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一折 水袖起落 唱悲歡唱離合 無關我扇開合 鑼鼓響又默 戲中情戲外人 憑誰說
不知從何時開始,古風音樂已然流行,憑藉動人的旋律,委婉的歌詞,特色的戲腔,佔據了華語歌壇的重要一席。比如眼下流行的幾首《遊京》、《青絲》、《笑納》。曲曲撩人,首首繞梁。然而,我今天推薦的這首《赤伶》,非但歌詞韻律朗朗上口,連同它背後深藏的故事一起打動了我。
這首由李建衡作曲的《赤伶》,清彥填詞,HITA演唱,一改古風的纏綿悱惻,曲調悲涼,觸動心靈。
慣將喜怒哀樂都融入粉墨 陳詞唱穿又如何 白骨青骨皆我亂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 位卑未敢忘憂國 哪怕無人知我
民國二十六年,日本侵華,正是亂世烽火,山河浮萍之際。安遠縣被日軍包圍,敵軍威逼利誘,指名名伶裴晏之演奏慰問,若是不從,便將火燒安遠。裴晏之笑而未拒。
夜幕來臨,縣城的劇院恢復了往日的熱鬧。燈火通明,鑼鼓鏗鏘,好戲開演,臺上粉墨登場,臺下虎豹豺狼。臺上,喜怒哀樂唱穿陳詞,臺下放誕荒唐危險不知。
臺下人走過 不見舊顏色 臺上人唱著 心碎離別歌 情字難落墨她唱須以血來和 戲幕起 戲幕落 誰是客
就在眾人沉浸在胭脂粉、軟噥語、溫柔鄉中,忽聽臺上有人厲聲大喊:「放火」,整座戲樓須臾陷於大火之中。那個喊放火的人,就是滿頭凝翠、水袖翩翩的裴晏之。他早就命人堵死門窗,誓同敵人共黃泉。
可是祖訓有曰:「開嗓必唱完,凡人不聽鬼神聽」。哪怕是臺下火勢滔天,鬼哭狼嚎,而臺上鎮定自若,歌聲依舊。是戲子,地位卑微又如何?
你聽,有人字正腔圓唱到:「……金陵玉殿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風流覺,將五十年興亡看飽……」風漸起,火愈大,煙更濃,樓崩塌,聲忽斷,人已沒。
你方唱罷我登場 莫嘲風月戲 莫笑人荒唐 也曾問青黃 也曾鏗鏘唱興亡 道無情 道有情,怎思量
這一曲古風《赤伶》,有豪情萬丈,有百轉柔腸,有梨園道義,有兒女情長。莫嘲風月戲,莫笑人荒唐,國家遇有難,匹夫論興亡。
位卑不敢忘憂國,哪怕無人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