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熟悉的校園歌曲 記錄一代人的夢想與追求

2021-01-07 人民網

原標題: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旋律

  音樂總能喚起人們深藏在心中的記憶。就像改編後的《南山南》,悠揚而感傷,勾勒出多少人的花樣年華。「80」「90」「00」,三個相隔並不遙遠的年代,卻在幾代大學生的青春歲月裡留下了不同的音樂烙印——

  三個年代的多重旋律

  80年代的大學校園

  現在,王鶴還會不斷想起1980年,17歲的他走入山西大學時的情景。娛樂方式單調的年代,他把所有消遣都寄托在每天12點學校廣播臺的流行歌曲上。那時,廣播臺幾乎每天都會播放李谷一的《鄉戀》,時至今日,王鶴依然清晰地記得每一句歌詞。

  提及20世紀80年代風靡校園的歌曲,鄧麗君是絕對不能繞過的。大學生們常常在寢室裡圍坐在一臺破舊的錄音機前,伴隨錄音機磁頭旋轉時發出的「吱吱」聲,傳來《月亮代表我的心》《甜蜜蜜》《我只在乎你》那醉人的旋律……這些旋律伴隨著王鶴和室友們度過了許多個夜晚。

  「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在我心中重千斤……」這首《我的中國心》,對於20世紀80年代走入復旦大學的劉立國來說,是學生時代的最愛:「它唱出了億萬國人的驕傲與自豪。」

  1986年走出大學校門的王平,後來在電視臺做了四年音樂節目製片人,他告訴記者,20世紀80年代的前五年,鄧麗君、劉文正頗為流行,後五年則加入了齊秦、蘇芮、羅大佑等歌手。

  90年代的大學校園

  1990年,18歲的張敏帶著她最愛的《青蘋果樂園》走入大學校門。這首歌的演唱者「小虎隊」,是那個時代最閃亮的音樂組合。時隔多年,在2010年央視春晚,張敏所期待的「小虎隊」再度「合體」時,她的記憶又泛起漣漪。

  1992年,馬建剛進入膠東的一所大學。入學時購買的一臺錄音機成為陪伴他四年的「寶貝」。和很多人一樣,馬建剛的磁帶全是校園民謠。

  1994年4月,《校園民謠1》專輯推出,在大學校園內外引起巨大反響,這張專輯收錄了《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鋪的兄弟》等經典作品,它們的創作者高曉松、老狼幾乎一夜成名。

  那時,聽校園民謠,讀北島、海子,幾乎成為女孩的擇偶標準。

  20世紀90年代,王平正在擔任音樂節目的製片人。他告訴記者,以四大天王為首的香港音樂與老狼、高曉松為主的大陸校園民謠齊頭並進,成為那個年代裡的主旋律。

  00年代的大學校園

  二十世紀末,一個「吐字不清」還愛耍酷的歌手,闖入了年輕人的世界。當時,正在東北念大學的劉燁帥的mp3裡,裝滿了周杰倫的歌曲。他最愛和同學們去校園附近的KTV,《雙截棍》《七裡香》《簡單愛》等,成為他們的必點曲目。

  2006年上大學的李嘯洋則表示,伴隨著音樂的多樣化與國際化,每個人聽歌的興趣不再像過去那麼集中。從初中開始,除了聽周杰倫、王力宏等,他還喜歡聽國外的HOT、后街男孩之類的音樂組合。上大學後,他還愛過蔡健雅、陳綺貞等比較「文藝」的歌手……聽得多了,他反而很少對某一首歌「情有獨鍾」。

  是什麼撥動了你的「心弦」

  20世紀70年代末,當大學的校門重新開啟,迎來的是一代經歷了磨難的年輕人。詞作家、導演甲丁說,他第一次聽到鄧麗君的歌聲時,驚訝不已——音樂還能這樣寫、這樣聽、這樣唱?鄧麗君的音樂教會了很多人用心去表達,她的歌聲為國人的情感表達找到了另一種方式。

