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添加微信號:misssophia004
送你1000頁+的時尚乾貨資源包
如果說《乘風破浪的姐姐》裡,哪位姐姐的爭議最大?大概率不會是憨憨美女張雨綺,或者作精伊能靜。畢竟關於她們,觀眾的意見總是相對統一,或者好感較多,或者吐槽較多
而節目播出一個多月以來,好惡參半、爭議較大的姐姐,當屬藍盈瑩。
上周五最新一期的節目裡,藍盈瑩自告奮勇去了寧靜團,擠掉了本來約定好的鄭希怡一事,就引起了巨大爭議。
姐姐們的反應很精彩,吃瓜群眾也將這件事吵上了熱搜。
看評論,支持者認為,努力進取是可取的;反對者卻覺得,只是一個綜藝沒必要努力較真!可以說,有多少人因為她的努力上進而喜歡她,就有多少人因為這些而討厭她
在藍盈瑩身上,我們能驚奇地發現,喜歡和討厭似乎都來源於同一特質——努力
除了「努力」這個特質,藍盈瑩的長相也存在很大爭議。沒有觀眾緣,不夠女主臉,是藍盈瑩的外形標籤
藍盈瑩甚至在表演中,特意將「沒有女主臉」這個梗編進了rap裡
但是,相對於她的「努力上進」,藍盈瑩的長相爭議相對較小。畢竟,如果長相真的構成絕對致命的bug,又怎能在評級的時候拿下最高分呢?
可見,不夠女主臉的女生,往往可以通過進階來收穫大家的喜歡哦~
那麼,在節目初期,藍盈瑩究竟是如何改變了「不夠女主臉」的外形,收穫大眾好感;而在節目後期,藍盈瑩又為什麼因為「努力上進」而敗壞了路人緣呢?
前面提到,除了藍盈瑩,李沁、李一桐、張雪迎……也都常被詬病沒有女主臉。那麼,沒有女主臉的長相,究竟是怎樣的呢?
整體來看,她們面中部都略有塌陷,臉型偏凹
對比常演女主的劉亦菲、趙麗穎,她們看起來確實不太有觀眾緣
但即便不夠女主臉,李沁和張雪迎,也都有各自的驚豔時刻哦。可見,沒有女主臉的,也能迸發出巨大的潛力
那麼,外形不夠討喜、沒有女主臉的姑娘們,究竟改如何進階?
▌髮型:修飾外擴顴骨
都知道,髮型是修飾臉型的一大利器。對於不夠女主臉的妹子來說,就要學會用髮型來修飾外擴的顴骨,讓臉型看上去更加圓潤飽滿。
短髮往往是首選,看看藍盈瑩,Lob短髮微卷的弧度,巧妙遮蓋了顴骨,但又不顯得死氣沉沉
再看看把頭髮梳起暴露顴骨的造型,是不是氣質大不一樣?
齊肩的bobo頭也很不錯。只要修飾出一定的劉海 ,髮型就會充滿條縷感,既蓬鬆又修飾臉型
對於「不夠女主臉」的女生來說,哪怕將頭髮紮起來,也會留出幾縷額前髮絲來修飾臉型
有沒有發現?對比額前大光明的髮型,即使僅僅只有幾縷髮絲,但臉型給人的感覺大不一樣
▌妝容:填補面中空白
除了利用髮型修飾顴骨,踢走臉型帶來的兇感和冷感。沒有女主臉的姑娘們,往往還會利用妝容,來進一步填補面中空缺
首先,臥蠶可以好好突出一下。都知道臥蠶能放大眼睛,其實它也能填補面中空缺。因此,那些不夠女主臉的女明星,就非常注重臥蠶的勾畫。
一般用棕色或棕橘色,來勾畫臥蠶的下緣。填補臥蠶的顏色,比眼影顏色更深一些
想要更吸睛,可以試試換成珠光色或者大亮片
對比藍盈瑩,有臥蠶 vs. 沒臥蠶,是不是有臥蠶的妝容,明顯更討喜,面中也更飽滿?
