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十巴仙
來來來,請品評一下兩個TVB劇名。
《來自喵喵星的你》,是不是模仿了棒子劇《來自星星的你》?
《她她她的少女時代》,是不是套用了灣灣片《我的少女時代》?
這兩個劇名取得花哨囉嗦,又借鑑了熱劇熱片的名字,難道TVB想擺脫閉門造車的負評?
觀眾會有刻板印象,這類劇名又長又山寨的劇,質量多半好不了。
這兩部劇還真沒爭氣,劇情普普通通,激不起什麼水花,豆瓣評分一平均還沒及格。
或是刻板印象作用,或是受這兩劇連累,TVB最近的新劇《十八年後的終極告白》播出前也不被觀眾看好,仿佛帶著原罪。
該劇的劇名疑似套用日本懸疑電影《22年後的自白》,但又給人以狗血愛情劇的感覺,相當趕客。
該劇是TVB不重視的小製作、倉底劇,演員陣容很一般,誰能相信它能有好質量?
孰料,偏偏是這樣一部賣相不佳的TVB劇,竟讓觀眾刮目相看。這是一部差點因名字而錯過的懸疑劇,第一集就開始發力了。
十八年前的某個夜晚,七名大東邨少年(Sam,阿一,肥仔富,吹水,鬼仔強,Tiger和蛋撻)與一名綽號為「喪屍」的小混混發生衝突。「大東邨七子」在分頭追趕喪屍之際,突然發現喪屍腦袋開花,倒斃在地。唉,叫「喪屍」真特麼不吉利。
Δ 十八年前,七子發現喪屍倒斃在地
到底是誰殺了喪屍?七子慌得一P,又互相懷疑是兇手。Sam提議埋屍,藉此瞞天過海。自此,不管七子是誰殺人,至少都背著一條非法處理屍體罪,七子同坐一條船。此後十八年,七子說好不再見面,一為忘記此事,二為避免引人起疑。
十八年後,這是武俠故事很愛用的時間跨度,可令新生兒成年。不過,喪屍並無長大後的子女替自己報仇,倒是等來了另組家庭的父親(林嘉華飾)和同父異母的警察妹妹(黃智雯飾)替自己追查兇手。這多虧一場交通意外引導警方來到喪屍骸骨的埋葬地,多虧一場大雨衝刷出了骸骨。
Δ 阮進(左)是喪屍的爸爸,Madam阮麗瑾(中)是喪屍同父異母的妹妹
得知警方開始調查後,七子中僅有Sam(譚俊彥飾)、阿一(陳山聰飾)、肥仔富(何遠東飾)和鬼仔強(蕭徽勇飾)四子出來商量對策。
Δ 四子(從左至右:鬼仔強,阿一,肥仔富和Sam)約出來商討對策,其他三人沒來
迷信的鬼仔強以為是喪屍的冤魂索命,致其兒子患病住院。他一直懷疑阿一,就要求阿一去自首。誰知,鬼仔強被人從天台推下來而摔死。
兇手是幹黑社會的阿一?這麼容易讓你估到,編劇就丟飯碗了。
鬼仔強的葬禮上,吹水(林師傑飾)出現了。劇情似引導觀眾以為吹水是殺人兇手,結果又替吹水證明清白。
Δ 吹水(中)居然在鬼仔強葬禮上給老友阿一(左)和Sam(右)發名片
之後,Tiger(杜大偉飾)登場。一向慫包的Tiger做了老婆奴好理解,他敢與老婆拿十八年前的事要挾Sam(是會計師)替其肉鋪做假帳(不然就報警),就有點不可思議了。在Sam不願就範後,Tiger夫婦沒敢報警,原來是Paper Tiger(紙老虎)。
Δ Tiger(右二)不顧事情曝光自己也會坐牢,竟和老婆(右一)一起拿此事要挾Sam
此事之後,Tiger燒炭自殺了,後又反轉,有證據指明是他殺。真相尚未明,Tiger的老婆也遭殺害。
Sam,阿一,肥仔富和吹水四子根據排除法猜測:未露面的蛋撻會是殺喪屍、鬼仔強和Tiger夫婦的兇手。當然,不能排除這四子之中混有裝清白的兇手。
當四子找到蛋撻(司徒暉飾)時,對方竟已癱瘓在床多年,連話都說不了,更別說在近期殺人了。這一來,兇手嫌疑又落到了這四子頭上。
Δ 蛋撻癱瘓在床,沒有兇手嫌疑
