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光從不曾被層層山巒所遮擋,而關於「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在今天依然沒有過時,教育既能扶智也能扶志,是切斷貧窮代際傳遞的重要手段。一代又一代築夢人划動教育的「船槳」,「一個都不能少」地為鄉村下一代的求學之路保駕護航。
貴州省小學數學鄉村名師李明芸工作室自創建以來,充分發揮工作室的示範引領和骨幹帶頭作用,以名師為引領,依託工作室團隊,始終把脫貧攻堅、教育扶貧作為第一要務。
2020年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疫情打亂了原有的開學節奏,但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貴州省採用了《空中黔課》線上學習,孩子們可以通過電視、手機進行學習。一場疫情改變了學生所處的學習環境和接受教育的形式,工作室多措並舉,線上、線下開展幫扶活動,關注貧困學生心理健康,培養他們良好心理素質,指導他們用高效的學習方法學習。
在開展線上學習之前,教師們對班裡的留守孩子和特殊家庭的孩子進行摸排,了解每位學生的家庭實際情況。班上有一個叫江天賜的學生,母親殘疾,父親老實憨厚。到他家家訪時,發現學生家裡沒有任何可以學習的工具,沒有電視也沒有手機。工作室老師主動與村委聯繫,通過村委與電信公司溝通後,解決了家裡的網絡問題。網絡有了,但電視上也不能學習,根據這樣的情況,學校主動出錢給他家買了一個手機,孩子就能正常在網上學習了。線上學習期間,每周老師都會到他家去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給他講解作業,送上課本、筆等學習用具。為他一家講解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日常防護知識,囑咐他們要積極做好個人防護,出門一定要戴好口罩,在家積極鍛鍊身體,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對於老師的每一次來訪,和貼心的囑咐,江天賜和家人都十分感動,紛紛表示會從自身做起,克服困難,共同戰勝疫情。通過長時間的接觸,江天賜變得更加的積極好學,經常主動在微信上與老師交流有關學習、生活等方面的事。
疫情停課期間, 工作室成員王偉老師一直在網上尋找教學軟體,發現「釘釘」軟體很適合同學們。每天線上課程結束以後,王老師還會利用軟體來進行視頻習題的講解,批改作業,幫助他的學生進行新知識的鞏固。後來王老師發現有部分學生自控能力較差,學習過程中出現了:玩遊戲、聊QQ、聊微信等行為。秉持著「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的心態,王老師逐一對全班54個學生進行家訪,和他們談心,交流線上學習心得,查看學生學習情況,輔導沒有「消化」的內容,消除他們心中的焦慮,告訴他們作為一名即將升入中學的小學生,最重要的事就是安心在家學習,認真聆聽線上老師的教學,仔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
工作室成員唐傳坤老師發現班上吳小語同學作業書寫較亂,且每天都交得最遲。小語同學父母外出務工,家裡奶奶只照顧其生活,不能輔導學習,孩子借上網課的時間玩遊戲。唐老師得知此消息後,到家中與小語同學交流。告訴小語在家要做一個自製、自主的好學生,分清學習和娛樂之間的主次關係。同時叮囑家長要做好監督,孩子的學習是家校互助才能實現。通過老師語重心長的教育和情真意切的溝通後,吳小語同學表示要自主自律地學習。之後,唐老師忙完工作,每天都要單獨地和吳小語同學視頻連線,及時解答孩子的疑問,了解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在線一對一批改作業,鼓勵他克服困難,發憤圖強。
2020年11月18日,工作室赴播州區茅慄鎮草香小學開展送教下鄉活動。草香小學距離縣城較遠,學校教育教學資源分享十分困難,教師11人,知識結構與年齡結構參差不齊,教育教學力量相當薄弱。在此次送教活動中。工作室陳靜老師執教《數學廣角——沏茶問題》、金貴萍老師執教《植樹問題》、包品薇執教《百分數的認識》。三位老師在課堂上精心設計問題,有效引領和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真正體現了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送教千裡外,山鄉有迴響。李明芸工作室把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送往偏遠農村,以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促進教師專業的均衡發展。
工作室的每一個老師都堅信只要為師者能曉之以理,持之以恆,盡力為貧困生提供物質上、精神上援助,使他們不因家庭困難而失去求學機會,他們一定會更自信,更努力,前途一片光明!在教育扶貧的陽光雨露滋潤下,一名名貧困學子順利踏上了求學之路;一個個希望正在生根、發芽、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