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你找不到比柏林更多文青(Hipster)的城市了。
公開出櫃的前柏林市長沃維萊特(Wowereit)一聲「poor but sexy」(柏林窮,但是性感)把柏林提升至最次文化、藝術和派對之都。
咖啡、次文化、反叛、純素、二手、非主流、十字山,幾個單字拼湊出柏林文青的DNA── 他們一生都在反主流(anti-mainstream),直到柏林根本沒有主流為止。
丨中國蜻蜓點水文青流vs 柏林鏗鏘文青力
在中國,文青是一股潮流,一種生活方式轉而成為一種衣著風格的代稱。
中國的文青大多無關政治,一種蜻蜓點水般的存在,追的是小確幸,說的是無關風雨,想的是夏日音樂祭、花火節。
因為怕流血更怕流汗,周末只好鑽進一家媒體還未曝光的網紅咖啡廳吹吹冷氣,對於西洋文學畢生只看了哈利波特與小王子,加上一點卡繆《異鄉人》的文摘,就迫不急待在社交媒體上po 一張卡謬叼煙照,並寫下「存在主義像極了愛情」來增點文藝範;他們喜歡文創產業,卻不自知地陷入大眾商業潮流。
當中國的部分文青流於表面化,柏林文青卻越髮帶著社會使命感:充滿政治與歷史包袱的柏林,讓文青非常政治化,你不會聽到柏林的文青喊著「我對政治無感」,反倒是滿腦烏託邦,天天喊著要革命,「讓資本主義去死」的標語或塗鴉滿布各角落。
柏林文青力鏗鏘有聲,它可讓大型商場「柏林購物中心(Mall of Berlin)」 門可羅雀,二手書店、古著店卻迎客到腿軟;它可以壓著政府蓋不成國際機場,但為了動物、環境而生的純素餐廳卻開滿大街;他們逛有機市集比逛奢侈店帶勁;買房不該是夢想,佔屋才是實現社會正義;媒體報導的不是如何在30 歲成為人生勝利組,而是如何用30歐元過一周或是一系列全球暖化議題。
丨柏林文青這樣住:佔領空屋,自給自足小社群
柏林佔屋歷史由來已久,當東西德統一之後,因二戰而荒廢的房屋在法律上的歸屬處於真空狀態,於是大學生、失業者、藍領帶頭下,一群人佔據空置的房屋。
柏林現今的高房價以及高空屋率,讓佔屋者更理直氣壯地爭取「房屋居住權該大於房屋所有權」,佔屋也逐漸成為藝術家的創作場所,把荒廢無人的房屋利用廢棄物改造一番,就成了自成一格的藝術空間。
這類的佔屋社區推崇「人民公社」的生活型態,遂發展成自治團體,大家輪流打掃著居住環境、做飯與交換物件。在他們的交際廳裡只需幾枚銅板硬幣,就可享用一頓大鍋菜晚餐,一部電影,一杯啤酒,消磨一個周末的夜晚,還可以交到各式朋友,也是70 年代嬉皮生活的延續。
丨柏林文青這樣混:跑夜店必須夠酷
柏林最夯的文青聖地── 腓特烈海因十字山區(Friedrichshain Kreuzberg)無處不瀰漫著龐克氛圍,街頭巷尾一定要掛滿掛好抗議財團和怒罵政府的標語,每周都會發起示威遊行還有順便舉行的街頭派對。
在20 年前,腓特烈海因可是掀起全歐電音狂潮之地,直至現在柏林還是歐洲最酷的派對城市;這裡有電音迷必朝聖的電音教堂Berghain,要去Berghain 之前請上網惡補一下柏林夜店潛規則:
70% 的遊客都會被拒絕門外(年齡、衣著、動機不對都是理由)所以「別太像觀光客」,「夠酷」 是唯二的兩條準則;
柏林人的夜店只要電子樂,其他的都顯得多餘,性感洋裝、高跟鞋out,黑色毛衣加上一雙converse才是打算在裡頭嗨整晚的裝扮,不過得通過門衛Sven Marquardt 的判定,他主宰所有等著進場的人今夜是否精彩。Marquardt 本人可是和Hugo Boss 合作過聯名服飾,也是首位受時尚雜誌GQ 訪問的名人門衛,若是你有幸進去了,請盡情地跳好跳滿24 小時,大多數的柏林夜店可從周五午夜舞到周一上午,這家關了可換下一家。
舞池旁有時會有幾個小房間,讓興致來了的男女「盡情做他們想做的事」,門上有多個洞孔不知道是特別設計還是偷窺者鑿的。
丨柏林文青這樣吃:醒來就有咖啡香、亞洲口味風行城市
無論早晚,柏林是個醒來就聞到咖啡香的城市,最知名的烘培咖啡Bonanza Coffee 讓你在濃鬱的咖啡香裡細品富有質感的生活,柏林文青會慢悠悠的等一杯手衝咖啡消磨時光。
為了德國為數不少的純素者,柏林純素餐廳選擇甚多,而且文青十之七八都是素食主義者,最愛到純素餐廳打打牙祭;文青還長了一副亞洲胃,在這個最不德國的城市,找尋富有特色的亞洲美食:拉麵店cocolo、越南河粉,還有最近也開始流行亞洲的街頭小吃,十字山區的「Markthalle Neun」 美食市集就可以吃到各種亞洲小吃。
丨柏林文青這樣逛:穿衣不求美而求酷,最愛逛市集二手店
快時尚、 奢侈品在柏林文青眼中就等同罪惡消費,柏林文青們不求美而求酷;柏林人愛逛市集就如亞洲人愛逛夜市,每逢假日就往特色市集或是二手書店擠。
周五營業的土耳其市集Maybachufer,攤商沿著河岸一字排開,除了風光好外,Maybachufer 簡直是把伊斯坦堡的大巴札(Bazaar)搬了過來;道地的土耳其烤魚烤生蠔,讓市集到處煙霧瀰漫;可以這邊買完烤魚,隔壁攤買個黑麵包,那頭再買點希臘優格醬,找個觀景位子自己混合食材搭配著吃。柏林文青大多會參加河岸邊北非樂器演唱會,買上一杯大啤酒一坐就是一下午。
柏林文青很少出現在有空調的大型商場,反而更喜歡蹲在柏林最大跳蚤市場Mauerpark,翻翻找找市場上的二手書、單眼相機或古董家私;喜歡設計、建築類的二手書的文青必訪Pro qm 書店,這裡的室內設計與擺設走輕工業風格,一看便喜歡。
《我是留德華》一書的作者說到,德式文青的生活不僅僅是一種讓人「想過」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種讓人「過得起」的生活。
過得起加上有態度,無怪乎歐洲文青們總要約在柏林集合,過過柏林這種百分百文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