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開放夜市,宰相和皇帝都有功

2020-12-19 稻香視野

宋朝百姓可以吃夜宵,逛夜市,這在現在看來儘管很平常,但在漫漫長夜的古代,對於全世界的老百姓來說,絕對是奇葩一樣的存在。有人說,公元1000年到1279年,如果當時有人造衛星,能夠拍下一幅地球晚上的照片,我們能看到這樣的情景:全世界七大洲都是漆黑一團,唯有東亞的中國,有不少地方燈火閃閃。其中燈光最亮的地方,一定是北宋都城汴京(今開封)、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揚州等地。

而自詡為世界文明中心的歐洲,當時正在黑暗中世紀的漫漫長夜裡上下求索。其他各大洲就更不必看,因為還處於茹毛飲血的石器時代。解決人民「夜生活難」的問題,點亮中世紀地球夜晚第一縷亮光的,為何全世界只有宋朝呢?

解釋這個問題,要從宋朝解決第一個「攔路虎」說起,而這個「攔路虎」,就是晚上百姓是否有權出門,因為宋朝前、後的數千年,中國幾乎絕大多數城市,因出於安全或治安需要,實行的是「宵禁」,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提倡老婆孩子熱炕頭,嚴禁百姓晚上出來到處晃。

但到了宋太祖時期,黎明前的一縷曙光開始出現,這縷曙光就是政府出臺了一個全新的規定:「犯夜者,笞二十,有故者不坐。」這條規定,讓老百姓萬分驚喜地發現:犯夜這件事,沒有以前那麼嚴重了——唐朝是80軍棍,一下子降為20鞭,降幅高達75%,不僅如此,更為重要的是,可以「有故者不坐」,也就說,可以找藉口了。

更加有趣的是,「宵禁」的規定,不僅已經大大鬆綁,而且執行起來也很不嚴肅,首先頻繁「犯禁」的不是老百姓,而是親自製定此規定的那一幫立法者——朝廷宰相級高官。

宋太宗年間,趙昌言擔任樞密副使,陳象輿、董儼擔任鹽鐵副使,他們三人經常在樞密院喝酒。一天晚上,他們乘醉夜歸,遇上執行「宵禁」的巡警,巡警上前詢問,趙昌言直接一鞭子打過去說:「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第二天,這事就在開封城裡傳開了,「陳三更,董半夜。」「三更半夜」一詞由此形成。

後來趙昌言因故貶官,後又起復,宋太宗還拿這件事跟他開玩笑:「半夜之會,不復有之?」看來,犯夜這件事,連皇帝都覺得沒什麼。

既然如此,上行下效之下,到了仁宗時,汴梁「夜警」也不怎麼管事了,自己也加入了市民吃夜宵、逛夜市的行列。宋神宗熙寧年間,政府宣布廢除「宵禁」制度,開封府的鼓樓已不再擊鼓。宵禁制度的廢止,為市民晚上自由上街,不僅徹底解除了枷鎖,還提供了法律保障。皇帝的開明和支持,更是給百姓送來的福音。

有天夜裡,宋仁宗趙禎聽到絲竹聲笑之聲,覺得奇怪,就問身邊宮人:「哪裡在作樂啊?」宮人回答:「這是民間酒樓在尋歡作樂。皇上啊,與外面的快活相比,宮中實在是太冷清了。」仁宗說:「要是宮中像外面那樣快活,民間就要冷冷清清了。」瞧瞧,有這樣真心鼓勵「夜生活」的皇帝,宋朝的夜生活不火爆,那就真沒天理了。

其實皇帝的支持,有著更為深刻的國際環境:自宋朝和遼、金籤訂和議後,曾一度長達幾十年無戰事,這為取消宵禁提供了外部環境。機緣巧合的是,和其他朝代不一樣,宋朝需要花錢的地方多:一是外債沉重。1005年,當年遼國蕭太后和北宋籤訂澶淵之盟後,後來又和西夏籤訂和約,每年要向遼國、西夏等支付巨額「歲幣」和大量物資,以換取和平。

二是要養一個龐大的官僚機構和軍事力量,這事責任在趙匡胤,他充分汲取唐朝滅亡的教訓,擔心象黃巢那樣落榜的讀書人造反,就儘量吸納他們到政府當公務員,又擔心無業流民造反,就讓他們去部隊當兵,於是,宋朝的公務員和軍隊數量,居各朝代之首。

