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百科】校園民謠(School Folk) 簡介

2021-02-20 古典音樂家網

校園民謠,顧名思義,是廣受學生喜愛,流行於校園,體現校園生活和學子心境或感受的創作,其或稱為「校園歌謠」、「現代民歌」、「樂府民風」等等。校園民謠朝氣蓬勃,極富有校園味道,毫無矯飾,完全是率真性情的流露,聽起來十分感人,它形象地反映出青年學子的生活,表現出年輕人的蓬勃朝氣、青春活力以及他們那富有詩意的浪漫氣息,其曲風總體來說樸實明快、積極向上,充滿活力,深受人們的喜愛和傳唱。校園民謠,屬於音樂領域的一種特別現象。它的產生,與大陸原創音樂的流行及外來音樂的影響均有聯繫。在外來音樂的影響中,臺灣校園歌曲的影響力最為直接與深遠;在大陸原創音樂中,又以搖滾樂(崔健為代表)對校園歌曲的產生較有推動。此外,歐美流行音樂及中國民族音樂,均對校園民謠的產生有一定的影響。

80年代 臺灣校園民謠興起,最早的校園民謠是在日本出現的。明治維新之前,日本的音樂大多是雅樂,曲調冗長沉悶,只有那些貴族們才有時間欣賞,學生們對此十分不滿。後來,文部省根據學校沒有音樂教材的情況,發動社會創作一些適合學生唱的歌。於是,反映校園生活的歌曲便應運而生了。但是,由於傳統音樂的束縛,在音樂上還沒有很大突破。

1868年,品川彌二郎創作了一首《阿宮先生》,校園民謠的雛形便出現了。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校園民謠熱在日本走向低潮。70年代中期,校園民謠在臺灣興起,並且發展迅猛。雖然二者之間沒有繼承關係,但都為校園民謠的發展做出了貢獻,臺灣更是校園民謠的成名地,談到校園民謠就不能不談到臺灣的校園民謠。1975年6月6日在臺北中山堂的「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上,臺灣大學學生楊弦把臺灣詩人余光中懷鄉的詩譜成曲子演唱,深受青年歡迎。校園民謠不但反映青年生活,而且也是對西方音樂泛濫的一種抵制。當時一位名叫李雙澤的歌手在演唱會上拍案而起,喊出了「唱我們自己的歌」的口號。從那以後,臺灣校園歌手佳作不斷,像侯德健的《龍的傳人》,葉佳修的《鄉間小路》、《外婆的澎湖灣》等,都是那一時期產生的。從1974年到1980年的頂峰期,臺灣共產生了300多首校園民謠,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羅大佑的《童年》。此後,由於種種原因,臺灣校園民謠高潮漸漸低落。大陸校園民謠的產生,最為直接、深遠的影響來自臺灣的校園民謠。1994年4月,一盒名叫《校園民謠Ⅰ》(1983-1993)的盒帶由大地唱片公司發行,從此校園民謠有了自己的名字。

臺灣民謠應該是受到了日本的搖滾和民謠風格的極大影響,這一點我必須強調,也是我和之前對這個詞條進行編輯的作者的最大分歧所在。你喜歡早期羅大佑的話,肯定也會喜歡吉田拓郎。喜歡晚期羅大佑的話,肯定會喜歡井上陽水。吉田拓郎是日本70年代生活派民歌、新民歌的代表人物,職業演員、歌手、作詞、作曲,主要作品有《流星》《幕末青春塗鴉:浪人坂本龍馬》等。被譽為「日本民謠之父」。他的曲風以民謠風格和充滿生活氣息為特色。他的歌聲的影響了整整一代日本人,影響了整個日本甚至亞洲樂壇(比如鄧麗君演唱的《襟裳岬》的作曲者就是吉田拓郎,羅大佑也曾經說過自己深受吉田拓郎的影響)。吉田拓郎創作並演唱過許多歌曲,從70年代起,他就一直活躍在日本的樂壇。代表作《夏休み》是他1972年創作的一首充滿少年心情的民謠,就像歌名一樣,《真女有形》向人們展現了明媚歡鬧的暑假時光。這首歌旋律極簡單,只有3句,在吉他淡淡的音色裡反覆,每段都是一幅清新的風景畫。日本歌壇肯定不止這兩位影響了臺灣民謠運動中的羅大佑(更廣義的範圍上,日本音樂對於大中華圈音樂的影響是極大的。中島美雪,谷村新司,玉置浩二等的作品更是為鼎盛時期的港臺音樂界所爭相翻唱,此處按下不表)。

