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隊的夏天》被網友調侃,又名「打撈五條人」的夏天。
一口海豐縣方言,毫不顧及臨陣改歌,當場慘被淘汰也絲毫不以為意的五條人樂隊,不僅僅是這個夏天《樂隊的夏天》舞臺上最閃亮的一匹黑馬,同時也是內娛環境中很罕見的一種畫風。
因為臨陣任性歡歌,沒有字幕影響觀眾理解,五條人在《樂隊的夏天》初亮相只有一輪遊,迅速被淘汰。
很快,他們奇特好笑的畫風又迅速吸引觀眾,網友們成群結隊稀奇「咦還有這樣的樂隊」、開心將五條人撈了回來。
第二輪,五條人挑選了一首看起來非常適合他們的Last Dance
仁科信心滿滿:很多人把伍佰唱成二百五,我們會把他唱成一千。
所有人都覺得五條人一定贏。
萬萬沒想到的是,在對陣福祿壽《少年》的對決中五條人惜敗,再度被淘汰。
這次淘汰,也引發了不少爭議,部分網友對福祿壽的水平和現場的投票結果心生不滿。不過這些爭議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網友們又忙活著加入了「再度打撈五條人」的隊伍中。
有意思的是,粉絲建議五條人改名「五條魚」,理由是這樣更好撈一些,五條人回應「五條魚不用撈,自己會遊回來」。
這固然只是開玩笑的一個梗(粉絲們依舊會積極打撈五條人),但這背後也是五條人核心魅力的根源:他們有一種誤入大世界的漫不經心,置身事外的閒散。
贏了很享受,輸了似乎也毫不在意。
被撈回來就繼續一邊吐槽一邊享受舞臺,被淘汰了只關心導演「相信你一定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失去我們是樂夏的損失」。
抱手三連、自成體系的奇怪舞臺畫風,兩個海豐人之間互相崩散裝英語的奇妙圖景,和馬東說「你打電話給我,我晚上睡不著」的奇特對話,五條人樂隊非常獨特,原生態的表現非常亮眼。
他們是地道的縣城樂隊,看似和大舞臺格格不入,但偏偏又總能生發出奇妙的化學反應。
他們自稱帶著很濃厚的塑料味道,樂器中甚至包括垃圾桶,樂隊logo甚至有一個塑膠袋。
上一場中唱伍佰Last Dance,復古老派的畫風非常「縣城歌舞廳」。
因為他們從來就不在產業化的市場鏈條之中,所以從未被市場的規則所馴化,自帶體系之外的獨特稜角和原生氣味。
當然這也同樣要歸功於《樂隊的夏天》節目組發掘和「原生態保護」的能力,節目挖來很多樂隊,但並未用綜藝節目的條條框框來捆綁他們,尊重每個樂隊的風格、最大程度上原汁原味向觀眾呈現「一大批不太一樣的人」。
非常有態度。
一個最有態度的節目,遇上一個很有態度的樂隊,所有的反應都對。
節目之外,五條人的採訪中透露出的信息量很大。
他們給媒體的電影片單非常文藝,三言兩語提及的評論也讓內行非常認可,「小鎮文藝青年」的「文藝感」絲毫不摻水,名不虛傳。
但五條人似乎又不適合一切標籤,他們最大的魅力大概就是不按常理出牌。
你永遠猜不到仁科和阿茂下一句會說什麼,永遠不知道他們在哪個階段又將被淘汰、在哪個拐角被撈回來以後又說「我們不用撈」,充滿這個行業裡最匱乏的未知感和新鮮感。
無論撈不撈,五條人的好,就在那裡,毫不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