這個時候,如果朝廷沒錢,日子是過不下去的,皇帝位子也坐不穩。為此,宋神宗曾發出詔令:「政史之先,理財為急」,「搞錢」因此成了大宋政府的第一要務。而取消「宵禁」、搞活夜生活,既滿足了市民幾千年的熱切期盼,又允許商人通宵達旦經商發大財,朝廷還可以正大光明地收稅,真可謂一箭三雕。實踐也充分證明,如此廣開財源,確實是決定大宋生死存亡的關鍵一招。

據統計,當時宋朝稅收的70%,來自工商業。難怪皇帝喜上眉梢、還親自叫外賣,以示鼓勵。於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市民的強烈需求下,在白花花銀子的刺激下,汴京等大宋各大城市的酒店、桑拿城、歌舞廳、劇院等紛紛鳴鑼開張。供需兩旺下,「吃夜宵、逛夜市」日益火爆。

說完了宋朝夜宵火爆的機緣巧合,再來說說上節提到的疑似「一日三餐」的問題。既然有了夜宵,有人就說宋朝是「一日三餐」,看不上確實是有點像:早餐+晚餐+夜宵。其實不然,一是市民也不是每晚都上街,二是上街也不是每次都「吃夜宵」,有時他們去購物、有時去玩樂,有時去青樓,還有的只是去公共澡堂洗個澡。

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導程民生在《宋人生活水平及幣值考察》中說:宋朝人「每天僅早晚兩餐,官員士人概不例外」。南宋詩人宋洪邁有詩:「只把魚蝦充兩膳,肚皮今作小池塘」,「兩膳」,指的就是一天裡的那兩頓飯。特別在農村地區,農民依然保留著一天兩頓的習慣。

到了元明清三朝,宋朝「吃夜宵、逛夜市」的習慣沒有了,宋朝在地球的夜晚,點燃的那一縷亮光,在歷史的長河中曇花一現、慢慢熄滅,一個重要原因是朝廷又開始嚴格推行「宵禁」。連門都不讓出,何來「宵夜」呢?

詩人劉子翬,在北宋滅亡後寫過一首《汴京紀事》詩,回憶了汴京夜生活的如夢繁華:「梁園歌舞足風流,美酒如刀解斷愁。憶得少年多樂事,夜深燈火上樊樓。」昔日繁華的汴京夜生活,今日的蒼涼,讓詩人感慨萬千。

吃宵夜、逛夜市,為何宋朝獨樹一幟,獨步全球?有人說,宋朝富足開放啊,大唐同樣富足開放,而且比宋朝強盛,開創的疆域面積,無朝望其項背,也從不對外稱臣納貢,為何如此偉大的唐朝,到了晚上也是黑燈瞎火呢?請看《宵夜難啊:飛將軍李廣有家不能回》。

