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煥英》的心理學思考

2021-03-02 華夏思源


春節期間,想必看過或沒看過這部電影的朋友們,都從微博熱搜、自媒體文章和朋友圈裡,看了太多這部電影的影評,所以你們也一定知道下面這些擊穿靈魂的金句:

——傻孩子,說啥呢,你要記事起,媽媽就是個花季少女,要麼你們不是親娘倆,要麼就是你媽早婚早孕。

——這是啥話呀,你媽當年不生你,她還是你媽嗎?她不是你媽,她幸福不幸福的,你也不知道哇。

——哎呀,寶兒啊,不是非要槓你,總想讓父母高興,說到底還是討好別人,委屈自己,這壓根兒不是你媽想看到滴。

……

其實,中國式家庭最大的困境,就是父母和子女都打著「為你好,讓你幸福」的旗號,卻硬生生把對方逼得活在另一個頻道。

直到往事無法挽回,上蒼再也不給機會,我們才在相互虧欠中知道:

如果可以,我真想穿越回過去,好好愛你。

現實中,賈玲和母親李煥英也是如此。

2001年,19歲的賈玲,剛考到北京中央戲劇學院念書一個多月。

為供養賈玲、賈丹倆姐妹讀書,工人階級的媽媽李煥英和爸爸賈文田,開著拖拉機去給人運稻草。

因把稻草車裝得太高,媽媽從車上摔下來,後腦勺著地,小腦損傷,不治身亡。

 

賈玲回憶母親去世


那一年,李煥英才48歲。


還沒有穿上賈玲給她買的綠色皮大衣,沒有用上雙開門的冰箱,還沒有坐上女兒買的紅跑車。

更不要說,親眼看到春晚舞臺上,賈玲演的那一出出令全國觀眾捧腹大笑又過目不忘的小品。

逝於貧苦盛年的母親,成了賈玲心口永遠的傷,夢中不變的憾,此生殘缺的圓。

賈玲說,媽媽走後,她不會快樂了


《你好,李煥英》這部電影,是媽媽李煥英去世20年後,女兒賈玲對天堂裡媽媽的致敬。

但又何嘗不是賈玲穿越20年的時光隧道,復活且重訪逝去的母親,所完成的自己與自己的和解。

這部電影的前身,是2016年賈玲在綜藝中表演的喜劇小品。

小品演出過程中,觀眾爆笑;而當小品結束時,觀眾淚流滿面。

如今,賈玲把這個27分鐘的小品,打磨成了一部128分鐘的電影。電影很大程度上還原了母女真實的相處模式。雖然,這也是在一次一次直面、剝開賈玲自己心裡結的痂。

浙江衛視播出的這臺感動人心的小品呈現給大家。

我想寫一寫,電影背後,被誤解的親情真相—— 

你以為你比父母會演戲?


《你好,李煥英》最大的看點,並不是媽媽原來也年輕過,有過夢想和愛好,有過精彩和愛情。

而是,當賈玲回到1981年,幫還是女孩的李煥英,實現搶電視、鬥閨蜜、打排球、追官二代等一系列她自以為重要的改命之舉,且沉浸在自我感動裡無法自拔。

直到她通過爛褲子那個動物形狀的補丁,喊出那句「可是我媽現在還不會縫啊」,才在恍然大悟和淚流滿面中發現:

媽媽李煥英,才是老戲精。

整部影片,不是女兒圓了媽媽的夢,而是媽媽為了圓女兒的夢,而配合她演了這麼一齣戲。

劇中媽媽李煥英,才是老戲精


果然,薑還是老的辣。

很多時候,我們為不讓父母擔心,以為自己是戲精附體,後來才發現,父母才是戲精本精。

你以為你很懂你的父母?

不。

盤點往事,你會發現,多年來,是你爸媽一直故意裝瘋賣傻,讓你覺得你很懂他們罷了。


你以為愧疚就是愛?