  53歲的王鶴至今仍保持著愛聽歌、愛收集不同版本歌曲的習慣。他說,如今他車裡經常放的歌曲,依舊是80年代的歌,每每聽到倍感親切。「那是一個充滿希望、朝氣蓬勃、人心向上、信仰堅定的時代。改革開放剛開始,大家都對美好生活有著嶄新的願景。《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寫得好,特別能反映我們當時的心境——『再過二十年我們重相會,偉大的祖國該有多麼美!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

  二十年的時光匆匆走過,馬建剛依然清晰地記得,上大學時愛聽的一檔廣播節目——《耳聽八方音樂城》。這個節目是當時男生宿舍裡「臥談會」的背景音樂,「很多流行歌曲都是從這個節目中聽到的」。臨畢業時,他拿起電話為即將各奔東西的室友點播了一首《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剛放了不到四五句,大家都哭了」。

  「20世紀9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入,我們接觸到的外來事物逐漸增多,同時『包分配』的取消,也讓大學生開始面對現實,也更加關注個體情感。」王平說。

  21世紀初,面對日趨多樣的流行選擇、網絡的飛速發展,年輕人的個性得到充分釋放。喜歡周杰倫的劉燁帥會模仿偶像耍酷的樣子,塞著耳機沉浸在音樂世界裡。為了報名參加選秀節目,劉燁帥也曾組織過樂隊,通宵狂練吉他……

  音樂人高曉松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只要大學還在招收年輕人,那麼他們就一定會去唱歌、去戀愛、去傷感。

  在南開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系教授吳帆看來,音樂會沉澱為成長過程中無法分離的一部分。當年那些對理想的堅持、面對困難時的掙扎、對愛情與友情的渴望、對自由的嚮往……種種心緒融進難忘的旋律裡,一起注入生命,陪伴並滋養著人們的成長。

  吳帆強調,「這些歌曲不僅是個人心路歷程的寫照,也印有深深的時代背景。我們常說,一首歌曲可能記錄下一代人的夢想與追求。現在再聽到那些耳熟能詳的歌曲,我們自己青澀、純真的美好年華,與那個時代的社會變遷一起撲面而來,不僅觸動了我們內心的溫暖,也迸發出巨大的前進力量。」

  青春的溫暖從未離開

  「大學生群體活躍、敏感、包容、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他們無疑是流行文化的主力軍,是受眾、傳播主體,更是創造者、引領者。」陝西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吳合文指出,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可以通過這個群體的文化選擇來印證、實現。

  從群體性接受鄧麗君、羅大佑,到一大批校園民謠歌手出現,再到十年之後,周杰倫、王力宏輪番上場,大學生們接受、見證了一撥又一撥的音樂發展與流變。在吳帆看來,人們通過歌曲所表達的內容是多元且豐富的。

  「不管什麼時代,在流行文化方面,大學生從未缺席。」王平舉例說,80年代的大學生是「天之驕子」,精英意識強烈,但礙於當時相對封閉的社會環境,他們的參與往往是一種主動選擇、被動收聽。所以,當時的大學生抱著「磚頭機」追歌,成為一種常態。9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出現了一個新群體——校園歌手。宋柯、高曉松、老狼等人,已經直接參與到了當時的音樂創作之中。從無到有,個體創作在這十年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當然,最顯著的變化在於2000年以後,網際網路普及帶來的巨大影響。」王平認為,現在不再可能出現那種大學校園裡「全民性」追星於一個人的盛況,流行的速度變得更快,選擇也變得更多了。

  「如果說,20世紀的社會與校園信息交互過程存在延時的話,那當下的社會和校園對於流行音樂的跟進速度幾乎完全同步。」四川音樂學院流行音樂學院院長餘政儀強調。

  「從追星者到創造者,大學校園裡瀰漫著的青春亞文化,在網際網路開放的內容生產方式的幫助下,大學生獲得了更自由的表達平臺。」宜賓學院文學與新聞傳媒學院教師王黔認為,「《南山南》本就是一支首發於網際網路的歌曲。在多校改編《南山南》這一事件中,每個學校都把自己學校的『個性』寓於其中,將全新演繹的歌曲發布到網上,大家在微博、微信、論壇等平臺轉發、評論,使其成為一場輿論狂歡。可以說,這個時代,人人都能夠吸收、消化、解構歌曲等文化元素,經新媒體傳播後使其成為影響大眾的力量。這恰恰說明,現在的文化生產方式、文化傳播陣地、文化選擇的態度與三十年前大不相同了。」

