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今,鞋類市場競爭激烈,百花齊放,為了更好的吸引大眾,廠商們想盡了辦法要掏空各位的腰包,所以你們會看到各種跨界聯名,各種五彩斑斕的配色,橫貫南北半球,縱穿東西經緯,在全球掀起一股潮流之風,有一說一,一些鞋確實非常好看,但且貴,而且穿上腳之後,卻不怎麼舒服,華而不實,但是為了成為Gai上最靚的仔,腳感什麼的也就拋之腦後。
那麼有什麼辦法讓這些自己大價錢購買回來的鞋華且實呢?有的UP主提出了換個鞋墊,那麼鞋墊真的能否拯救腳感嗎?為此,我最近入手了這款芯邁鞋墊,具體腳感如何,咱們接下來慢慢聊!
開箱
小二哥我這次入手的鞋墊有兩款,一個是屬於綜合運動款,一款個是基礎運動款。
綜合運動款的包裝採用的是透明可樂罐包裝設計,膠囊倉裡躺著一雙真空包裝好的鞋墊,儀式感滿滿,排面呼之欲出,轉身看了看我的鞋,「汝配否?」三字從腦中閃過!
相對於綜合運動款,基礎運動款相對常規一些,紅色的紙盒包裝,簡單且低調。
為了便於各位了解,接下來我單獨對這兩款鞋墊進行展示。
(1)綜合運動款
可樂罐的包裝,除了鞋墊,裡面還有足弓測試紙,防水袋(防水袋的作用我們後面再說)以及使用說明書一份,
整個鞋墊根據官網的爆炸圖可以看到,總共有4層,如下圖;後跟和前掌分別嵌有緩震墊,後跟poron墊,前掌ACF材質(人工軟骨泡沫)墊,雙劍合璧,在運動過程中能夠有效減少來自地面的90%反衝擊力,可以有效的保護膝蓋關節。
後跟緩震墊較厚,彈力相對於足一些,緩震效果好一些;
前掌緩震較薄,彈性也相對於弱一些,畢竟落地時,前掌如果先著地的話,人體有自帶的關節緩震措施;
中間的緩震層軟彈效果也不錯。
中間部分,有一塊高分子Arch Quick塑形材料,
加熱後,用戶將腳踏上去,其形狀可以根據腳部的形狀進行彎曲塑形,讓鞋墊更加的貼合足弓,從而達到一個私人定製的效果,前面的密封袋的作用便是如此,鞋墊裝進袋中,然後泡在開水中25s,之後取出踏上塑形,時間很短,效果不錯,具體的私人定製方法說明書上有詳細的解釋,方法很簡單,在此就不多說;
再往上,是一層透氣吸汗防菌層,最上面是防滑層,在運動加速過程中,能夠有效地防止腳在鞋內打滑,運動的過程中不會掉鏈子。
與正常的鞋墊相比,芯邁綜合運動款鞋墊在腳心到腳跟部分多了一層Arch Quick塑形材料,冷卻狀態下,質地堅硬,類似於鞋上的碳板,裝在沒有碳板的鞋中,可以增加鞋的抗扭功能,能夠有效的防止腳底筋膜炎產生;
前後掌的緩震墊類似於Nike的Zoom air,腳感雖然有點差別,但是效果是一樣。
整個綜合運動款鞋墊設計是非常不錯的,軟硬兼備,二者的協同效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一些「簡便鞋」的穿著體驗,比如說,老北京布鞋。
(2)基礎運動款
相對於綜合運動款的無機材質,基礎運動款採用的是軟木材質,
透過真空包裝袋我們就可以看到,鞋墊底是由一顆顆軟木顆粒組成,質地較綜合運動款堅硬一些;
同時,後跟的poron墊採用的是內嵌的方式,
只是前掌的缺少了ACF材質,可塑形的Arch Quick材料同樣固定在腳心到腳後跟的位置。
因為採用的是木製材料加上官方特殊的織線工藝,整個鞋墊的質感相對較硬一些,且帶有一股特殊的木料香氣;同時加上木頭材質具有一定的吸附氣味的效果,日常通勤穿著還能夠減少拖鞋時腳臭的尷尬。
說了這麼多,那麼這兩款鞋墊到底腳感如何,不要急,咱們接下來好好聊一聊。
體驗
無論是是綜合運動款,還是基礎運動款,在塞入鞋內之前,都是需要進行量身塑形的,軟木類的需要放在沸水中水浴一下,加熱時間分別是:綜合運動款25s,軟木類90s。
哦,對了對了,加熱之前最好先測一下足弓類型,腳底沾溼,然後踏在足弓測試紙上,通過水漬印進行模板比對,便可知道自己的足弓類型,不同類型的足弓在塑形的時候會有不同的方式,具體操作大家可以在買來後按照使用說明進行,操作簡單,上手容易,通過水印可以看到,我的足弓是屬於正常的。