除了臥蠶以外,腮紅修飾面中的效果也很不錯。腮紅一般以三角形形狀,大面積鋪在面中範圍內
想要好氣色更明顯,腮紅和眼影選取同色系,從眉骨處鋪滿到整個顴骨,這樣一來眼妝和腮紅融為一體,更顯的自然不少
看到這裡,會發現,哪怕天生長相不討喜,缺乏「女主臉」,其實並不是什麼致命的bug,從外形上能大大地修飾。
而節目播出以來,大家喜歡或討厭藍盈瑩,爭議點都在於藍盈瑩身上的「努力感」
要知道,「努力」並不是一個該被詬病的特質。在「錦鯉體質」被過度營銷的今天,大家反而更反感「躺贏」「不勞而獲」。
也就是說,「努力」可以是藍盈瑩身上最穩當、最吸粉的一枚人設標籤
但是為什麼這樣的人設,反而讓藍盈瑩備受爭議呢?關鍵就在於,藍盈瑩在這枚標籤下,總有一種用力過猛感。
大家欣賞的努力,往往更含蓄。能在舞臺上綻放光芒的人,沒有誰是不努力就能做到的。默默練習,對舞臺敬業,反而能讓大家更有認同感
但藍盈瑩的努力,很多時候是和勝負欲相連的。送給隊員沙袋,是希望整個隊可以贏。即使鄭希怡身體不適,但還是讓鄭希怡帶上了沙袋
這樣帶有勝負欲的努力,在大家眼中,很容易從野心的方向跑偏,變成「自私自利」。
那麼,究竟該如何平衡「努力」的人設,讓自己的努力更加遊刃有餘呢?
▌人設行為相符,做足強感人設的大氣包容
什麼是強感人設?諸如努力、奮鬥、實力強……這一系列聽起來就很積極很厲害的,都屬於強感人設。
對於這樣的人設,觀眾往往給予了「強者」的厚望,希望她們不僅自己強,更能包容別人弱,引導別人強。
正如王霏霏和孟佳,大家不僅希望她們表現出眾,更希望她們做好團內的導師
而藍盈瑩呢?雖然有了「努力、實力強」這樣的強感人設,但卻屬於「只顧著自己強」的類型,看上去就有些自私了。
想要真正做到「名副其實」,讓人心服口服,那麼行為就需要和人設相符。不僅自己強,而且能帶領隊友變強,為全隊的表現負責,而不是簡單粗暴地給隊友提出高要求。
比如孟佳和王霏霏這樣,主動攬責,成為隊員可以依靠的肩膀,就很圈粉
相比之下,藍盈瑩給隊友提出「你要做到怎樣怎樣」的嚴格要求,卻沒考慮到要如何達成目標、自己可以為這個目標提供哪些幫助,這樣只會讓隊友力不從心
反觀李斯丹妮,不僅包攬了最難的part,對於張雨綺的牢騷也貼心安慰。實力和性格都讓人心生好感
▌懂得偶爾示弱,為強感人設添加反差萌
除了主動攬責,帶領隊友變強,成為隊員可以依靠的肩膀,強感人設的女生們,也可以試試聰明露短,讓自己更有反差萌
孟佳完美展示了「美強慘」
想想看,那些無堅不摧的強者只會讓人感覺畏懼。如果有了幾分缺點呢?會更接地氣,讓人更有好感度
「掐人中」的畫面也貢獻了一大笑點
想要聰明露短,不妨試試這些方法哦~
適當流露「壞」情緒
對於無堅不催的強者來說,發洩「壞」情緒,最容易露短。孟佳就因為選到了不佔優勢的歌曲,而短暫流露出負面情緒
要注意的是,這樣的負面情緒可不能持續太久哦。像張雨綺這樣,即使是在發洩,但也馬上因為同伴的勸阻而露出笑容。如果很久都是一副臭臉,就有點無理取鬧了
顯露短板,同時主動彌補
除了適當流露壞情緒,想要聰明露短,還可以偶爾讓大家看到自己實力的短板。
比如寧靜,雖然擁有「大前輩、演技好」的強感人設,但並不讓人覺得難以接近。原因之一,就是她經常提到舞蹈是自己的短板
這樣顯露短板,不僅會讓同伴們覺得「靜姐並不高高在上」,也會讓屏幕前的觀眾覺得,原來大明星也有不擅長的時候嘛
但是要記住,顯露出的短板一定要主動彌補才行。試想,如果寧靜因為不擅長舞蹈而拒絕練舞,是不是就太「自視甚高」了?