中國式親情最沉重的內核,就是「對不起」。

很多人都活在這種負罪感和羞恥感裡,忘記了說「我愛你」。 

《你好,李煥英》為什麼大火?

某種程度上,它以喜劇的外殼,暗合了這種憂傷。

電影用魔幻化的表達,讓母女二人都穿越回過去,在相互補償中,完成了彼此的和解。

特別是對女兒賈玲來說。

電影中的賈玲,自幼就吃得多,哭鼻子,拉褲兜,學習差,讓人不省心。

她總想成為別人家的孩子,讓媽媽光榮和高興的那種孩子。

就連穿越回去,也是為了達成這一心願。

直到後來,她發現媽媽比她還更早穿越後,才在慟哭中明白: 

在她「不省心」的成長裡,媽媽其實獲得了很多快樂和治癒。

其實你也治癒了我

我們對父母的愧疚,更多的,是自我加壓的一種執念。

你覺得對父母的愧疚就是愛嗎?

不。

真正的愛,不是愧疚,不是自責,不是補償,更不是穿越。而是接納,是信賴,是陪伴,是「我們在一起,這樣就很好」。 

唯有如此,我們才不會把希望寄託於時光倒流,或來生再見。而是,珍貴今生今世。

然後,用活在當下的態度,讓和父母在一起的每日每夜、每餐每飯,構築起我們之間不可替代的情感。

你以為你是父母的面子?

「我最討厭我媽說,你看人家誰誰誰……」

「我最煩我媽把我和別的孩子作比較……」

「我最害怕的事兒,就是春節回家,父母們各種花樣比娃……」

闔家團圓的春節,之所以被妖魔化,是因為很多家庭裡,都有一個或一對愛作妖的父母。

在很多孩子看來,父母守舊,狹隘,虛榮,愛攀比,擅比較,把孩子當成面子和工具。

當賈玲穿越回過去,以為她的媽媽李煥英會期待有個「到美國讀書,當導演,月薪八萬」的女兒。

結果,她沒想到,李煥英對女兒的期待,不過是健康快樂就好。

「我的女兒,我要她健康快樂就行」

你以為你是父母的面子嗎?

不。

其實,很多時候,你覺得父母把你當面子,或許是你自己活得不如意時,無法自處的難堪,並將這種難堪投射到父母身上的焦慮。


而並非父母真實的心境。

不信,當你活得越好越幸福,你就會發現父母越看越順眼。而當你活得越擰巴越戾氣,你就會發現父母越看越心煩。

父母始終是父母。

改變的,是我們自己的心態和處境。

所以,你不必活成父母的面子,但一定要活成自己的裡子。

從心理學角度重新構建「李煥英」

人的一切境遇都是由我們固有的信念決定的,無一例外,存在主義者認為人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即不能怨天尤人。就拿當下焦慮的母親來說,無疑應該去看看這部電影。

完全接納,這是如此簡單的字眼,可在當下這種揠苗助長式的教育體制下,人們很難。有位來訪者,她女兒夠好了,但在她看來,女兒就是不夠好,應該更好,於是常常挑剔,弄得親子關係一直不太好。

這種母親又有多少呢?在現實中是不是太多了。

初入心理諮詢者,必急於幫助來訪者,於是肯定會使出渾身解數,生怕他們不明白。

後來我們才發現,真正諮詢其實是幫助來訪者重新構建自己信念系統,而非去教育他們。

這部電影不是說教,如果是說教,早沒有人看了。

如果說我們的電影缺少真誠的東西,真還不是妄談。是賈玲給我們帶來了真誠的東西,不做作。

讓我們重新構建一下,如果賈玲穿越回去,李煥英直接揭穿了,就沒有後來的再次翻轉。

真的為人著想是從心裡善良,而不是自以為是。誰都不能重新選擇,人只有這一生,尤其在父母關係中,誰都不能以神仙般的存在。

有人看了痛哭流涕,發誓回家好好的待雙親,可用不了幾天,便又打回原型。

平凡而偉大的人們就是八零後的這一代父母,他們默默無聞,卻心懷無私。

看哭了無數人的這部電影沒有什麼大場面、大製作,更沒有什麼大特效,賈玲只是用了演小品的方式去演繹罷了。

我們每個人都是平凡而普通的,有幾個是有那種轟轟烈烈之人呢?

