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犀牛娛樂,作者丨冷罐頭,編輯丨夏添
2020年,綜藝場上風起雲湧。
Q1季度,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預設的發展軌跡,大量頭、腰部綜藝進度停滯,市場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儘管孵化了「雲綜藝」等全新的節目模式,但在聲量上,仍然是有所欠缺的。
好在困境並沒延續太久,《青春有你2》《乘風破浪的姐姐》等大熱節目的出現,令綜藝市場徹底回溫,且不乏後續的接力作品,引發全民討論。
在歲末回過頭看,無論是在選秀節目出圈的維度上,還是在爆款項目產生、綜N代煥發生命力的維度上,2020年都取得了更進一步的實績。
不難發現,在2020年的綜藝場中,逆向的話題營銷,成為了「出圈利器」。多個熱門項目,在前期都通過具有全民話題性的「嘲點」突破圈層壁壘,實現跨圈層的傳播,為節目帶來大量的關注度,而後逆風翻盤。
儘管2020年並非是逆向營銷的起源,但可以肯定的是,這種營銷模式在綜藝節目中大範圍的應用,且孵化出多個成功案例,確確實實是在今年發生的。
年末之際,綜藝格局已成定局。不妨抽絲剝繭,將熱門項目的逆向營銷之道拆解開來,提供一些方法論的意義。
喜劇因素有著天然的市場好感度,「有趣的靈魂」越來越吸引人。
2020年,多種不同類型的節目都走上了「喜劇人」路線,且均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以時間順序為基準,上半年上線的《青春有你2》,就是極具代表性的案例。上線初期,虞書欣的「嗲」和「小作精」形象,成為了節目首個出圈的點,「哇哦」的表情包在網絡上得到了大範圍的發酵傳播。儘管在當時負面的聲音更大,但不可否認在短期內迅速提高了節目的知名度。
在這之後,《青春有你2》又憑藉著「淡黃的長裙,蓬鬆的頭髮」激起了全網範圍內的水花。「rap翻唱大賽」如火如荼,網友玩起「青春喜劇人」「reader 擔當」等梗不亦樂乎。在偶像選秀進入疲軟期的情況下,另闢蹊徑,斬獲了不俗的熱度。
隨著節目的推進,大眾對虞書欣的形象集體改觀,最終第二名高位出道。節目在最後也收穫了一大批真情實感氪金的粉絲,熱度遠超第一季。可謂是打出了一手曲線救國的好牌。
喜劇出圈,同樣也發生在《樂隊的夏天2》中。
首季節目熱度與口碑並駕齊驅,豆瓣評分8.8分,拉滿了大眾對第二季節目的期待值。儘管《樂隊的夏天2》在口碑上有些遇冷,豆瓣評分僅為7.4分,但體感熱度仍是可觀的。
這要歸功於五條人,「農村拓哉」仁科憑藉著頻出的金句,在首期節目播出後便衝上了熱搜榜榜首,火熱了整個夏天。而《樂隊的夏天2》也憑藉著五條人的三進三出,拉滿了長線效應。
整體而言,「有趣」已經在綜藝場中,找到了有效的變現手段。
對於吃瓜群眾而言,向來是熱鬧越大越精彩。因此,姐妹「互扯頭花」成為了網友的嗨點之一。
年初,在第五季《王牌對王牌》中,就來了一波逆向情懷殺。節目中幾位2006年快樂女聲的重聚,原本以為會上演姐妹情深的溫情戲碼,但許飛在節目上「為什麼明明有機會,卻從來不聯繫」的質問,讓氣氛迅速陷入尷尬。而這場「姐妹互撕」的戰事,也成為了連續劇,從節目上延續到節目下。
儘管《王牌對王牌》的熱度本就不俗,但「互扯頭花」的戲碼,也的確為節目帶來了圈層之外的圍觀群眾。
今年的年度爆款,現象級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在節目概念公布伊始,引發全網熱議的點,同樣集中在姐姐們「互撕」上。「興風作浪的姐姐」、「乘風破浪的小明」等梗,助力節目在上線之前,就實現了知名度的擴散,同時也拉滿了期待值。
