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頗受好評的抗疫劇《在一起》中,重症患者江浩的母親許清如,曾被網友稱為劇中最令人心疼的角色。
在兒子生病時,這位母親不顧個人安危,守在重症監護室門口,兒子去世後,她又主動找到院方,要求捐贈兒子的遺體供解剖研究。
這位母親的扮演者,曾活躍於話劇舞臺和小螢屏大銀幕60餘年,被喜歡她的影迷稱為「呂小姐」,她就是著名表演藝術家呂中。
1940年,呂中出生於陝西寶雞。父母剛結婚時想著,如果以後生四個孩子,名字就取「中、平、正、直」,希望孩子以後能做一個中平、正直,在平平常常中成長的人。呂中是老大,名字就取了第一個字「中」。
呂中的童年,是在顛沛流離中度過的。5歲那年,日本投降,呂中隨父母遷往重慶,4年後,他們一家又定居北京。她至今還記得,北平解放時,她和家人混在城門口熱鬧的人群中,一同迎接解放軍進城的情景。
後來,父母離異,父親受審,母親性格極端、無暇顧及子女等事情,又給呂中的成長過程留下了重重陰影。從10歲起,呂中每天除了上學,還要做飯、洗衣服、照顧妹妹。在妹妹眼裡,姐姐就是她的天,姐姐走到哪兒,她就像個小影子似的跟在後面,就連磕了碰了摔倒了,她叫的都不是媽媽,而是姐姐。
唯一帶給呂中些許安慰的,是文學和藝術。很小的時候,她便開始偷偷讀父親書櫃裡的中國古典名著,上中學以後,她又讀了很多託爾斯泰、屠格涅夫、普希金、莫泊桑等文學巨匠的作品。那時在北京女三中,呂中是學校文學社的社長,除了積極參與學校的文藝活動,還曾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參與廣播劇的播出。
1958年,18歲的呂中報考了中央戲劇學院,初試、複試表現都很不錯,卻在最終錄取時因政審不過關被刷掉。
在中學語文老師的推薦下,呂中考進了河北省話劇院的學員班。
在學員班學習了三年,畢業後,呂中留在了河北省話劇院,成為一名話劇演員。
呂中形象突出,文藝氣質濃厚,一般飾演知識分子型的角色。但由於河北省話劇院是冀南冀中文工團的前身,屬於部隊文工團,作品中的工農兵形象很多,因此劇團裡的演員都要下鄉勞動。
「我們常年在農村生活,有時候就住在老鄉家裡,白天下地跟他們一起幹農活,鋤草、割麥子、劈棒子、間苗、種菜,我樣樣都會,說句心裡話,我還是很留戀的。」
「我還到海河工地、嶽城水庫,和他們一塊兒抬河泥。一坨泥有幾十斤重,我們兩個人抓著布繃子的四個角,就這麼抬。」
那時候的呂中,並不覺得苦,反而樂在其中,把每次下鄉勞動,都當作為自己的表演積累滿滿的經驗和素材。慢慢地,她成為了劇院裡的臺柱子,經常到臺上為其他人做示範。
從18歲到33歲,呂中在河北省話劇院一待就是15年。
昔日的臺柱子,在人才濟濟的北京人藝,只能再次從小角色演起。
呂中在北京人藝舞臺上飾演的第一個角色是《茶館》裡的小太監小牛兒。這個角色是龐太監的書童,沒有一句臺詞,甚至連謝幕的機會都沒有。
然而,為了演好這樣一個小角色,呂中讀了許多關於太監的書,努力剖析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甚至寫了長長的人物小傳。
每次上臺前,飾演龐太監的童超先生都會扶著呂中的手,晃悠——晃悠——晃悠,就好像坐在車裡,一直到要上臺,跟呂中說一句「牛兒,咱們該上場了」,然後兩人帶著人物的感覺上場。
這讓呂中更加了解了人藝的老先生們對待舞臺的敬畏與認真。
《茶館》劇照
(左起:張瞳飾唐鐵嘴,呂中飾小牛兒,童超飾龐太監)
1979年,北京人藝復排《雷雨》,呂中飾演繁漪。這個角色成為呂中在話劇舞臺上塑造的最為經典的角色之一。