  「青春中的明亮、柔情、掙扎、稚嫩和沸騰,都通過這些風靡校園的歌曲表達出來,歌曲成了青春的一個載體,不僅讓人生更加豐滿,而且也成為美好青春的深深印記。」吳帆說。

  「三十年來風行在校園的音樂,不管具有怎樣的時代特徵,都有一個共通之處——只有貼近人心才能成為經典作品。」餘政儀認為,包括流行音樂創作在內的文藝創造不但要貼近大學生的實際生活,還要關注年輕人的內心成長,將文化創造的正能量撒播開來,引領一代代年輕人積極向上。

  (本報記者 晉浩天 陳鵬)

(責編:王藝錠、熊旭)

相關焦點

  • 建設路小學舉辦「唱響校園 放飛夢想」校園歌曲合唱比賽
    歌聲嘹亮童年,夢想閃耀人生。12月24日,建設路小學舉行「唱響校園 放飛夢想」校園歌曲合唱比賽。此次比賽,班主任老師精心策劃,認真組織,各班學生著裝整齊,精神飽滿。《紅領巾飄起來》《映山紅》《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等一首首耳熟能詳的校園歌曲,在各參賽班級或深情,或熾熱,或昂揚的演繹中流動,婉轉飛揚的歌聲釋放了他們的蓬勃朝氣,彰顯了他們的藝術追求。此次活動是建設路小學積極構建美育課堂教學、趣味活動、校園文化「三位一體」的教學機制的成果展示。
  • 倪本初專欄:臺灣校園民謠講座與沙龍(文字記錄)
    臺灣的校園民謠,對70、80年代成長的人們來說,這些熟悉的旋律,代表著青蔥的回憶。此次臺灣校園民謠沙龍,重點不在講歷史,而是說故事。主講者將分享他精選的十首歌曲,並講述它們背後的趣聞軼事,有些旋律也許熟悉,也許陌生,但聽完故事後再聽歌,相信不會有比這樣更好的方式來聆聽所有音樂形式中最單純的形式民歌了。
  • 築夢校園放歌青春 大學生原創歌曲唱響校園歌會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辦的「青春放歌——上海大學生校園歌會」在復旦大學精彩上演,「牢記時代使命唱響青春旋律」校園歌曲創作活動推出的一批優秀原創歌曲在此演出。  樸實真摯的夢想之歌  歌曲《眺望》是上海音樂學院今晚帶來的校園原創曲目,該曲由上音指揮系及作曲系「80後」教師田汨創作。
  • 潘美辰經典歌曲,一代人心中的記憶
    >力求精緻,追求完美。精挑細選,每天都有好歌曲!1989年憑藉一首紅遍大江南北的歌曲《我想有個家》奠定了其在歌壇的地位。她獨特的嗓音以及歌聲中所散發出的真摯情感影響了一代人。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華麗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時候,我會想到它……」伴隨一代人走過青春歲月的《我想有個家》,也感動了世界各個角落盼望歸家的遊子。
  • 高校版《南山南》走紅 盤點那些年風靡校園的歌曲
    一曲《同桌的你》經由老狼吟唱,成為90年代標誌性的文化符號之一 。《同桌的你》的出現,填補了中國內地優秀校園歌曲的空白,校園民謠這一流拍從此正式進入人們的視野。    老狼用他獨特而又極有質感的嗓子成功演繹了這首歌曲。聆聽《同桌的你》,那些沉在心底的種種總會突然湧上心頭,模糊了的面孔開始清晰,陌生了的聲音漸漸熟悉,於是人們的青春記憶便在歌聲中被喚醒。    《同桌的你》,簡單的吉他旋律,淺白的歌詞,卻正是暗藏了許多人心底的暗湧。
  • 她存在,那些熟悉的旋律裡