以下是目前流行的一些校園民謠: 《同桌的你》、《睡在上鋪的兄弟》、《童年》、《大學自習室》、《窗外》、《橄欖樹》、《在希望的田野上》、《採蘑菇的小姑娘》、《青春舞曲》、《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校園的早晨》、《蘭花草》、《蝸牛與黃鸝鳥》、《歌聲與微笑》、《龍的傳人》、《明天會更好》、《讓我們蕩起雙槳》、《鄉間的小路》、《外婆的澎湖灣》、《小草》、《踏浪》、《我是女生》、《中學時代》、《心願》、《七子之歌》、《每當我走過老師的窗前》、《路燈下的小姑娘》、《捉泥鰍》、《校園的小路》、《夢駝鈴》、 《輕舞飛揚》、《似水年華》、《青春無悔》、《白樺樹》、《往事》、《童年的小搖車》、《對面的女孩看過來》、《小芳》、《一生有你》、《朋友》、《戀戀風塵》、《月亮代表我的心》、《小白楊》、《深呼吸》、《戀曲1990》、《讓世界充滿愛》、《白衣飄飄的年代》、《卻上心頭》、《玻璃杯》、《未名湖是個海洋》、《老屋》、《單車歲月》、《彩虹》、《那些花兒》、《完美世界》等。

其實當中的很多大家都是聽過的,可能我們沒有記住它的名字,沒有了解她們創作的背景或者沒有把它們融入到一個體系中去思考,如果你還有興趣去了解的化,可以去關注,如果你只是欣賞這些單只的歌曲本身的旋律,你也可以繼續只是聽著,無論你選擇什麼樣的方式途徑去發展興趣愛好,這都不影響,因為我們已經得到了音樂帶來的感動。

1、 如果您喜歡我們分享的資料,可以查詢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國古典音樂家網」,微信號「classicalmusician」。也可以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您的朋友圈;

2、 新朋友可點擊右上角菜單標註,查看官方微信帳號「中國古典音樂家網」並加關注;

3、 如推薦您身邊的朋友加關注,掃描上方的官方微信平臺二維碼即可;

4、 您還可以通過以下多種途徑了解我們:

l古典音樂家網官方網址:

www.classicalmusician.com.cn

l新浪微博:@中國古典音樂家網

l美國莫爾裡國際聲樂歌劇營官方網址:

www.classicalmusician.com.cn/mrlfestival

l美國莫爾裡國際鋼琴營官方網址:

www.classicalmusician.com.cn/piano

l美國古典聲樂家國際聲樂比賽官方網址:

