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39減肥健身學院
今天刷微博的時候,九注意到這樣一條熱搜:
點開一看,原來是張惠妹公布了自己的發胖原因。她說,自己之所以會越來越胖,有5大原因:
看完有點心疼阿妹,畢竟無論中哪一條,都挺難瘦的…
央視一項調查發現,工作年限3年左右是「過勞肥」高發期,超1/4的人體重較剛入職時增加5公斤。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
1:壓力大,忍不住吃很多:壓力升高易致腎上腺皮質醇指數居高不下,從而增加人的食慾,提高對碳水化合物的需求。遇到甜食就忍不住動手…
2:整天坐著,很少運動:人長時間坐著不動,很容易催生肥胖和大肚腩。
3:長期睡不夠:加拿大科學家曾就睡眠時間和體重進行過一項涉及63.5萬人的調查。結果顯示,睡眠不足的人變胖風險比睡眠充足的人至少高出50%,年輕人睡眠不足,長胖的可能性更是高出90%。
【解決辦法】:學會解壓,規律吃飯,每周運動3~5次,好好睡覺。
【終極辦法】:辭職…
胖,真的會遺傳。
單純性肥胖具有遺傳傾向,遺傳因素對肥胖形成的作用約佔40%~80%,肥胖的父母常有肥胖的子女。
● 父母體重正常者,其子女肥胖的機率約10%;
● 父母中1人為肥胖者(特別是母親),子女中有40%的人較胖;
● 父母均肥胖者,其子女肥胖機率增至70%~80%。
已經胖了沒有辦法了,但孩子是胖是瘦,就看你們了。
【解決辦法】:都胖了還能怎麼辦?減唄…
【終極辦法】:終身減肥,管住嘴邁開腿,與肥肉鬥爭到底,相信自己可以逆天改命。
某些激素藥的確有致胖的可能,比如強的松、地塞米松等皮質激素類藥物,服用後會引起食慾增加,如果不加以節制的話,很可能會因為吃太多超重。
不過如果是短期服藥的話,對於體重增加的影響不大,停藥後會慢慢恢復。
如果是長期服藥的話,在服藥期間,可以考慮少食多餐,避免吃過多高脂、高糖食物,適當吃粗糧等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合理進行運動。
對了,千萬不要因為怕胖所以生病了還是拒絕吃藥,身體是最重要的。而且不是所有的激素藥都致胖,在吃藥前可以先諮詢醫生。
又要祭出這張圖了:
人體基礎代謝率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降低的,基礎代謝降低,說明身體能消耗的熱量越來越少。
這就是為什麼十幾歲的時候怎麼吃都不容易胖,25歲以後,感覺自己沒多吃什麼,體重卻一天高過一天的原因。
【解決辦法】:力量訓練+控制飲食。
影響基礎代謝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肌肉含量。在任何給定的體重下,肌肉越多,脂肪越少,代謝率就越高。這是因為肌肉消耗的能量比脂肪多。
如果你能夠長出更多肌肉,並減少脂肪,你就會擁有更高的基礎代謝率,更快地燃燒身體中的熱量。
但肌肉量的增加,可能會讓你吃更多來應對更高的代謝,畢竟消耗增加了,身體也會要求你增加攝入,所以調整飲食也很重要。
對於這一點,九隻能說,周杰倫已經在戒奶茶了…
周杰倫喜歡喝奶茶是出了名的,走到哪裡都會帶著奶茶。甚至之前還被說就是因為愛喝奶茶才會被胖的。
畢竟,也曾經是擁有過巧克力肌肉的男人↓↓↓
現在擁有的應該就是巧克力奶茶了吧,畢竟本人都在自己社交平臺上說自己有「顯瘦」的角度,但是奶茶還是要喝的。
喂喂喂!
不僅自己要喝,還要帶著自己老婆喝,也是真愛了。
錄節目也要喝,最後大家都知道他愛喝奶茶直接就送他奶茶,周杰倫也不拒絕233333
去年年末周杰倫表示要戒奶茶因為真的要減肥了,於是把自己愛喝的奶茶換成了檸檬茶,也算是進步吧(不是粉絲濾鏡,最近看的真的又瘦一點)。
以一杯600ML的奶茶為標準,無糖(左)熱量287大卡,正常糖(中)熱量393大卡、奶蓋(右)熱量564大卡。
1杯無糖奶茶 ≈ 760克火龍果
1杯正常糖奶茶 ≈ 1060克火龍果
1杯奶蓋奶茶 ≈ 1590g克火龍果
1杯無糖奶茶 ≈ 1.2斤橙子
1杯正常糖奶茶 ≈ 1.6斤橙子
1杯奶蓋奶茶 ≈ 2.4斤橙子
1杯無糖奶茶 ≈ 2.5碗米飯
1杯正常糖奶茶 ≈ 3.4碗米飯
1杯奶蓋奶茶 ≈ 4.9碗米飯
1杯無糖奶茶 ≈ 3.5個雞蛋
1杯正常糖奶茶 ≈ 5個雞蛋
1杯奶蓋奶茶 ≈ 7個雞蛋
1杯無糖奶茶 ≈ 130克全麥高纖吐司
1杯正常糖奶茶 ≈ 180克全麥高纖吐司
1杯奶蓋奶茶 ≈ 256克全麥高纖吐司
1杯無糖奶茶 ≈ 270克牛肉
1杯正常糖奶茶 ≈ 370克牛肉
1杯奶蓋奶茶 ≈ 530克牛肉
1杯無糖奶茶 ≈ 2.2斤香辣小龍蝦
1杯正常糖奶茶 ≈ 3斤香辣小龍蝦
1杯奶蓋奶茶 ≈ 4.2斤香辣小龍蝦
而且,你確定只是無法戒掉奶茶嗎?
難道你能戒掉…
……
【解決辦法】:靈活運用飲食控制「28法則」。
把一天80%的量給減肥時期該吃的能滿足你營養需求的食物。剩下的20%,分給你喜歡想吃,能滿足你欲望的食物,比如以上的各種「毒」。
總之
↓
免責聲明:文字及圖片來源於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以作處理。本聲明未涉及的問題參見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當本聲明與國家法律法規衝突時,以國家法律法規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