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呢最重要的是開心。」
「你不開心啊我下面給你吃。」
「你有權保持沉默,但你所說的一切將會成為呈堂證供。」
這三句對白是不是很耳熟?
你幾乎可以在任何港劇中聽到以上任意一句臺詞。
不過還應該在港劇前添加一個形容詞:「TVB的」。
難道現在還有不是TVB出品的港劇?
當然有。
如無意外,它是近幾年來最好的港劇,沒有之一——
《嘆息橋》
開播9.0,如今穩定在8.8。
由一家新晉電視臺,viuTV製作。
不同於樹大根深的TVB,作品可以涵蓋不同類型不同題材,儘可能覆蓋到更多的受眾。
這家電視臺走的是小而精路線,主打懸疑,都市題材的劇集。
四年前,一部《瑪嘉烈與大衛 綠豆》為viuTV打響了頭炮。
如今原班人馬回歸,帶來了全面升級的《嘆息橋》。
最直觀的感受,是畫面。
簡約、性冷淡風的氣息撲面而來。
一些場景的對稱構圖更是令強迫症引起「極度舒適」。
比如一開頭的比利時街頭,讓人有種出自《布達佩斯大飯店》導演韋斯·安德森之手的錯覺。
到了香港的場景,一間平常的茶餐廳用了這種構圖之後立馬高大上了很多。
攝影機的拍攝角度也十分刁鑽。
有時候透過一個圓洞拍攝室內的人群;
有時候架在門縫上45度角俯視拍攝;
有時候甚至直接就放在地上。
這些都不是攝影師單純想炫技,而是這種拍攝方法對當前要表達的劇情起到了很好的烘託作用。
舉一個例子:
一對母子,如何表現他們關係的疏離?
攝影師巧妙地從窗外拍攝,利用窗與窗之間的距離將一對母子分隔開。
禁錮、壓抑、生分的感覺一下就出來了。
不過,再好的攝影技巧也是服務於劇情的。
《嘆息橋》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俗套的狗血愛情故事。
俗套的愛情,具體不外乎表現為:
出軌、一夜情、背叛、一腳踏兩船……
《嘆息橋》勝在講故事的方式。
採用港劇裡很少會用到的非線性敘事。
兩對男女,分別對應兩個時間段。
前十分鐘講述主角年輕時候的故事,還沒等你看出個所以然的時候,片頭曲過後直接跳到當下的時間線。
相信第一次看的人也和我一樣,腦裡充滿著許多問號:
這是誰?那又是誰?這是誰誰的年輕版?那又是誰誰的中年版?
一個愛情故事,拍出了燒腦的感覺。
這還沒完,《嘆息橋》還要顛覆你對愛情的所有認知。
同一件事,拍成幾個版本。
每一集以一個人的視角開始講述。
同樣是看電影的場景。
李子勇(林保怡 飾)的回憶是這個樣子的:
前排一對情侶說話討論影響別人觀影,李子勇嗑了一聲表示不滿。
但沒有效果,於是他向那倆人扔了一個小紙團。
女友何樂兒(衛詩雅 飾)被他幼稚的行為逗樂。
隨後倆人牽著手離開電影院,繼續在深夜壓馬路。
但在何樂兒的回憶卻是這個樣子的:
李子勇管她要了一張紙,打算揉成紙團扔向那對情侶。
何樂兒一臉不解,這不是神經病嗎?
離開電影院後也沒壓馬路的浪漫情節。李子勇自個兒在前面走,絲毫沒有注意到穿高跟鞋不適應的何樂兒。
誰的記憶是真,誰的記憶是假?
有時候我們記得的是經過我們主觀意識美化過的記憶。
在愛情裡邊,真假不重要,關鍵是你自己怎麼看。
《嘆息橋》它只把愛情和人性最醜陋的一面剖析給你看。
沒有讓你相信愛情,也不打算勸你遠離愛情。
怎麼選擇,你自己挑。
沒有所謂的真相,只有你願意為愛情犧牲多少,又願意為愛情妥協多少。
難怪有人說,《嘆息橋》讓人看到了港劇的新希望。
而能夠促成港劇跨出這一步的人,不得不提他——
林保怡
從《瑪嘉烈與大衛》到《嘆息橋》。
林保怡的身份從主演變成監製+主演。
為什麼對港劇發起變革的會是他?