www.classicalmusician.com.cn/competition

相關焦點

  • 【音樂百科】凱爾特民謠(Celtic folk) 簡介
    他們在樂曲中段改變節拍,增加變化,可以從裡爾舞曲(reel)的單四拍子,轉換成基格舞曲(jig)的復二拍子或三拍子,再變成波爾卡(Polka)或舒緩的慢舞(slowair),這些嘗試引發了一系列民間樂團的變革。
  • 民謠搖滾(folk rock)介紹
    民謠搖滾(folk rock)——與其他各種類型的搖滾樂最大的不同點是:民謠搖滾有一個誕生紀念日,那是1965年的夏天,Bob Dylan(鮑勃•迪倫)在紐保特民謠節的表演中,首次放棄了空心吉他,而以電吉他代替伴奏,他是被臺下的觀眾虛下臺去的,因為對於只欣賞純淨的民歌的觀眾來說,電吉他是太大逆不道了。
  • 【美國音樂】民謠搖滾
    (Photo: Wikimedia)20世紀60年代,人們對美國的傳統和民謠音樂,以及在電吉他上演奏的具有民間曲調的民謠搖滾混合興趣不斷增加。飛鳥樂隊曾因對資深民謠歌手皮特·西格的歌曲「轉轉轉」的重新演繹而坐上了 1965年一個音樂排行榜的榜首位置,這首歌的歌名也成為了飛鳥樂隊第二張專輯的名字。飛鳥樂隊深受湯姆·佩蒂和心碎者樂隊及REM樂隊的影響,將jangly吉他和夢幻般的人聲進行組合。飛鳥樂隊並沒有在伍德斯託克音樂節上演出過,但他們的前吉他手大衛·克羅斯比卻有 - 你知道他的下一個樂隊的名字嗎?
  • Tonight ★ Psychedelic Uyghur Folk Rock! 迷幻民謠搖滾!
    Tonight, Jurat (from Jurat Group) will team up with Xinjiang band ISMAT to bring you a night of music that mixes traditional Xinjiang music and psychedelic folk
  • 「這是搖滾,民謠你X!」
    爭執音樂分類的目的,從來不是說服,是展示,品味、閱歷、眼界的展示。五條人到底是什麼?十年前,他們的確被認為很民謠;十年後的當下,有人說那是一支搖滾樂隊,也有人說他們玩的是實驗音樂,聽起來似乎都比「民謠」洋氣。比起五條人,同臺的野孩子更「民謠」一些。在民謠圈——如果確實有個民謠圈的話,野孩子是一支標杆。和文學、電影一樣,大多音樂往事,也都要追溯到北京。
  • 中國民謠音樂史:民謠從何時起變成了流行歌曲?
    撰文 | 格林校園民謠青春的短暫綻放1994年由大地音樂發行的《校園民謠1》橫空出世,清新率真、朝氣蓬勃校園氣息,迅速受到大眾的追捧,在當時的樂壇「西北風」和「港颱風」分庭抗禮的樂壇形成獨立力量。校園民謠風起雲湧之際,恰值市場經濟發展初期,那時的音樂還未脫離1980年代文學和理想情懷,清新詩意的人文氣息,成功的商業運作,促使校園民謠迅速風靡了整個社會,並產生了極大反響。代表人物鬱冬、老狼、葉蓓、高曉松、小柯等,《同桌的你》、《青春無悔》、《冬季校園》等經典歌曲至今依然被反覆吟唱。九十年代的老狼(左)和高曉松(右)中國當代民謠的開端,應追溯於90年代初的校園民謠。
  • 【音樂百科】英國音樂簡介
    由於他能把反外族統治和暴政壓迫的內容,同英國牧歌、讚美歌的合唱傳統以及義大利歌劇的動人曲調融合在一起,寫成富有個性的英雄史詩性音樂,而深受英國人民的歡迎。在這同一時期,詩人J.蓋伊(1685~1732)和作曲家 J.C.佩普施以通俗歌曲、民謠以及亨德爾等人帶有程式化的義大利風格的歌劇曲調,加上滑稽幽默的對白,寫成《乞丐歌劇》,對英國上層社會和義大利陳規舊套的正歌劇,作了極大的鞭撻和諷刺。
  • 當toocoolforschool遇見上海音樂之春
    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音樂節,是上海音樂文化的標誌。
  • 校園民謠的30年,黃粱一夢終將散場
    1994年對於校園民謠來說,是傳奇的一年。這年春天,大地唱片公司推出了第一張「校園民謠」概念的歌曲合輯——《校園民謠1》。高曉松和老狼一夜成名,沈慶、金立、鬱冬等作為民謠運動的主將,同樣風靡一時。毫無疑問,《同桌的你》開創了校園民謠的鼎盛時代,是它成就了校園民謠。
  • 昨晚,中央公園校園民謠音樂節震撼開啟 超強音浪燃爆蘭州
    音樂、燈光、吶喊超嗨的視覺狂歡,超燃的聽覺盛宴這是獨屬蘭州的民謠夜以青春之名,以民謠之音「聽見 不一樣的蘭州」藍綠雙城·中央公園校園民謠音樂節於8月14日晚震撼開唱安檢儀器就位!深情抒唱,且聽民謠熱浪——當燈光亮起,當吶喊響起一場酣暢淋漓的民謠盛宴已然開啟風格各異的本土實力樂隊逐一登臺獻唱一首《那些花兒》質樸乾淨的聲線,簡單的吉他聲把人們帶回到了最美好的青春時代
