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是七夕節了。
話說今年的七夕,是影院復工後的第一個情人節,也是2020年最後一個情人節。
很應景地,今天也有一部愛情電影上映了,那就是李鴻其與李一桐主演的《我在時間盡頭等你》。
在具體聊電影之前,還是先來看一組數字:
影片預售開啟一周,票房突破千萬,也是復工後首部預售破千萬的電影;
映前預售超過破億,這一成績也位居復工後首映日預售第一;
另外影片首日票房有望衝擊2億,很有可能創造復工後的首日票房記錄。
我們已經多久沒在電影院好好分享一部愛情電影了?
《我在時間盡頭等你》附帶的這一系列數字都在證明,簡單純粹的愛情片,對於觀眾來說仍然是一種剛需。
從上周末桃桃觀影團的活動,也能感受到大家對這部電影的熱情。我們同影片導演姚婷婷一起,與北京的桃子們提前分享了影片。
因為是情侶專場,現場很多情侶觀眾早早來到現場排隊領票,也在我們準備的影片展板前撒了一波狗糧。
《我在時間盡頭等你》本身就是非常適合情侶一起分享的愛情電影,故事講述了李鴻其飾演的林格與李一桐演繹的邱倩,跨越數十載的愛情故事。
一次車禍中,邱倩意外離世。林格在一塊神奇手錶的魔力下,重啟了時空,讓愛人避開了那場意外。
可林格也因此消耗了自己的歲月,他從十幾歲的高中生,變成了近30歲的成年人。
同時,重啟後的世界如同另一個獨立的平行時空,這裡沒有人記得他的存在,包括他自己的父親,以及他深愛的邱倩。
林格像是被世界抹去了一樣,然而就算邱倩與他不曾相識,他還是選擇以自己的方式,守護著所愛的人。
電影中,林格一次次地重啟時空,只為能再一次見到邱倩,讓對方繼續活在人世間。
儘管為此他要付出不斷與摯愛分離,成為擦肩而過的陌生人的代價。
《我在時間盡頭等你》的故事融入了時空穿越的奇幻元素,也打破了線性的時間順序。
不同的時間線索交織在一起,為林格與邱倩戀情的結局,設置了一重懸念。
拋開類型與形式的外殼,《我在時間盡頭等你》最內在的核心,指向的始終是愛情。
可以說,影片呈現出的,是愛情最美好的模樣。
熱戀時,分享彼此的快樂與愛意;
困苦時,一起扛下所有的重擔;
分離後,一方仍然默默守護著另一方。
影片中的愛情,被刻畫成為一種至純至真的情感:
愛一個人,不計代價、不懼世俗、不求回報。
故事用更多的篇幅展現林格對愛情的態度與信念,他好幾次被置於同樣的選擇與取捨之下——是拯救愛人,還是保全自己?
這本是一個兩難的選擇,無論選擇哪一方,都意味著難以挽回的失去。
但影片並沒有強調林格面臨選擇時的掙扎,事實上,林格似乎不需要反覆思考,就輕鬆地給出了他的答案——
「就算當初知道結果是什麼,也還是會做一樣的選擇」。
電影裡最觸動我的情節之一,是林格再次得知邱倩遭遇意外時所做的一切。他沒有衝到邱倩身邊,也不是無助痛哭,而是冷靜地回到存放著他和邱倩無數美好記憶的家裡,默默將幾件珍貴的物品放進小小的手提箱裡。
他知道,他將再一次重啟時空,再一次同摯愛告別,再一次承受變得衰老以及被遺忘的代價。
即使選擇艱難,但他的眼神裡,沒有一絲遲疑。
影片中,愛情的另一重美好,是林格「一生只愛一個人」的堅守。
林格與邱倩是青梅竹馬的戀人,小時候他們建築出只屬於兩個人的小小一方天地,分享著彼此心照不宣的默契。
後來高中時的重逢,到林格不斷重啟時空後的數十載光陰中,他和邱倩之間存在著某種纖弱卻悠長的引力。正是這種微妙而神奇的力量,讓兩人的命運始終緊緊纏繞在一起。
一生只愛一個人的執著,並不只有林格。
影片裡範偉飾演的林格的父親林立國,懷有同樣的執念。
這裡必須提一下,範偉的客串絕對是影片的一大亮點。他和重啟時空後的林格一起吃飯的戲份,也製造了電影的一大淚點。
鬢染白髮的林格在重啟時空後找到了不認識他的父親,兩個年紀相仿的人坐在一起吃了一頓飯。
林立國說道,為人父母的看到孩子過得好,就滿足了。
想想如果他知道眼前的男人就是他在另一個平行時空中的兒子,在得知後者為愛情做出的種種選擇與犧牲後,也會表示支持與理解吧。
畢竟,林立國也體會過失去一生摯愛的痛苦。