正是因為寧靜討厭舞蹈卻主動練舞,大家才會覺得她更可靠呀~
▌主動共情她人,讓強感人設不再顯得「自私自利」
強感人設,有時候會因為太要強,而顯得過於斤斤計較,急於求成。這時候,就需要共情他人,來平衡這種感覺
共情,意味著理解他人,並讓他人感受到這份理解。
比如,當鍾麗緹討論到生育時,伊能靜率先表示自己四十六歲才生了女兒,很理解生育的難處。在這裡她確實理解了他人
但是,她接下來將話題轉向自己而非鍾麗緹,就不會讓談話對方感受到「你理解我」
這樣沒有共情的開導,在外人看來,會顯得以自我為中心,甚至還帶有炫耀的意味。
真正的共情是怎樣呢?當海陸崩潰的時候,同組人理解她的崩潰並安慰她
而海陸也及時感受到了這份理解,並回以「沒事,我挺住了」。這樣的畫面,就讓人覺得溫馨又感動
相比之下,藍盈瑩的這句,「我相信我可以達得到,昕昕姐也一定可以達得到」,就顯得太過自我,並沒有真正設身處地去理解隊友是否覺得難、自己可以怎樣幫隊友克服難處
而藍盈瑩的強,正是缺少了共情,才讓人感受到冷漠和自私。畢竟真正的強者,不僅僅只是自己強,往往還會更理解別人的「弱」。
每個人的處境都千差萬別,想要做到完全共情的確很難。但有一些小方法,可以幫我們更懂得共情哦~
交談中,對人的動作行為予以共情
動作行為,有時候比語言更能傳遞出情緒。所以,對於人的動作予以共情,第一時間就會讓人感受到理解。
就像阿朵,僅僅因為袁詠琳的靜默狀態,就察覺到她的情緒變化,從而予以安慰。這樣的場面,就足夠溫馨感人
相比之下,藍盈瑩在吳昕一副「不想說話」的狀態下,還在興致勃勃地說服黃玲,絲毫不顧及吳昕的靜默狀態,看起來就沒有人情味
不做大環境中的不和諧元素
除了對動作予以共情,對於在情緒感知上不敏感的人來說,還可以試著不做大環境中的不和諧元素。
比如,在節目的淘汰時刻,大家都沉浸在悲傷的氛圍裡
而藍盈瑩沒有絲毫察覺,反而大聲調笑黃玲
每個人的共情能力各不相同,藍盈瑩也承認自己「我是一個硬邦邦的人」。因此,當意識到自己不夠有共情力的時候,可以讓自己的情緒表達隨大流一些。
要知道,這時候的「一枝獨秀」不代表特立獨行,反而讓人覺得過於自我
看到這裡,有沒有發現?在徵服觀眾這件事上,提升外表所帶來的效果,是會有天花板的。
像藍盈瑩這樣,比起過去的「苦相臉」,如今的氣質可謂是蛻變了不少。但是,性格和行為的爭議,依舊讓她在觀眾緣上吃虧
由此可見,外貌的進階雖然能拉高第一印象分,但急功近利、對別人缺乏共情的努力上進,也會讓人際關係缺乏一種舒服的鬆弛感。
自己有野心、要努力,都很好;如果這時候,還能理解與共情別人的「弱」並給出幫助,給予別人的能量,才是溫暖又有力量的,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