其實李煥英早知道賈玲做了假,騙了她,可不揭穿,而是用幽默的方式化解了尷尬。

現實中,我們不能容忍自己的子女的任何欺騙,甚至上綱上線,把這看作是大逆不道,可怕。

我們希望旁人無挑剔的接納自己,可一到了自己,就把標準降低了。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誰都有一個內在小孩,一有刺激,內在小孩就會上位,認為自己才是世界上最苦的那人。

已知的更高級的心理學是自我探索、分析和重建。

把自己的信念一條條的找出來,觀察它而不加以評判。無關好壞,這好難。


我說「已知的更高級的心理學是自我探索、分析和重建」這句時,我已經用了固有的信念系統,現實已經證明,世間無一條永恆不變之真理,所謂真理,就是你自己所構建的思想罷了。

如果李煥英是個焦慮的母親,成天回來嘮叨,你還會感動嗎?

不作為母親,就不要去評判母親。

什麼是真正的母愛,就是愛孩子本來的樣子。這好難,真的。孩子生來是什麼樣子,便是什麼樣子,而非你希望他(她)成為的樣子。

他(她)可能不夠優秀,甚至有些笨,甚至有這樣那樣的缺點。那又怎麼樣呢?這與你給予他(她)的愛是無關的。不是旁人的孩子就是好孩子。

賈玲母親的育兒觀圈粉無數,家長速看

一個平凡的母親,用她樸素的育兒觀,培養了票房第一高的女導演,這個成就可以說是相當了不起了。


和千千萬媽媽一樣,李煥英是一位極為普通的中年婦女,不善於修飾自己,只知道為家庭忙碌。


眼裡只有孩子們,沒有自己。


她沒有受過多少教育,不會講大道理,但是為孩子做的一切,孩子卻一直記在心裡。賈玲一直想著自己有能力時,好好孝敬母親。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當賈玲的事業準備「起飛」的時候,有能力為媽媽做些事情的時候,媽媽卻突然離開。


這對賈玲來說,是最痛的打擊。太多想要為媽媽做的事沒有完成,太多想要對媽媽表達的話沒有來得及說,這種遺憾沒有補救的機會,只能壓抑在心底。


這種難以釋放的痛,真的是痛徹心扉。


但賈玲又是堅強的,北漂的幾年吃了很多苦,住地下室,接10幾塊的演出,她都挺過來了。幸好有馮鞏等貴人相助,再加上自己的天資聰穎和堅韌不拔,最終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上春晚、上綜藝、開公司、拍電影,每一次都給觀眾帶來快樂和驚喜。


