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這座城市充滿著休閒和文藝氣息,在廈門有一座浪漫的小漁村,世界上很少有這樣一個村落,包容了如此多的風俗信仰:不僅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四種宗教齊全,更有廈門獨有的、香火旺盛的民間聖媽崇拜,實在可算得上是極具代表性的閩南原生態自然村。
曾厝垵作為廈門港口城市的農村和漁村,在「村改居」之後,仍得天獨厚擁有如此之多和宗教相關的歷史遺存,也算一樁幸事。信眾最多的應該是村口的福海宮與擁湖宮都侍奉閩南的保生大帝與媽祖林默娘,他們在此村有90%的信眾,這個特點與閩南所有其他地方一樣,每到節日,這裡總是熱鬧非凡。
每到傍晚,曾厝垵迴響的旋律點亮了迷離的夜色。這裡沒有鼓浪嶼的嘈雜,沒有市區的繁華,也沒有一波接一波的遊客,有的只是質樸的民居和文藝小清新的店面,當然,還有不混亂的酒吧和大量小吃。在廈門選最值得留念的地方,那麼曾厝垵定在其中。漫步在曾厝垵的街道,或者是選擇一家有特色的店鋪在裡面消磨時光,都是十分令人覺得愜意的。
行走在曾厝垵充滿文藝氣息的小巷裡,當在午後的一家小店邊喝奶茶邊聽音樂的時候,一定別忘了這裡的聖媽宮。曾厝垵最感動人的宗教遺蹟是海邊的「聖媽宮」。從環島路走過,會看到一座小型的宮廟,就是聖媽宮。聖媽宮從一定意義上講,可以算得上是曾厝垵的標誌性建築了。
聖媽宮裡的「神」只是很平凡的姑娘,她或許是婚姻不幸,或許是守望、盼望夢中的南洋,也許是想去臺灣,也有可能因為生活實在太艱難,所以她選擇放棄自己的生命。早上出海討魚的漁民看見了她,就將她拖了回來,安葬在這個海邊的地方。而這埋葬地恰是風水「真穴」,少女屍骸吸收真穴靈氣和日月精華,日久天長而有了神靈。有一天,少女託夢給鄉間德高望重的鄉民,自報姓氏、家門和生辰八字,求他為自己建立宮舍,這樣就能保全鄉平安長壽、六畜興旺、航海平安。鄉民按照要求建立了聖媽宮,而「聖媽宮」香火也就由此而興。
孤立於燈紅酒綠和車水馬龍包圍之中,曾厝垵村口的福海宮顯得格外特別。福海宮始建於明洪武25年,宮前鹹豐7年的碑刻有記載,相傳武烈尊侯的坐碑由大海浮遊到社口再返回,鄉民都認為很神奇,神像漂流被人撿到,就另外建立了廟宇,這種為同一神像另建廟宇是閩臺宮廟「分靈」的常見形式。福海宮的武烈尊侯,身著紅袍,赤面長鬚,氣定神閒地獨坐於中龕案桌前,剛烈之氣蕩然,令人不由肅穆。福海宮原初是為武烈尊侯而建,漸漸地也供奉起媽祖聖母和保生大帝諸神。
曾厝垵,現在已經成為廈門旅遊必去的一個景點。這個號稱中國最文藝的村落,以前其實是一個小漁村,距今已經有800多年歷史了。曾厝垵內現代與古樸的街區相融合,街上聚集了超多獨具個性的小店,邊逛邊吃、邊買邊拍,足夠折騰一整天。美食是這裡除了文藝之外的另一個標籤,曾厝垵的五街十八巷中,遍布了各式各樣讓人口水直流的小吃和琳琅滿目的水果。這裡還是特色民宿的聚集地,有傳統庭院、巴洛克風格的獨棟別墅、古樸別致的漁村古厝,還有熱鬧有個性的青年旅舍,最美的還是這人間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