在《演員請就位2》的舞臺上,李誠儒與郭敬明的唇槍舌戰,同樣也成為了節目的熱點之一。
此類「出圈點」的有效性,早已經歷過多檔節目的驗證。早些年以「互撕」聞名的《花兒與少年2》、鄭爽對節目組發火的《這就是鐵甲》等,均「青史留名」,成為了綜藝場上的名場面。
peaceand love看久了,合理範圍的「互撕」,反倒能觸發觀眾的興奮點。
逃離套路化,行事在觀眾意料之外,也成為了話題營銷的重要途徑。
以剛剛落下帷幕的《演員請就位2》為例,其在熱度和話題度上,都可以稱為是年末的小爆款。反觀第一季節目,在熱度上是遜色不少的。
而《演員請就位2》在初期實現發酵傳播的點,主要有二。一是對40位演員市場評級的標準,與大眾的常規認知存在著嚴重偏差。二是對於S卡的發放,與觀眾的真實感受相左。不解來了,質疑多了,熱度也就不遠了。
本質上來說,無論是評級標準還是S卡發放,始終是與節目核心密切相關的。緊貼節目主題實現話題營銷,是門「技術活」。
話說回來,上文提到的現象級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在後期同樣也是憑藉著觀眾對於賽制、節目主題的質疑聲,實現了熱度的維繫。
當然,反套路成功的案例,並不僅局限於上述兩檔節目中。在《新生日記2》中,Gai通過孵化老婆的態度與自身形象的「反差萌」,同樣小火了一把。儘管節目熱度不高,但Gai的個人片段屢次登上熱搜。
剛上線的《追光吧哥哥》,與大眾預期顯然也存在著強烈的反差。節目中對於跨年齡圈層的哥哥們進行細膩的群像刻畫,以及通過放大哥哥們的特質,讓大眾感受到中年哥哥們的可愛之處,都帶來了極大的衝擊力。
反套路化,在劇綜領域中都同樣適用。如何選擇切入點來破套路,在界限之內遊刃有餘,是關鍵所在。
社會情緒在喚醒同理心上,一直是一劑良藥。
正在播出的《令人心動的offer2》雖然相較於前作,在口碑上大幅下跌,但在節目之初,話題度仍然不俗。
除節目中撒貝寧和畢業於斯坦福的王驍,二人輪番上演的「凡爾賽」外,丁輝也成為了重要的話題點。
直白而言,丁輝在所有的實習生中,是與普通人最為接近的。非法學專業二本本科、29歲「大齡」、考研逆襲、業務能力過硬……怎麼看都是優秀的普通人逆襲史。
但在節目中,丁輝與其它實習生之間的壁壘卻被不斷放大,引發了不小的熱度和爭議。在許許多多個普通網友在為丁輝抱不平的同時,節目的熱度起來了。
對於同類型的觀察類綜藝而言,喚醒同理心,一直是節目的重要發力點之一。選擇什麼話題、在何處發力,就成為了決定成敗的重要原因。
如何擊中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情緒,該成為綜藝節目著重思考的點。
文中提到的多檔節目,都是走「黑紅」路線的典型案例。逆向營銷在傳播學中,是有理論可依的。
心理學教授羅伊鮑梅斯特(Roy Baumeister)通過研究發現:消極的信息、體驗和人員會比積極的信息、體驗和人員造成更為深刻的影響。例如,相比他人的讚美人們更容易將侮辱牢記於心。壞信息比好消息能引起受眾更多的關注、更深入的聯想以及更廣泛的傳播。
而逆向的話題營銷,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腦的「負面偏好」機制,以及獵奇心理。大眾媒介的生存壓力以及新媒體的傳播力,也為話題的發酵提供了豐沃的土壤。
事實證明,儘管逆向營銷的方式風險較高,但有效。高風險往往伴隨著高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