相關焦點

  • 從《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的汴京煙火,看宋朝的夜市文化
    這種宋朝的食盒,有個屬於它自己的名字—溫盤。這個外賣盒的功用,就和它的名字一樣。起到對食物的保溫作用。溫盤上下兩層瓷,上薄下厚。中間是空心,可以注入熱水,以起到保溫的作用。在《知否》中,顧挺燁就是用這樣的溫盤,給自己心愛的明蘭帶樊樓的美食,專業寵妻的。顧挺燁承襲了侯爵之位,又護駕有功,官家賞賜無數。
  • 宋朝宰相呂夷簡
    在宋朝歷史上,連續出過三代宰相的家族鳳毛麟角,呂氏家族是其中之一。呂夢奇的孫子呂蒙正,是宋代歷史上第一位狀元出身的宰相,歷仕宋太宗、宋真宗兩朝;呂夢奇的曾孫、呂蒙正的侄子呂夷簡是宋仁宗的宰相,呂夷簡的兒子呂公著是宋哲宗的宰相。一門三宰相,世所罕見。
  • 宋朝一共產生137名宰相,他們都是哪裡人,有沒有你老鄉
    從960年到1279年,宋朝(北宋和南宋)一共享國319年。319年間,共產生了137位宰相。這些宰相都在各自的崗位上,輔佐皇帝處理軍國大事,作出了一定貢獻。
  • 宋朝出了個「神棍皇帝」
    至此,這塊從趙匡胤建立宋朝開始,就被勒石珍藏了150多年的石碑,終於得以曝光在世人眼前,儘管在亂世之中它似乎不值一文,靖康之變的戰火及隨後而來的系列動蕩,使得它此後長期淹沒在歷史的煙塵中,甚至連是否存在都為人所質疑,但在以往,這塊只有北宋歷代皇帝才知曉的石碑,卻無疑閃爍著歷史的光輝。
  • 【宋朝風雲】宋朝皇帝順序表
    即位後,由於對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滿,且他素來都欣賞王安石的才幹,故即位後命王安石推行變法,以期振興北宋王朝,史稱王安石變法,又稱熙寧變法。由於改革操之過急,不得其法,最終失敗收場,不過神宗還是維持新法將近二十年。  人物簡介  宋神宗體元顯道法古立憲帝德王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諱趙頊,原名仲針,宋朝第六位皇帝,英宗和宣仁聖烈高皇后所生長子。
  • 宋朝太師、王爺、丞相,誰的官銜大?包拯的開封府尹和尚書誰大?
    而太師作為三公之首,卻只是一個虛銜,是皇帝對有功之臣的嘉獎,雖然在級別和丞相相同,都是正一品,但太師只享受正一品工資待遇,卻沒有實權,而丞相卻是輔佐皇帝處理政務的大員,是百官之長,象曹操和諸葛亮那樣,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從這個角度來講,太師根本無法和丞相相比。
  • 宋朝歷史上的大貪官,官階超晉八階至宰相,搜刮民財粉飾太平
    宋朝是一個經濟民生都發展得相對繁榮的朝代,雖然表面景象繁榮,但背後還是避免不了一個腐朽的官僚體系,其中王黼就是最為典型的腐敗頭子。在兩人編修一本書籍的時候,王黼向何執中兒子展現了「驚為天人」的口才,其實王黼對書籍中的那些見解也不是非常有深度,只不過談上啥都能扯些東西出來,讓孤陋寡聞的何志感到目驚口呆,且心甘情願地向何執中舉薦了自己。
  • 難怪楊過不敢殺死宋朝皇帝,你看皇帝身邊站著誰?楊過頭疼不已
    緊要關頭,郭靖率領中原武林各派高手挺身而出,他們用武功抗擊蒙古,並和襄陽軍民一起抵禦外敵入侵。 然而,不僅守衛襄陽城的將領貪生怕死,就連當今宋朝皇帝也是昏庸無能、魚肉百姓。當時神鵰大俠楊過就領教過宋朝皇帝的「厲害」。 原來,楊過聽聞當今宰相丁大全為非作歹、欺壓百姓,為了打擊其囂張氣焰,楊過決定出手教訓一番。
  • 不是所有聖旨都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一般情況下,皇帝並不能直接指揮政府,而是由宰相來指揮,皇帝的聖旨,雖然是以皇帝的名義發布的,但在程序上,必須經由宰相機構頒發。繞過宰相機構直接發布的聖旨,通常會被認為不合法。宋朝的聖旨,不但必須由宰相機構頒發,而且,從起草到生效,通常都需要經過非常嚴密的程序。現在我們就來看看宋朝時一道聖旨的出臺流程。
  • 《慶餘年》:看宰相林若甫與慶帝的角逐,淺談古代皇權與相權之爭
    秦始皇實行中央集權制,在中央設立三公九卿,在地方設立郡縣,皇帝可以層層管轄直至基層,皇權顯著提高。然而,全國的政務悉數交由皇帝一人,使秦始皇分身乏術。在這樣的情況下,「掌丞天子助理萬機」的丞相正式出現在歷史舞臺上,中國長達兩千餘年的皇權和相權的鬥爭就此展開。
  • 這個霸氣草根宰相,奠定了大宋百年盛世!
    這種場景的出現,首先是北宋的政治制度設計太聰明:完全文官治國的模式,文官的話語權空前提升,宰相制度的設計也更完備,增加了宰相的人數和權力制衡,確保不會出現一人獨大的人物,既提高了文官集團權力,又完全杜絕其挑戰皇權的可能。而更重要的一點,是宋朝文官體系的整個土壤。