  • 歌單推薦|你一定不能錯過的文藝治癒型音樂—北歐民謠
    來這裡找旅行發騷友 什麼是北歐民謠? 民謠,英語裡稱為folk music,其原意是指人們口耳相傳,每個民族特有的音樂。在內容上豐富多彩,涉及其宗教、愛情、舞蹈等,能夠體現這個民族的氣質。
  • 11月13日 DDC【THE PLUM TREES+老闆娘與酒客 (Folk-Rock/Blues/Experimental)】
    Now both living in China they play with Scott on electric guitar. Their sound has evolved from a light-hearted folk-rock band to an experimental-rock band.
  • [小米音樂] 夏日裡吹來的民謠風
    對於每一個想懷念自己校園情懷的小米用戶來說,總能在小米音樂「私人定製」功能中找到屬於你的校園民謠。民謠風從何而來校園民謠,顧名思義,是廣受學生喜愛,流行於校園,體現校園生活和學子心境或感受的創作。校園民謠概念的首次出現,是在七十年代初的臺灣,並且發展迅猛。
  • 【音樂百科】布魯斯口琴(Blues Harp)
    十孔口琴在歐美都是稱它為 「10-Holes Harp」﹐有時也稱作「Diatonic Harp」(全音階口琴)﹐或是稱它為「民謠口琴」或是「Blues Harp」(藍調口琴或布魯斯口琴)﹐事實上指得都是同一種口琴。這種口琴在歐美極為流行,是口琴愛好者中最大的族群。
  • 榕樹下民謠在路上 開啟中國流行音樂民謠時代
    4月23日,由盛大文學旗下「榕樹下」網站與十三月唱片共同發起的「榕樹下 民謠在路上」全國巡演將在北京星光現場音樂廳拉開帷幕。這一橫跨北京、上海、青島、武漢、南京等近10個城市的大規模民謠巡演集合了萬曉利、周雲蓬、李志、鍾立風、冬子、山人、馬條等眾多中國內地民謠唱作人,這樣的陣容可以說是代表了當下中國民謠音樂的最高水平。榕樹下總經理張恩超表示:文學和音樂一直以來都是緊密結合的藝術形式,從宋詞元曲開始,中國音樂史上的不少文字,都成為了經典的文學作品。而當代華語流行音樂史上,民謠和文學的關係也一直頗為緊密。
  • 中國民謠音樂史:從《同桌的你》到《南山南》,民謠變成了流行歌曲?
    ━━━━━校園民謠青春的短暫綻放1994年由大地音樂發行的《校園民謠1》橫空出世,清新率真、朝氣蓬勃校園氣息,迅速受到大眾的追捧,在當時的樂壇「西北風」和「港颱風」分庭抗禮的樂壇形成獨立力量。校園民謠風起雲湧之際,恰值市場經濟發展初期,那時的音樂還未脫離1980年代文學和理想情懷,清新詩意的人文氣息,成功的商業運作,促使校園民謠迅速風靡了整個社會,並產生了極大反響。代表人物鬱冬、老狼、葉蓓、高曉松、小柯等,《同桌的你》、《青春無悔》、《冬季校園》等經典歌曲至今依然被反覆吟唱。
  • 關於民謠和嘻哈說唱音樂風格
    民謠喜歡裝窮,嘻哈喜歡炫富。民謠歌手簡單生活,追求心靈,樸素低調,一把吉他彈唱人生繁華落魄。嘻哈歌手沉迷世俗,追逐宣洩,高調憤世,一個麥克風把所有的不滿炸的稀巴爛。民謠喜歡內心的真實感受,隱忍而隱晦,富有文藝氣息,冷靜而意境優美,不在乎太多物質。
  • 你一定不能錯過的小清新文藝治癒型音樂——北歐民謠
    民謠,英語裡稱為folk music,其原意是指人們口耳相傳,每個民族特有的音樂。在內容上豐富多彩,涉及其宗教、愛情、舞蹈等,能夠體現這個民族的氣質。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北歐,北歐是由位於歐洲每部的挪威、瑞典、冰島、芬蘭、丹麥五個國家組成,那裡冬季漫長、氣溫較低;夏季短促涼爽。他們的色彩一般都是暖色,比如現在流行的北歐色,看起來會讓人感覺很溫暖。
  • 臺灣校園民謠:一個時代最純真的記憶
    (左起第一為葉佳修,左第三為蔡琴,右一為齊豫)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是臺灣校園民謠頂峰時期,共產生了300多首校園民謠。臺灣校園民謠部分代表人物葉佳修葉佳修是重要的詞曲作者、歌手,臺灣校園民謠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
  • 【衛報】人生百科:雞語者
    我和火雞的田園牧歌,一把吉他,幾曲民謠小調,它們就是我最忠實的聽眾……人生百科:雞語者譯者:邵海靈&鄒世昌校對:王津雨編輯:趙萌萌I』ve performed in front of hundreds of turke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