    現在,你應該對她有點熟悉了吧?她的聲音、她的音樂,伴著那些動漫,隨著我們一代人的成長。《七龍珠》是鳥山明最著名的漫畫之一。以這本漫畫改編的龍珠動漫系列,雖然有著很多不同版本,但其中最經典的無疑是《龍珠》、《龍珠Z》和《龍珠GT》。而其中最讓動漫迷們津津樂道的就是《龍珠GT》。它的主題曲就是由坂井泉水創作的《漸漸被你吸引》。
  • 集體追憶 共同夢想——關於筷子兄弟歌曲歌詞《老男孩》
    《老男孩》的故事並非驚世駭俗,講述的只是一對痴迷於一代偶像麥可傑克遜十幾年的平凡「老男孩」肖大寶和王小帥十多年後重新登臺找回夢想的故事。基本上來說,歌曲《老男孩》歌詞也是配合著電影劇情以概括性方式給展示開來,以抒情性方式來唱出人們心底的懷舊傷感之情懷,同時伴隨著溫暖的感悟和體現,慰撫心靈,淨化靈魂,更是讓人在悲傷之中悟得對生活的全新感覺,不僅是一代人對青春的緬懷和追憶
  • 記憶中的旋律——臺灣校園歌曲
    臺灣校園歌曲輕鬆、歡快、幽默和一點點感傷,讓當時的人們耳目一新。現在感覺起來還是那麼熟悉、那麼清晰而又難以忘懷……80年代初期,臺灣校園歌曲開始出現在內地。其代表作品就是在1979底東方歌舞團的一次演唱會上,成方圓彈著吉他翻唱的《童年》,在當時的確是打動了不少人的心。
  • 歌曲《最初的夢想》,熟悉的旋律,讓如今的你是否還擁有夢想
    相信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夢想。這個夢想也許被暫時遺忘,但從來沒有被拋棄過。儘管經歷過風雨挫折,最初的夢想還是堅守在那裡。今天莉莉就來跟大家一起欣賞一下範瑋琪的這首《最初的夢想》。這首歌從2004年就已經發行了,到現在已經有十幾年的時間了。但是卻依舊非常膾炙人口,這不僅與歌曲歡快的旋律有關,更與其中蘊含的深刻含義不無關聯。
  • 十首經典青春校園勵志歌曲,回想那些年,那些事。
    校園是我們青春的搖籃,是我們歡聲笑語的地方,是我們追逐打鬧的遊樂園,是我們奮筆疾書的戰場,是我們一起長大的約定,而我已經分不清,你是友情,還是錯過的愛情。那些年,我們逝去的青春,那些事,那些人,那些回憶,你還記得嗎?歲月匆匆走過,讓我們伴隨著 校園歌曲 一起回想那些年的故事。
  • 蘇打綠髮布新歌正式回歸,還記得他們當年的那些經典歌曲嗎?
    歌曲既給當下面對疫情的人們傳達了一種必勝的信念和力量,也是蘇打綠成員自己的心聲。蘇打綠的歌曲可謂是陪伴了一代人的青春,這次回歸也讓很多歌迷很激動,紛紛在新歌評論區留言,訴說自己和蘇打綠有關的回憶。這幾年大家已經逐漸習慣了吳青峰一個人作為歌手的身份出現,蘇打綠的名字慢慢變得有些陌生,不知可還記得他們之前的那些經典作品。
  • 羅大佑那些曾讓我們感動的經典歌曲,滿滿的回憶~
    他的歌,不是流行歌,是寫對社會的描述和認知。《光陰的故事》成為了經典校園民謠。這首歌很容易也很自然讓你勾起對往事的懷念。雖然是寫童年的回憶,但羅大佑的歌曲所傳達出來的情感通常不是單一的,詩化的歌詞表達了無限的童趣的同時,又有對童趣失落的懷念,所以有人理解說那是對農業文明的祭奠。
  • 「TFBOYS」以「夢想」為主題的專輯,周杰倫量身打造「校園風」
    「TFBOYS」也有自己的夢想,他們把自己的夢想寫進了歌裡,打造了一張關於「夢想藍圖」的專輯,四葉草知道是哪張專輯嗎?TFBOYSNO.1《大夢想家》這首歌的創作靈感是源自於「TFBOYS」從2014年出道到2016年的一些夢想的感悟和人生的追求,這首歌非常的勵志
  • 《一秒鐘》:記錄一代人的電影時光