  • 宋朝公主,被皇帝灌醉送給金兵,最後谷道破裂而死
    引言在古代,不是所有的皇后都有好下場,也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有好下場,更不是所有的皇親都有好下場。就拿茂德帝姬帝姬來說,此人作為宋朝最美公主,她的結局就非常悲慘,先是被皇帝灌醉送給金兵,後來谷道破裂而死。茂德帝姬,又叫延慶公主,宋徽宗趙佶五女兒,深得父親寵愛。
  • 史上最牛謀士,輔佐兩位皇帝上位,當了3任宰相,比諸葛亮還厲害
    諸葛亮和劉伯溫兩人,在世人眼中,乃是中國古代謀士之中的頂尖人物,但世人有所不知的是,宋朝有個謀士,名為趙普,此人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古代最牛的謀士,
  • 大行皇帝的棺材掉入泥潭,這位權傾天下的宰相被罷免
    公元1100年,南宋王朝發生了一件大事——哲宗皇帝駕崩了。哲宗無子,他的弟弟端王即位,這就是把花團錦簇一般的北宋玩亡了的那位宋徽宗。哲宗朝的宰相是章惇,而且是獨相。新皇伊始,自然還是使用這幫老臣子輔佐,章惇一開始還是穩穩噹噹的做宰相。
  • 宋朝皇帝的繼位亂象
    而在十數個大一統王朝中,最積弱的宋朝無疑是極為搶眼的一個。從各方面來說,趙宋有無數的黑song'li'zong料可以被扒,但是今天要講的宋朝黑料只有一個——宋朝皇帝繼位亂象。宋朝皇帝全家福你認為的皇帝繼承制度有哪幾種?好像最常見的就是父死子繼。是的,這是古代無論帝王還是公侯王爵都會選擇的主要方式。如果膝下無子,一般就會傳位給同胞弟。
  • 宰相和丞相的區別居然這麼大!宰相、丞相等於現在的什麼官?
    晉朝建立省事,尚書省、門下省都是晉朝建立的,執行多相制,重要事務由三司八座、門下三省共議,宰相不再局限在三公,三省長官開始具有宰相地位,與三公都被稱為公輔大位、宰輔。唐高宗後,尚書僕射只有加『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者才是宰相。參議朝政的百官加參議政事、參知政事、同知政事、同平章政事等加銜的也是宰相。武則天時,將中書省改為鳳閣、門下省改為鸞臺,二者為政務中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改成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宋朝以同平章事為宰相正式官名,以參知政事為副。
  • 古代最佳朝代排名,宋朝最好,清朝最差(上)
    這是一條中國歷史上最為開明的政策,整個宋朝都得到了切實的執行,可以說這是有宋一朝三百多年的大憲章,史學家虞雲國認為,宋朝的朝政「稱得上是中國歷代王朝中最開明的」。宋代是真正的士大夫時代。廟堂之上,君臣爭論不已;江湖之中,書生指點江山。試問哪朝哪代,文人有這等身份和地位?
  • 宋朝的太師,王爺,丞相誰的官銜大?包拯的開封府尹和六部尚書誰大?
    頭銜則反映了誰更受皇帝寵信,誰在皇帝心中更重要。 唐朝設尚書省(主官為尚書令,但始終空缺),以左右僕射分掌尚書省事務,左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就是宰相,如果不兼同中書門下三品,就不是宰相。為了分左右僕射之權,唐朝還設有六部尚書,直接聽命於皇帝,不受左、右僕射管轄。 宋朝官制頻繁更改,到南宋建立時才定型。為了便於大家理解,我以南宋為例:南宋也不設宰相,以左、右尚書僕射為相,參知政事為副相。
  • 宋朝,中國最發達的朝代,卻誕生了歷史上風評最差的一群皇帝!
    2000年來中國誕生了無數位皇帝,他們都是這個國家的管理者,不管他們最後做的是好是壞,他們都曾是那樣的雄心勃勃,那樣的想要名垂千古,也難料身後罵名滾滾而來。眾多皇帝中唯宋朝皇帝最耐人尋味,一個中國最發達的朝代,誕生了中國歷史上風評最差的一群皇帝。
  • 宋衛王趙昺 投水殉國而亡 宋朝最後一個皇帝
    宋衛王趙昺(1272年——1279年),漢族,南宋亦是宋朝最後一位皇帝(第九位,1278年——1279年在位),在位2年,享年8歲。他與其兄趙昰在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陳宜中及其母楊太妃等南宋遺臣的擁護下南逃,蒙古軍隊統帥伯顏一心想把南宋皇室斬草除根,便遣張弘範、李恆等人追擊。當時他被拜為天下兵馬副元帥官職,判泉州。1276年夏,趙昰即位稱帝,是為宋端宗,繼續和趙昺南逃,在元軍的不斷追擊下,1278年,端宗因落水而染疾去世,趙昺登基做了皇帝,改元祥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