賈玲的成功,有很多必然因素,但是和媽媽對她的影響不無關係。從《你好,李煥英》中,我們徹頭徹尾地了解了賈玲的媽媽。


從李煥英的言談舉止中,可以看出她也是名副其實的育兒高手,她的育兒觀念值得我們每一位家長學習。

張小斐(電影中飾演年輕時的李煥英)說過:「賈玲的媽媽,很愛笑、非常樂觀,遇到事情就是行了行了,是生活中很少遇到的性格。」


賈玲也說,媽媽特別愛笑、性格爽朗、大大咧咧、有點好面子。


賈玲給人的印象就是幽默樂觀,特別愛笑,到哪都很有人緣,也難怪她能遇到貴人。


李玫瑾教授說過「孩子有好人緣,就有人幫他」。賈玲還真是很好的詮釋了這句話。


父母是原件,孩子就是複印件。


賈玲媽媽的樂觀,也影響了賈玲,在經歷事業的寒冬之後,終於迎來了春天,而且越來越紅火,成為一個活躍在舞臺上,給我們帶來歡笑的響噹噹的明星。



沒有孩子不犯錯誤,可怕的不是做錯事,而是父母抑制不住的憤怒。要知道我們對孩子發洩了怒氣,自己舒服了,卻給孩子留下了「我不行」的心理陰影。


李煥英面對孩子的錯誤,她沒有憤怒,而是很冷靜地對待孩子、寬慰孩子,讓孩子感到「我能行」


當賈玲拉褲子的時候,李煥英笑著安慰說:「你怎麼總拉褲褲呢?說明你比一起上幼兒園的哥哥姐姐小,你小還能和他們一個班,我女兒肯定特別聰明。」


你看她多麼會打圓場,從拉褲子這件事轉移到年齡小,又升華到孩子聰明,真是無懈可擊的說法,讓孩子確信媽媽的話正確無疑。


賈玲沒考上好大學,還用假的錄取通知書騙媽媽,但是媽媽沒有數落她,卻鼓勵她。賈玲承諾「我以後肯定會有出息」。


媽媽斬釘截鐵地說「那肯定的」,聽得賈玲心裡美滋滋的。

媽媽這種鼓勵式的教育,形成一股正向的力量灌注到賈玲心間,賈玲真的有了出息。


英國心理學家耶克斯和多德森提出過一個「倒U形假說」,也叫「貝克爾境界」,他們發現,無論是壓力過大或是壓力過小,都會影響工人的工作效率,只有在壓力適中的時候,工人的工作效率才是最高的。


同樣有數據證實,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或過低,孩子的表現都不理想,父母的期望值合理的時候,孩子表現才最好。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當你對孩子充滿高期待的時候,孩子有心理壓力,沒有完成目標,反而會失去上進心。當你對孩子有了合理期待,孩子以更好的心態做好自己,反而會超常發揮,讓你驚喜。


李煥英沒有要求賈玲非要表現得特別優秀,將來非要掙大錢,而只是希望她「健康快樂」。其實,賈玲是沒有背負太多父母期望的,反倒自己給自己加碼。

現在多數家庭因為對孩子期待過高,導致家裡雞飛狗跳,賈玲是很幸福的了。


看過一個TED演講,《「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是錯的?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什麼?》裡面提到,孩子是完全不同的個體,逼著孩子全面發展,每個科目都要學好,只會讓孩子出現注意力缺陷,甚至輟學。如果將課程設置得更寬泛、更有個性,實行可選擇性教學會好很多。


李玫瑾教授針對這個演講評價說:家長几乎都在為孩子的學習而心急如焚,卻很少有家長關注,多樣的個性遭遇一刀切。

我們為了孩子的成績而生氣,是因為孩子沒有全面發展,但是逼著一些孩子也像其他孩子一樣各科都優秀,很難!如果允許孩子發揮自己的特長,走另一條路會更好。


賈玲小時候貪玩,只有在看到《曲苑雜談》的時候,才會安靜下來。別的孩子只是看熱鬧,她卻跟著節目模仿,吹小號、學鳥叫學得不亦樂乎。

和爸爸媽媽一起看春晚,成了劉德華的粉絲,她表示「媽媽,有一天,我也會這樣紅!」


媽媽尊重了賈玲的興趣,允許賈玲去學表演,才有了賈玲後來的演藝之路。


學藝術花費很高、前途也不容樂觀,畢竟能紅的只是少數人。但是李煥英還是成全了賈玲,也沒指望孩子會紅,只是因為賈玲喜歡而已。


李煥英這樣的教育方式值得我們每一位家長學習。最後,願我們都做一個懂孩子、讓孩子活出自我的好父母

來源:樂享心理課堂(ID:lexiangxinlike)