(1)綜合運動款
閒話少敘,咱們來具體看一下,我是一個喜歡打籃球的人,所以綜合鞋墊的測試就以籃球鞋為藍本,目前的話,我有兩雙籃球鞋,一雙是李寧的全城5,這是一款低幫籃球運動鞋,腳感略硬;一雙是安踏的要瘋4,高幫,腳感Q彈,實戰不錯(這兩雙籃球在長測中,後期會出長測文章,感興趣的可以持續關注一下)。
我們可以先看一下三款鞋墊之間的對比,從正反面來看,芯邁是最好的,全城5是最不OK的,要瘋4中規中矩,如果不比較的話,要瘋4我認為已經設計的相當不錯了。
再來看一下厚度,要瘋4是最厚的,其次是芯邁,最後是全城5,這裡也就不喊李寧出來挨打了,畢竟價錢檔位不一樣,嗯,大家看看就好。
踏在官配的鞋墊上,整體穿鞋的腳感主要來自鞋底的反饋,軟彈有力,除此之外,並沒有其它舒適的感覺;
(定型處理後)
換上鞋墊之後,可以明顯的感覺到原先懸空的足弓處,竟然多了一些支撐,運動行走過程中,感覺更有力了,我特地試了一下左腳踩初始的鞋墊,右腳踏芯邁定製鞋墊,踩上去後,結果很驚喜,運動過程中,右腳能夠明顯的感覺到那種環繞的撐託感,原本空癟的鞋底突然之間變得飽和起來,左右腳之間的腳感差異瞬間就傳上大腦,所謂不比不知道,一比很驚喜!
(定型處理後)
(2)基礎運動款
關於基礎運動款的鞋墊,我用兩雙通勤鞋進行測試一下,一雙是米家跑鞋,這款鞋比較輕便,鞋底沒有抗扭片,且樣式穿起來並不怎麼好看,所以我穿過一段時間後就放在床底落灰了,不是這次測試,估計都不會拿出來了;一雙是Puma的運動跑鞋,李現同款(也在長測中)。
同樣,我們也來看一看三款鞋墊之間的對比,可以看到,除了芯邁,Puma在腳後跟處也做了加厚緩震處理,而米家的什麼也沒有~
再來看看厚度,米家的最厚,其次是Puma,最後才是芯邁。
接下來,換上矯正好的芯邁鞋墊之後,整個腳感與綜合運動款的差不多,飽滿、彈且在走路過程中,會感覺到腳底傳來的那種 「助推的味道」,讓人走路更加的矯健起來,步伐變得更加輕盈。
(定型處理後)
之前有碳板的鞋,搭配上芯邁鞋墊之後,走路更加的有活力了;沒有碳板的鞋,塞入芯邁鞋墊後,腳底的舒適感上來了,長時間走路後,腳底也沒有那種「撕裂」的感覺。
同時,芯邁鞋墊因為要比官配鞋墊要硬、挺拔一些,所有套在鞋裡面後,會將整個腳底往上抬了一些,也就是內增高效果;當然這樣也就會造成一個影響,如果你的鞋幫太低的話,套上芯邁鞋墊後有可能就兜不住腳了,會有一種腳要出來了的感覺,即使你的腳還在鞋內,高幫鞋則不會有這種感覺。
(定型處理後)
總結
頭一次看到鞋墊還可以這樣玩的,真的是長見識了,哈哈,雖然說從原理上來講,整個鞋的設計是比較簡單的,但是往往最難的就是這個IDEA的產生,像設計師致敬,Respect!
在整個實用體驗過程中,確實芯邁定製鞋墊能夠帶給我鞋子原配鞋墊所不能給予的體驗,比如說,腳底的環繞承託感,行走過程中的助力感以及運動過程中的緩震軟彈感,如果你的鞋中底本身就具有軟彈科技材質、抗扭碳板等,再墊上這層芯邁鞋墊後,那麼恭喜你喜+1。
這種鞋往往會重一些,而有的人追求那種輕便的鞋,而這種鞋是不具備各種科技材質的 ,這時候,你若墊上芯邁鞋墊,那麼這個時候整雙鞋除了輕便之外,也會多了一些軟彈且更加舒適的腳感。(PS:針對不同的使用環境,兩款定製鞋墊的塑形材料大小會有所區別。)
對於高幫鞋來說,芯邁這款定製鞋墊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可以完美的替換掉原來的鞋墊,提供更好的穿鞋體驗;但是對於一些超低的低幫鞋,或者自帶內增高的低幫鞋,可能需要稍微考慮一下,其它鞋款放心衝就行了,碼數也是正常碼,與鞋碼一致
OK,感謝您又和我一起體驗了一下這款芯邁三分鐘快速定製鞋墊,感謝您的閱讀,咱們下次再見,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