林格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媽媽,但直到他長大,他的父親還沒能從喪妻的打擊中走出來。
林立國將亡妻的照片掛在家中餐桌正對的牆上,把妻子生前的物品珍惜地收藏好。
重啟後的世界,林立國沒能逃過失去妻子的命運。他沒有再婚,一個人經營著小小的理髮店,每次吃飯的時候不忘多擺副碗筷,像是妻子還沒有離開一樣。
林立國的飾演者範偉在採訪中提到,如果擁有一塊能夠重啟時空的手錶,他也會像林格一樣,用相同的代價換取再見到妻子的機會。
父子兩個角色,是彼此對照,也是一脈相承。
電影中的神仙愛情,也許只會在童話故事中出現。正如導演姚婷婷說的,「某種程度上,這樣美好的情感在現實生活中是渴望而不可及的」。
但恰恰是如此純粹的愛情,構成了影片的動人之處。
導演提到,她最初看劇本的時候,就被兩位主角的愛情吸引而感動。
而當故事被搬上大銀幕,這份感動還在延續。
這真的是一部很好哭的電影,觀影團現場過程中,我偷偷觀察了四周觀眾的反應,當場燈亮起,看到很多觀眾都在用紙巾擦淚。
映後也有觀眾提到,在看電影的過程中哭了好幾次,甚至片尾字幕出現還止不住流淚。
這就是愛情的奇妙魔力吧,它總能讓人在不知不覺間卸下防備,甘願敞露出內心最柔軟的角落。
不論再現實、再理智,人們多少都會對美好的愛情懷有期待,《我在時間盡頭等你》在一定程度上,就喚起了這種期待。
電影本是造夢的藝術,將至純至美的情感呈現給大家,不也是電影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嗎?
《我在時間盡頭等你》的感染力,在對愛情的刻畫以外,還要歸功於兩位主演細膩的表演。
以往對李鴻其的印象,大多通過一些藝術電影:
《醉·生夢死》中頹喪迷茫的邊緣人物老鼠,這個角色也為他贏得了金馬新人獎;
《地球最後的夜晚》中,他塑造的白貓奉獻了華語電影歷史上情感層次最豐富的吃蘋果戲份;
《寶貝兒》中詮釋身患殘疾的棄兒小軍,也成為了影片一大淚點;
到了《我在時間盡頭等你》,林格的角色跨越了人生不同階段,李鴻其準確地演繹出人物在每個年齡的真實狀態——
青春的躍動、年輕的樂觀、中年的深沉,也讓人看到了他在文藝電影與商業電影之間表演風格的自如切換。
同樣,李一桐塑造角色的過程中,也實現了人物從天真爛漫的少女,到成熟優雅的女性的表演轉變。
雖然李鴻其和李一桐是首次合作,但他們之間的cp感真的很足。
兩位演員攜手表現出身處不同年齡階段,愛情該有的樣子。
情竇初開時感情的若有似無,林格望向邱倩的眼神裡充滿著羞澀與試探。
成年後的熱戀面臨更多現實的挑戰,但情感的表達卻是最熱烈張揚的,他們在異國他鄉度過了人生最甜蜜的時光。
人到中年,愛情多了幾分隱忍與克制,林格選擇不再打擾邱倩,而是成為她背後陌生的守護者。
電影裡,林格的目光從未離開邱倩,而電影外,李鴻其與李一桐也全是有愛的互動。
花絮裡,李鴻其拿著拍立得拍個不停,還在拍攝間隙分享哭戲的心得。
影片的官方抖音上,曾放出過李鴻其表演哭戲的兩段花絮,也很快收穫了超過百萬的點讚。很多人留言表示被他的哭戲打動,
實際上,李鴻其的哭戲之所以擁有如此強的感染力,很大程度在於,他拍戲過程中將自己完全沉浸在林格這一人物中,在表演時也因為兩位角色的遭遇,經常哭到停不下來。他流下的所以淚水,也是來自肺腑之間的真摯情感。
導演姚婷婷提到,有時在拍戲過程中,她自己看見邱倩和林格站在鏡頭前,也止不住淚水。
很多人為他們的愛情感到遺憾與惋惜,但在姚婷婷看來,這個故事並不是悲劇,而是給出了一個擁有希望的開放結局:
「無論他們在不在一起,或者說我們在生命中與誰分開了、失去了,但曾經彼此的愛會一直存在著。」
因為相信愛情,導演選擇把這個故事拍出來,「期待這份愛能感動到每一個看到它的觀眾」。
也正如她所期待的,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因為這部電影再次相信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