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2月11日訊「剩菜剩飯、骨頭、菜梗菜葉屬於廚餘垃圾,應該放進綠顏色垃圾桶,用過的餐巾紙要放在黑色的垃圾桶裡。」12月11日吃過晚飯,家住長興縣和平鎮長城村的鑫鑫,正在指導奶奶把垃圾分門別類。「鑫鑫現在是家裡的『垃圾分類』小教員,每天都帶著我們為垃圾找『回家之路』。」鑫鑫的奶奶徐說,前段時間她領到了村委會免費發放的分類垃圾袋,一併送到手的還有綠色分類垃圾桶,專門用來放置廚房垃圾,但是因為她對相關分類知識知之甚少,一下子將垃圾分清楚並不容易。「孫女雖然今年才8歲,但在村委會組織的『環保小課堂』上,學習到不少垃圾分類的方法,回家後她就來和我分享。」看到孩子這麼認真,徐女士也要好好表現。
據悉,長城村經常性開展「請給垃圾找個合適的家」為主題的垃圾分類親子活動,讓很多孩子和鑫鑫一樣,在家門口就能接受到垃圾分類教育,讓孩子在寓教於樂中長知識。
「教育一個孩子會影響一個家庭,而一個家庭又能帶動一個村莊。」該村金先生因受孩子影響,在垃圾分類上也確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在我們村裡,許多孩子都會唱村裡的《垃圾分類拍手歌》,歌詞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孩子唱多了我也會了。」
「受年齡、文化程度等相關因素影響,村民對垃圾分類工作的認知程度參差不齊,我們通過加強對下一代的教育與培養,用『以小帶大』的方式推進村民垃圾分類意識。」長城村垃圾分類專管員郭建紅介紹,眼下村裡各種垃圾分類活動已經成為節假日的標配,村裡也多次組織少年兒童到垃圾分類積分超市、可腐垃圾中轉站等實地參觀,通過工作人員的講解,明晰了垃圾從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到處置的全流程,對垃圾最終去處有了更深的了解。
來源:浙江在線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