    再加上這次走心的張藝謀的構思和致敬電影和記錄集體回憶的精良製作,使得這部電影在2020年的冬季颳起了一種溫暖人心,而又充滿回憶之美的輓歌式電影之風。該片子的背景是設計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對於當時日夜勞作的中國老百姓而言,也在當時精神和無知匱乏的年代,集體看電影就是成為了人們重要的精神享受。
  • 953音樂時間 踏浪——校園歌曲
    尤其是不同時期的校園歌曲帶著特有的時代氣息和青春活力,仿佛再一次把我們帶回到青春年少的美好時光裡。今天開始我們就來共同回顧那些陪伴我們成長的校園歌曲。歡迎收聽《952音樂時間之踏浪——校園歌曲》上個世紀70年代中後期臺灣地區大學生在「鄉土文學」的影響下,創作了一批描寫大自然景色,懷念故鄉,抒發愛戀之情的歌曲,在校園聚會時自彈自唱,這些歌曲被稱為校園歌曲。
  • 上海大學生校園歌會上,一首首由學生原創的歌曲在此唱響
    「青春放歌——上海大學生校園歌會」在復旦大學舉辦。本文圖片 澎湃新聞記者 臧鳴 圖「青春的光芒它將我照亮,感謝這片土壤,將心的種子和偉大夢想,挑戰在肩上建築我的力量……」11月18日晚,一首由上海大學生作詞作曲的歌曲《青春之光》在舞臺上唱響。
  • 肖戰與知名女藝人合作的新歌上線了,給人追求夢想的勇氣與堅持
    肖戰與知名女藝人合作的新歌上線了,給人追求夢想的勇氣與堅持!而兩人的這次新合作,確實是帶給粉絲們很多的驚喜,他們也用自己悠揚的歌聲回饋給無數粉絲,向大家表明了自己的追求與夢想。而這首歌也像極了肖戰,那種乘風破浪勇敢追求夢想的勇氣與堅持,並且他也跟這首歌曲一樣,本身蘊含著巨大的正能量,在無數次的實踐中照耀了很多人,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肖戰也將與這首正能量歌曲一樣成為大眾眼中正能量的代表!
  • 經典校園民謠
    《校園民謠1》那是1994年。當年春天,大地唱片公司推出了第一張「校園民謠」概念的歌曲合輯——《校園民謠1》,自此引發了這場轟轟烈烈的校園民謠運動。專輯中,《青春》《睡在我上鋪的兄弟》《流浪歌手的情人》等歌曲被廣為傳唱,《同桌的你》幾乎登上了當年國內所有流行歌曲排行榜的榜首。高曉松和老狼一夜成名,沈慶、金立、鬱冬等作為民謠運動的主將,同樣曾經風靡一時。
  • 難忘的校園民謠
    在那個年代,王潔實和謝莉斯率先用校園歌曲的方式向中國歌壇介紹並展示通俗唱法,開創了中國「 新民歌」「現代唱法」「通俗唱法」的先河。他們兩人引領了一種新的唱法,歌曲純樸自然,有濃鬱的生活氣息,一推出就非常受群眾歡迎。不論是最先翻唱的加拿大民歌《紅河谷》,還是之後她們唱的《校園的早晨》《外婆的澎湖灣》《鄉間的小路》《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敖包相會》等,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伴隨了一代人的記憶。
  • 「放飛夢想」校園青春歌會在天津大學舉辦
    新華社天津5月3日電(記者張建新)由中宣部文藝局、教育部思政司指導,天津市委宣傳部、天津市委教工委、天津市教委、天津大學、中國教育電視臺聯合主辦,浙江大學、中國海洋大學、西華大學協辦的「放飛夢想」校園青春歌會在天津大學舉辦,「牢記時代使命,唱響青春旋律」全國校園歌曲創作推廣活動徵集遴選的第二批優秀原創校園歌曲在此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