這部戲整整排了八個月,而且不是在排練場裡排的,是胡宗溫、于是之、張瞳、謝延寧等這些曾經演過《雷雨》的老演員們,利用在各地巡迴演出以外的業餘時間,一個角色對一個角色,手把手地教給年輕演員的。
那時,呂中最喜歡的就是聽老先生們聊天。「演出完了,大家還在興奮之中,于是之、英若誠、朱旭等老先生,提溜一瓶酒,端著夜宵,找塊兒地方,喝上一口,一喝酒精神就來了,天文地理、山南海北就開說了。于是之有些結巴地講:『今兒你那場戲,特——特——特棒!』對方就說了:『我當時就感覺了,你給了我一個反應。』就和打桌球一樣,你來我往,演員之間全接得住。我們端著飯在旁邊看著,真是過癮。」
老先生們對戲劇的熱愛,也影響著呂中,她像這些前輩一樣,默默地在舞臺上耕耘著,「認認真真演戲,清清白白做人」。
1987年,呂中第一次出演影視作品,在電視劇《便衣警察》中飾演一個女富商。
儘管在螢屏上初次亮相便頗受好評,那時的呂中,仍然有很多顧慮。因為人藝向來不提倡演員外出拍戲,老院長曹禺先生也曾說過,「演員出去拍影視,拍出一身毛病回來,演舞臺戲水不拉幾的,不認真」。
直到1990年,呂中才接拍了人生中第二部影視作品《武生泰鬥》,並開始受到關注。
1991後,呂中憑藉電視劇《你為誰辯護》獲得飛天獎優秀女主角提名,聲名大噪。隨後,她出演的影視作品幾乎都很經典,《三國演義》中的董太后、《鄧穎超和她的媽媽》中的楊振德、《武則天》裡的魏國夫人柳氏等角色,至今仍令觀眾念念不忘。
《鄧穎超和她的媽媽》中的鄧母楊振德一角,更是令呂中獲得了之前遺憾錯過的飛天獎優秀女主角獎。這一年,呂中已經56歲。
2003年首播的《走向共和》,是呂中演藝生涯中另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
為了這部作品,呂中提前一個月來到劇組,與導演、編劇以及對手演員一起研讀劇本。從2001年10月初到2002年7月底,十個月的時間裡,呂中每天凌晨4點起床做造型,一拍就是一天。整部戲在北京大興一個廢棄的工廠裡拍攝,冬天沒有暖氣,年過花甲的呂中幾度凍感冒,甚至還有一次在劇組暈了過去。
功夫不負有心人,這部作品在豆瓣獲得了9.7分的高分,與《大明王朝1566》並稱為「國產劇兩大巔峰」。
儘管有劉曉慶、斯琴高娃等人塑造的形象珠玉在前,呂中飾演的慈禧,絲毫不遜色。有網友說,呂中把慈禧這一影視形象人性化了,在她的詮釋下,這個角色首先是一個人,其實是一個女人,最後才是一位女政治家。
2013年,73歲的呂中在王小帥導演的電影《闖入者》中飾演女主角老鄧。這部作品,是唯一一部入圍第7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華語影片,呂中也憑藉老鄧一角獲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女主角提名。
儘管最後未能獲獎,呂中仍然非常高興。「在威尼斯電影節首場放映結束之後,幾乎過了十幾分鐘,觀眾都沒有散去,我和王小帥就坐在影院二樓,看到這場面特感動,這說明從人性這個角度,觀眾還是看懂了、理解了。所以說得不得獎無所謂,真正能夠受到觀眾的歡迎,他們能夠從這部片子裡吸取教訓,這才是拍攝這部作品的目的。」
隨後,呂中憑藉這部作品,獲得第8屆亞太電影大獎最佳女主角獎,成為該獎歷史上最年長的影后。
現在,80歲的呂中仍然活躍在螢屏前。希望呂小姐,能夠愛惜身體,並為我們帶來更多難忘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