- The End -

長按2秒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歡迎把我們推薦給你的家人和朋友

相關焦點

  • 《你好,李煥英》| 最快樂的母女關係
    「哭是真的好哭,留下的思考也是真的。」《你好,李煥英》憑藉超強口碑成為今年春節檔電影中的一批黑馬。小編不是一個經常去電影院的人,但耐不住口碑好的推動,便和自己的家人在大年初五去電影院「過了一把癮」。電影開始笑得有多大聲,後面哭得就有多激烈。
  • 這才是《你好,李煥英》最催淚的地方
    電影《你好,李煥英》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而《你好,李煥英》恰恰勝在,女兒對母親抱有好奇:真正的好奇。 還媽媽青春和名字,《你好,李煥英》不僅是一個女兒對媽媽的愛,更是一個女人對另一個女人的「看見」。
  • 《你好,李煥英》,笑聲中的眼淚
    點擊上面藍字關注「朱一源點」,常常帶給你感動的真實學習成長故事,和滿滿的薩提亞模式心理學乾貨。
  • 你好,李煥英.
    「你好,李煥英」最近頻繁出現在大家的圈子裡!
  • 你好幸福,李煥英!
    男女老少都喜愛的喜劇演員賈玲,首部執導的電影《你好,李煥英》,截止2021年2月18日,票房達到30億,簡直就是一匹黑到烏亮的黑馬,無人可匹
  • 你好:《你好,李煥英》
    最近,賈玲第一次當導演拍的《你好,李煥英》很火,票房突破30億,不斷刷新紀錄。本人沒看過,根本插不嘴說三道四。看專業人士的評價,好像有這麼幾點,一是前面笑,後面哭。二是喜劇小品的味道。三是賈玲還不是真正的導演。從專業的角度說,還有很多問題。看普通觀眾的反映是,情感真誠、感人,讓人想起自己的媽媽。一些淚點很高的人,也沒能控制住。
  • 你好李煥英百度雲資源,你好李煥英電影資源網盤下載
    《你好李煥英》  賈玲,1982年生於湖北襄陽,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階層。她和姐姐賈丹從小就熱愛藝術,能歌善舞。
  • 《你好,李煥英》
    今年春節檔電影《你好,李煥英》口碑爆棚。截至2月17日13時44分,上映第六天的《你好,李煥英》票房已正式突破25億。
  • 你好,李煥英;你好,媽媽!
    這個春節,你被《你好,李煥英》感動哭了嗎?不瞞你們說,這部目前已經破30億的大熱電影,小編看完也把口罩都哭溼了.電影從女性的角度出發,真情實感的描繪了世界上最無私,最勇敢的母愛。印象最深的一個片段是,張小斐扮演的李煥英,看到穿越過來的賈玲從天而降,擔心她摔在地上會受傷,一邊喊著 " 我寶 " 一邊不顧一切地衝過去,趴在地上,用身體做賈玲的人肉墊子。「你以為你已經很愛媽媽了,但媽媽永遠比你想像中更愛更愛你。」
  • 你好,李煥英.你好,平凡的自己
    真正的笑點和淚點,五星推薦去電影院體驗。賈小玲是一個不爭氣的孩子,上了幼兒園還拉褲兜子,考試成績永遠墊底,而且又胖又醜,任何一個別人家的孩子,都能秒殺她。高考之後,她為了讓媽媽有面子,偽造了一張省城藝術學校的通知書,在升學宴,也就是媽媽炫耀的宴會上,賈小玲的偽造通知書陰差陽錯掉了出來。看見王琳阿姨拼命炫耀自己家女兒,再看看自己丟臉的模樣,還有媽媽那句「你什麼時候能讓媽媽長回臉?」
  • 你好,我的「李煥英」