了解過他的人會明白,是他,一點也不奇怪。
林保怡個子不高,不變板寸造型,也不是第一眼的帥哥。
但他能夠在TVB黃金時代擁有屬於自己的位置,足以證明他的魅力。
通過電視劇,他的魅力得到了最大限度地釋放。
時而雅痞幽默,時而頑皮可愛。
有些演員屬於老天爺賞飯吃,林保怡雖然不是科班出身卻自帶演技,而且還十分有觀眾緣。
首部電視劇《男盜女差》就已經擔任男主角,和前輩毛舜筠演夫妻。
在神劇《大時代》中,林保怡飾演股票界奇材陳滔滔。
戲份不多,但能夠在鄭少秋、劉青雲、陶大宇等一線藝人中被人注意到,已經說明林保怡的演技有其過人之處。
四個字總結:渾然天成。
真正讓他開始走紅的是TVB經典庭審劇《壹號皇庭》系列。
他在劇中一人分飾兩角,李世宏和方偉豪。
那個時候的TVB還是相對公平的,誰的劇有收視,誰更有觀眾緣,就能得到更多的資源。
如果那時候有CP粉,相信所有人都會磕他和陳慧珊的CP。
一部《鑑證實錄》、一部《妙手仁心》。
曾家原與聶寶言,黎國柱與江新月。
一對是歡喜鬥嘴冤家,一對是若即若離的曖昧。
兩種不同的愛情難不倒林保怡,即便對手一樣,但出來的感覺完全不同。
讓他迎來事業巔峰的角色是《金枝欲孽》裡的孫白楊。
孫白楊聰明一世糊塗一時,愛上了不該愛的玉瑩(黎姿 飾),最後葬身火海。
這段悽美的愛情至今仍被人記起,林保怡也毫無爭議地拿下了TVB視帝桂冠。
他和佘詩曼是公認的TVB輝煌末期的視帝視後。
後來的《火舞黃沙》和《珠光寶氣》,林保怡都奉獻了精彩的演出。
但林保怡還是選擇在最紅的時候離開TVB。
離開TVB是他不想再拍一成不變的劇集。
之後的北上之路雖取得了一定的商業價值,但已然沒有拍港劇的風採。
接到的角色也是水土不服。
港劇始終是他可以大展拳腳的地方。
當他回港接到了《瑪嘉烈與大衛》的劇本的時候,他意識到是時候要改變了。
港劇就是TVB的劇,是有很多經典的作品,我也很幸運在裡面有角色演出。你問我有沒有懷念,其實我沒有懷念的,我一直是向前看,因為未來我們應該有一些新的概念、新的手法、新的演出去表達每一個不同的故事,現在已經是2020年了。
為此他出資出力,成立公司,參與到劇本的製作與開發。
沒有人改變,那就從自己開始。
反觀TVB,仍然在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演員青黃不接,劇情老套單調,但還是以大臺自居,看不出一點想要改變的意思,還是沒能從過去的榮光中清醒。
不斷開拍經典IP續集壓榨剩餘價值。
《法證先鋒4》見好不收繼續拍第五部,《陀槍師姐2020》也已經開機,陸續還有《刑事偵緝檔案5》《衝上雲霄2020》……
曾經我跟大多數人一樣認為港劇已死,但看到《嘆息橋》之後,才發現港劇一直是有進步的,沒有進步的只有TVB而已。
臺劇揮別傻白甜偶像劇,通過類型創新連續幾年輸出爆款,再次殺進大眾的視線。
我有理由相信在林保怡的努力下,港劇一樣可以煥發新機。
TVB如果還這樣不思進取下去,該只剩下嘆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