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是不是越來越廣為人知啦?),灰醬我有個純正的東北男朋友。
初中的時候上地理課,老師教大家背口訣:東北有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
臺灣也有三寶,大伙兒朗朗上口:臺灣有三寶,勞保、健保、199吃到飽!
今天不說勞保跟健保,我要來跟大家分享一下臺灣的特色之一 ——「吃到飽」。
臺灣人非常喜歡「吃到飽」。什麼是吃到飽呢?就是客人到餐廳用餐,不論你吃多少食物,餐廳都只收一個統一、固定的價錢,也稱為自助餐。「吃到飽」餐廳的老闆最怕遇到 「大胃王」,因為可能會虧到脫褲!
似乎不同種類的美食,都有天賦異稟的臺灣老闆可以開發成 「吃到飽」。從最平價的便當菜餚,到火鍋店、日式料理店、港式飲茶店、燒烤店、海產店、居酒屋、素菜店、西式甜品店等等,都有以吃到飽形式存在的餐廳。當然,隨著檔次的提升,價位也有所不同。
相較於臺灣吃到飽林立的街頭盛況,我在北京似乎就比較少看到吃到飽餐廳。我納悶地想,難道這兒的人不喜歡 「吃到飽」 嗎?
直到我研究生畢業離開校園,開始了上班族的外食生涯後,我終於恍然大悟箇中原因了!
這個故事得從幾次難忘的約會經驗說起。
北方人好麵食,北京賣包子饅頭的也不少。在臺灣雖然大家也吃包子饅頭,但常常是一種口味調劑,很少聽到有人把它們當成日常。
有一次,我和男友來到一家山東菜館吃飯,我看到菜單上有白饅頭,心血來潮就找來了服務員,打算點三、四個饅頭跟男友一起享用。
沒想到,服務員面有難色地看了看我,再看了看我男友,搖搖頭:「太多了!」
咦?三個哪有太多啦!不就是饅頭嗎!我便只好硬著頭皮問道:「那麼您建議我們該點幾個合適呀?」
「一個!」
蛤?你確定嗎?一人吃一個真的夠吃嗎?
「不,是共吃一個!」
……
滿腹狐疑的我決定信任服務員的判斷,看看不就是一個饅頭還能變出什麼花樣。
沒想到,十來分鐘之後,當我看到服務員手捧著一個大託盤朝我們走過來的時候,下巴驚訝地都快掉到地上去了,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這是巨人國吃的饅頭吧!
這這這……這饅頭我半個都吃不完啊!小女子我甘拜下風!
我人生中還從來沒有那麼努力地試著吃完一份饅頭……
無獨有偶,後來我又和男友來到了一間蒸汽海鮮店。
臺灣是個海島,吃海鮮非常方便。然而身在內陸的北京,要吃到活蹦亂跳的海產就十分難得了。
這次我謹慎多了,菜單上的東西,不管我有多想吃,都只先點一份!
一份蛤蜊、一份蒜蓉扇貝、一份蝦、一小條魚…..嗯!這樣應該沒問題了吧!
滿心沉浸在即將吃到海鮮的陶醉裡,然而當我的眼角餘光看到老闆抱著一個大桶兒(真的是個桶!)走來的時候,心裡逐漸升起不祥的預感,這個預感隨著老闆 「咚!」 的好大一聲把桶子放到桌子上,鄭重宣告了成真。
顫巍巍地往裡頭望去,原來是那 「一份」 蛤蜊。
「怎麼那麼多!」我發出尖叫。
「多你還嫌啊?」老闆覺得我很難伺候。
這下我總算徹底明白,為什麼北方街上難得見著吃到飽了—— 因為不需要!
不需要 「吃到飽」 ,也能夠吃到飽!
北方菜的分量,確實時常令我讚嘆——足夠讓我吃兩餐!之前在學校食堂吃飯,我都只能點半分,如果是一整份的面,我往往會吃不完。
於是我興衝衝地跟男友分享自己對於為什麼北方難得見到 「吃到飽」 的新感想,沒想到男友提出了不同的見解。
男友認為,北方不太流行吃到飽,是因為 —— 老闆大概率會被吃垮!北方人實在太厲害、太能吃了!
我歪頭思忖,好像確實是如此哦!?食堂裡看起來細細瘦瘦的北方姑娘,卻能夠面不改色、行雲流水地吃完一整份我吃不完的面,額外加上飯後水果及飲料,我佩服至極!
當然到北京之後我也是有嘗試過正式的自助餐,但次數可以說一隻手就數得完,畢竟以我的食量,吃自助餐實在是太「虧本」了。除了比較平價的幾次經驗,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日式的自助餐,它是採點餐形式的,不用自己起身去拿,而是坐在位置上,跟服務員點餐,點多少都行。不但刺身、壽司等美食隨你 「吃到飽」 ,連擺盤都十分講究,著實讓我開了眼界!
後來我跟臺灣的好朋友分享這件事兒,沒想到她聽了竟興味盎然地表示,我應該在北京多鍛鍊鍛鍊,之後回臺灣再跟她一起橫掃 「吃到飽」 ,保證巨划算!
好閨蜜呀好閨蜜,你的如意算盤打得倒是挺開心的,但是一點都沒有為我的身材著想呀!!北方夥食的分量,我怕自己都要胖成兩倍大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