    你好,再見                      ---我的「李煥英」2021年的農曆新年,火了一部電影。這部電影叫做《你好,李煥英》。至我寫下這篇文字,票房已超38億之多,可想而知,這是一部書寫人心,引發眾多共鳴的好作品。即便如此,我卻沒有走進影院,去細細觀看。
  • 你好李煥英允許個人投資嗎?投資份額多少?
    ,李煥英》正式官宣,定檔大年初一。 同時,《你好,李煥英》的定檔也令2021春節檔格局再度發生變化。眾所周知,明年春節檔大片林立形勢嚴峻,此前已經有六部影片定檔於此,而《你好,李煥英》的加入不僅為檔期體量繼續加碼,也抬升了檔期內競爭的激烈程度,未來春節檔大戰無疑更加好看了。
  • 觀《你好,李煥英》及相關影評有感
    而父母這一輩人,則能感覺與電影的疏離,諸多原因吧,隨便想想,我想到如下幾條:1,覺得穿越很扯,不真實;2,很難共情,既難代入賈曉玲的視角,因為他們的父母大多以及逝去;也難代入李煥英的視角,因為他們的子女業已成家立業,不管是為之欣慰,還是為之憤懣,也基本有了固定的看法,更不用思考應該如何做父母的事情;3,這個故事似乎太平淡了
  • 電影《你好,李煥英》怎麼投資?——來不及說再見,那就說聲你好
    最近電影《你好,李煥英》定檔於大年初一的消息相信許多朋友都知道。電影《你好,李煥英》是由賈玲同名小品改編而來,這部小品藉由「時空穿越」來寄託賈玲對母親的哀思。而《你好,李煥英》在2021年終於登上了熒幕,一方面表達了「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深切思考,另一方面這部電影由賈玲首次自導自演,令人期待。
  • 【熱映推薦】你好,李煥英
    《Hi,Mom》 你好,李煥英2016年,賈玲在喜劇總動員的舞臺上上演了一部封神之作——《你好,李煥英》。
  • 《你好,李煥英》 大年初一,笑順爸媽!
    電影《你好,李煥英》改編自2016年出品的同名小品,由賈玲擔任編劇,賈玲、沈騰、陳赫、張小斐等主演。
  • 我們為什麼要期待《你好,李煥英》?
    升級歸來的電影版《你好,李煥英》,是否會讓明年春節檔的戰局發生變化呢?在犀牛君看來,作為明年春節檔裡唯一一部純喜劇電影的《你好,李煥英》,在類型之爭中明顯站在了優勢地位。特別是處於春節檔這樣一個闔家團圓的假期,《你好,李煥英》的存在不可謂不應景。
  • 《你好,李煥英》讓人笑著笑著就哭了
    @電影《你好,李煥英》官方微博 少量劇透,不影響觀影 電影採取穿越時空的敘事策略,《你好,李煥英》是賈玲根據自身經歷改編而成的。@電影《你好,李煥英》官方微博我想電影最打動人心引起共鳴渲染烘託情感的第一個優點便是:真誠!影中與李煥英有關的細枝末節的靈感皆源自於真實事件改編的。
  • 《你好,李煥英》是如何讓2021春節檔變天的
    作者 / 1674終於等到了,《你好,李煥英》正式官宣,定檔大年初一。此番《你好,李煥英》加入春節檔也頗值得人思考,這部影片為何選擇競爭本就激烈的春節檔?而它的登場又將為未來檔期局勢帶來怎樣的影響?今日趁著影片正式定檔的熱乎勁兒,我們就來盤一盤這部備受期待的《你好,李煥英》吧。
  • 完你好李煥英發微信朋友圈文案
    這個春節電影檔,大家都被《你好李煥英》這部電影深深的打動。搞笑的氣氛加上難以抑制的淚水和感動,喚起了更多人對媽媽的關心和理解。朋友圈也紛紛分享著自己的所思所悟。媽媽永遠都是最平凡卻又是最偉大的。看完你好李煥英發微信朋友圈文案 看完你好李煥英電影的感受句子。帶來相關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