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木子宜
4月20日,光線傳媒公布了2020年劇集片單,十四個待啟動的影視項目題材迥異、風格不一,其中不乏亮眼的熱門IP。
片單一經公布便引來了不小的討論,部分網友針對影視製作過度重視IP,鮮少出現原創劇本的情況接連表示有些不贊同,然而就當輿論陷入老生常談之際,片單中桔子樹的小說作品《麒麟》的身影則引起了更為激烈的討論。
題材不一,但並不陌生
根據光線傳媒發布的2020年劇集片單來看,十四部即將影視化的作品皆改編自已有IP,這一影視製作選擇對比其他並無特別,而從項目類型來看,光線對IP題材的選擇相當豐富,例如,古裝劇有《山河枕》《春日宴》《剩鬥士郡主》,現代劇則有聚焦「姐弟戀」的《君生我已老》,展現「校霸」與「學霸」愛情的校園青春劇《她的小梨渦》,以及以「美食」作為線索的《所有的鄉愁都是因為饞》等作品。
然而雖然題材不一,但其中大多IP的類型都比較常規,相應的題材觀眾看過作品簡介之後也都能夠聯想出個大概。也是因為這一原因,著名漫畫家手塚治虫的作品《怪醫黑傑克》與漫畫作者RC的作品《大理寺日誌》的真人影視化則更為引人關注,當然了,更多的粉絲與網友對此並不看好,部分網友直言:「這兩部作品的真人影視化難度都不小,而且《大理寺日誌》的動畫也在連載,為啥一定要進行真人影視化?」
除此之外,近幾年來大熱的耽美題材IP自然也未缺席,其中作者桔子樹的《麒麟》即將影視化的消息則是引起了極大的爭議,相較於對耽改劇的抵制,觀眾似乎更為關注《麒麟》本身的作品屬性與版權歸屬問題。
是同人改原創,還是設定抄襲?
而引起這場爭議的根本原因在於《麒麟》中部分主要角色的設定以及前期劇情的構建大部分來源於蘭曉龍所著小說《士兵突擊》以及根據其改編而來的影視劇《士兵突擊》,不少網友認為《麒麟》本來就是一本同人作品,看它的影視化作品不如直接看《士兵突擊》。
據了解,《麒麟》講述了因為一次演習,陸臻與夏明朗初遇,而後陸臻進入夏明朗所在的特種兵部隊「麒麟」進行選拔,而在這場選拔之後,陸臻與夏明朗逐漸從針尖對麥芒的狀態慢慢轉變為攜手並肩,共同完成數次任務的戰友與愛人的故事。
陸臻剛剛出場的人物設定與《士兵突擊》中的吳哲(李晨 飾)如出一轍,同樣是24歲高學歷的海軍少校進入特種部隊進行選拔,同時,陸臻體格文弱、擅長辯論等設定也與吳哲幾乎一樣。
而夏明朗的人物設定則與《士兵突擊》中的袁朗(段奕宏 飾)幾乎相同,原作中並未對袁朗的籍貫有進一步的描寫,而在《麒麟》之中夏明朗的籍貫則是根據《士兵突擊》中袁朗的扮演者段奕宏的籍貫而定。
《麒麟》最開始的選拔環節走向以及陸臻與夏明朗的互動與《士兵突擊》也有相同的軌跡,例如陸臻經過一系列考核之後以為自己已經成為了正式成員,但是最終卻發現還有一場看似是實戰的考驗,而在這次考驗之中,陸臻早早的就發現其中的漏洞,並且對此極度憤懣,這一劇情設定則像是《士兵突擊》中A大隊最後一次考驗後,吳哲與許三多的表現與情緒的結合。
從這些角度來看,無論《麒麟》之後的劇情如何衍生與原創,都改變不了其前期帶有大量《士兵突擊》影子以及陸臻與夏明朗的身上有太多吳哲與袁朗的影子的事實,這一點在《麒麟》的百度百科之中也寫得相當明白。
因此,許多人認為《麒麟》的作品屬性不應該是原創而應該是同人,而作為借用了原作人物設定與部分劇情的同人作品,《麒麟》不僅出版並且售賣影視化版權的盈利行為則成為了許多網友熱議的焦點,「按理說大量套用了原作設定的同人作品應該不能夠進行盈利吧。」
受到啟發與套用設定並不一樣
對此,也有部分網友提出了不同意見,並且將《麒麟》與南派三叔的《盜墓筆記》、EL·詹姆絲的《五十度灰》進行比較,「另外兩部作品嚴格來講也是同人作品,但是依舊可以進行盈利,那為什麼《麒麟》不可以?」
針對這一觀點,仔細對比作品內容之後便可發現它們的情況並不相同。
據了解,南派三叔的《盜墓筆記》最開始連載於《鬼吹燈》的貼吧,並且其中也出現了一個「胖子」的角色,就一點來講,《盜墓筆記》的出現的確受到了《鬼吹燈》的影響,因此說它是同人作品也有理可循。但是縱觀兩部作品,人物設定並不相同,雖然題材類似,但是兩部作品都擁有自己獨有的故事體系。
另一邊,《五十度灰》雖然是受《暮光之城》啟發創作的同人文小說作品,但仔細對比之後會發現《五十度灰》中的男女主人公與《暮光之城》裡的男女主人公並不十分相似,《五十度灰》中的男女主人設更像是觀眾熟悉的高冷帥氣霸總與平凡女大學生,與此同時,兩部作品的題材更是南轅北轍。
但是《麒麟》與它們情況並不一樣,其作品的類型與《士兵突擊》皆屬於軍事題材,兩位主人公的人設不僅是由《士兵突擊》衍生而來,更帶有強烈的原作角色屬性,除此之外,其選拔階段的部分劇情也與《士兵突擊》中的一些情節有著部分重合的問題,換句話來說,《麒麟》雖然後期的大量內容都是作者原創,但是作品的開始部分以及作品中所存在的兩位主人公皆是脫胎於《士兵突擊》。僅從這些對比來看,《麒麟》與《士兵突擊》之間關係的緊密程度遠遠超過《盜墓筆記》與《鬼吹燈》以及《五十度灰》與《暮光之城》之間的關係。
話轉回來,絕大多數時候,同人作品的出現除了是對原作的一個肯定,更是打開文學創作的一條途徑,這條途徑中有因為一個靈感刺激而出現的全新作品,也有套用原作設定進行的衍生創作,無論是哪一種,在「同人作品」這一領域,它們的出現都是令人欣喜的。然而在此之中,有一個絕對不能夠忽視的關鍵,那便是若是套用了原作的設定與劇情,在原作的基礎之上進行的衍生創作便不能夠認作是完全獨立的原創作品,某種意義上來講,它們也無法獲得完整並且合理化的盈利。
若是忽視並且縱容了這一問題的話,不僅會令文學作品原創性的界限判定愈加模糊,也會大大增加原創作者維權的難度,由此很有可能會進一步打擊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