.4萬件,法官人均結案數同比上升17.5%,人均結案391.7件。其中,廣州中院新收各類案件44964件、辦結39271件、法官人均結案173.8件。
審結高空拋物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案件362件
據通報,全市法院新收各類刑事案件17640件、審結16536件,同比分別下降12.4%和8.9%;其中,市中院新收各類刑事案件2421件、審結2116件,同比分別下降0.2%和上升5.3%。
在依法嚴懲各類刑事犯罪方面,廣州法院審結殺人、傷害、強姦、搶劫、綁架等案件1382件。審結失火放火、高空拋物、交通肇事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案件362件。深入開展禁毒鬥爭,審結毒品犯罪案件1275件,對走私7.5公斤毒品的澳大利亞籍男子卡姆·吉萊斯比依法判處死刑。
三年來,共審結涉黑涉惡案件680件3923人,如期完成「案件清結」任務。聚焦「黑財清底」,累計判處財產刑和追繳違法所得9.3億元,執行到位2.4億元,上繳國庫1.9億元。高效辦結涉黑涉惡線索294條,提前實現「線索清倉」。
健全涉疫情刑事案件快立、快送、快移、快審綠色通道,審結涉疫情刑事案件336件359人。組織4次集中宣判,發布典型案例21件,從快從重審理「楊芳疫情期間潛入隔離病房盜竊案」,陳著安非法收購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入選最高法院典型案例,有力威懾犯罪分子。
兩次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為企業健康發展提供指引
今年前10月,全市法院新收各類民商事案件346624件、審結274956件,同比分別上升14.7%和22.2%。其中市中院新收25927件、審結22383件,同比分別下降2.6%和2.2%。
深入了解市場主體司法需求,兩次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發布廣州法院審理與公司有關的糾紛審判白皮書、商事仲裁司法審查白皮書及典型案例,為企業健康發展提供指引。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的工作意見》,審結智慧財產權案件50792件。加大對「傍名牌」「搭便車」等侵權行為的懲罰性賠償適用力度,南沙自貿區法院率先對侵犯商業秘密犯罪適用「從業禁止」規則,營造公平競爭、激勵創新創造的市場環境。
疫情期間持續發揮司法應急機制效能,靈活運用司法政策平衡當事人利益、幫助企業渡過難關,4038件涉疫情糾紛進入訴前聯調程序處理,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在司法公開方面,全市法院公開裁判文書46.5萬份、審判流程信息1995.3萬條,11.9萬件案件庭審在網上直播,網絡直播點擊量超過2.2億次。廣州市中院在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司法透明度指數評估中實現「五連冠」,廣州網際網路法院、南沙自貿區法院分別在全國網際網路法院、自貿區法院序列排名第一。
「能進能出」全市法院59人退出法官員額
在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改革方面,廣州法院制定加強院庭領導審判管理監督的實施意見,進一步釐清監管權責、明確監管方式。健全「四類案件」精準識別機制,上線重點案件監督管理平臺,812件案件通過系統自動標註納入監管。市中院強化司法監督制約工作成效在中央政法委「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推進視頻會」上推廣。落實「能進能出、交流通暢」的員額管理機制,全市法院59人退出法官員額,22名法官進行員額重新確認,市中院10名初任法官到基層法院任職。
同時,智慧法院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持續發力,55237件案件在線開庭、調解。加強全國首家5G智慧法院建設,推動5G、人臉識別、區塊鏈等前沿技術與司法工作深度融合,推出全國首個5G智能「YUE法庭」。上線全國首個運用區塊鏈技術全流程線上辦理的律師調查令服務平臺,實現數據防篡改、過程可追溯、合約智能執行,上線以來發出律師調查令1491份,成功取證876份。運用司法大數據服務社會治理,市中院作為全省唯一法院入選2020年全國法院「數助決策」系統示範應用法院、「數助決策」專題研究示範應用法院。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魏麗娜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李鳳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