前13集,劇情一直維持著較強的懸疑張力。不只十八年前的兇手未知,又鬧出新的兇案。兇手是否為同一人?會是七子中的哪一位?當你開動腦筋猜了,就是體會到看劇的樂趣了。
還記得觀眾當年猜TVB劇《使徒行者》中誰是臥底的樂趣嗎?這回猜誰是兇手,都一樣過癮。
到14集時,兇手暴露,水落石出(不敢劇透)。以14集為分水嶺,該劇在14集後儼然要放棄懸疑設置了。
算起來,只是觀眾和劇中幾人知道兇手而已,劇中其他人還蒙在鼓裡。七子還不知喪屍是Madam爸爸阮進的私生子。警方和阮進尚不知喪屍之死與七子的關聯,還要追查。15集開始,懸疑雖退,推理還在。
畢竟全劇才20集,編劇要是願意,完全可將懸疑留到最後一刻。但是,編劇選在14集讓兇手提早告白,是覺得這種告白不夠「終極」或是告白之人不夠分量吧。
終極劇情未必繼續燒腦,但必須依舊扣人心弦。「嬌氣」的觀眾沒必要吐槽懸疑退去,察覺出劇集別的毛病更有水平。
前13集不止懸疑,還有人性的刻畫;在兇手揭曉後的6集中,刻畫人性可更直接。七子害怕東窗事發,互相懷疑是兇手,為隱瞞往事而撒謊,為良心好過而幫人,這些心理和行為都很合理。劇中人用錯誤去掩飾錯誤,則最讓人揪心。
如果七子當年沒有因怕事而埋屍,就不會承受十八年的心理煎熬,更不會釀成七子中有人被殺的悲劇。
如果七子早早想通,向警方自首,受完懲罰後還能坦蕩做人。
劇中表現人性掙扎的點太多了。光用文字講,還要不劇透,實在不及親自看劇體會到的千分之一。
該劇的主題曲《告白》歌詞寫得貼切:「……若我願誠實,甘願揭破那底蘊,可能可免過厄運……假使當天肯告白,只可惜我是人……」
不錯,七子都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會怕事,會糾結,會衝動,會慚愧。這才使《十八年》的精彩劇情具備合理性。
Δ 十八年後的七子從未聚齊,這是想像中的齊聚
有人說《十八年》是低配版《天與地》,其實它與《天與地》是各有側重。
《天與地》有十八年前吃人的事,但重點不在懸疑推理,而重在探討人性。該劇文藝範兒太足,放棄了TVB劇傳統,有觀眾大呼看不懂,有觀眾則說「劇情一般,立意很深」。
Δ 2011年TVB神劇《天與地》
而《十八年》的劇情更面向大眾,製造懸疑火候足,探討人性不過頭。這樣,觀眾會覺得《十八年》是部爽劇,又不是沒深度和靈魂。看完後發現,「十八年後的終極告白」這個劇名好像還可以。
TVB今年在內地市場真是押錯寶了。
剛剛在優酷網播出的重頭劇《法證先鋒4》偏偏劇情欠奉,讓內地觀眾再次確認港劇不行了。
有爆款潛質的《十八年》,偏偏是無緣內地主流網站的小製作,沒機會在內地市場及時替TVB打個翻身仗。
為何小製作能跑贏大製作?關鍵在一劇之本。劇本好與砸錢沒必然關係,編劇有技能、誠意和靈感,錢少也能編出好劇。
向人推薦《十八年》其實有點尷尬。
一方面,雖然該劇質素頗佳,但若被推薦者久不看港劇或已對港劇失望,就很難給此劇一次「表現機會」,更遑論對其感興趣。
另一方面,被推薦者不曉得看此劇的渠道,推薦給他劇名,還得提供視頻資源。一篇文章有爆點可輕鬆轉發十萬加,一個不落戶「優騰愛」的影視資源再好看也很難瘋狂擴散。
這般難推薦,此劇要靠口碑造就星火燎原,甚難甚難。故此《十八年》在內地的影響力,多半是不過爾爾。參考去年TVB熱劇《金宵大廈》,至今都沒能堂堂正正登錄內地。
Δ 2019年TVB爆款劇《金宵大廈》
毫無疑問,《十八年後的終極告白》暫列2020年TVB最佳。你是否有興趣享受此劇的懸疑,思考此劇的人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