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中國紫光閣藝術家協會主席,顏真卿詩書畫院院長顏之江先生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書畫乃中華之瑰寶,書畫自古乃大道,在百花齊放的書畫界,大至劃分為兩類:一是名人字畫,即先有名才有字畫,只能曇花一現;二是字畫名人,即先有字畫到妙處而後成名,不敢說流芳千古,但卻具有欣賞收藏之價值。顏之江應屬後一類人。
他強烈的創新意識和其終身理想「把中國的書畫和其他藝術,傳播到世界的其他角落去」。顏之江先生堅持認為,藝術家必須要和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經常要深入工農兵群眾當中去。
書法是中國及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一種文字美的藝術表現形式,中國的代表人物有王羲之,顏真卿等代表作品《蘭亭集序》《多寶塔碑》,一手好的書法並非形狀的優美,而是氣蘊的優美,平淡無奇才真正的鋒芒內斂,剛柔並濟。書法首先是藝術,有美感,讓人有愉悅感,看著很簡單,練習起來難度極大。顏之江真正練習書法的年齡是在5歲的時候,每天放學回家都要寫500個大字,偶爾忘記寫,就要罰跪兩個小時。自那時起,他讀詩書,習碑帖,幾十年如一日筆耕不輟。從顏真卿、歐陽詢、柳公權、趙孟頫到王羲之、蘇軾、米芾、董其昌,再至懷素,張旭,一路勤學,吸收歷代書法大師的運筆、格局和意境,融匯貫通終成一家文採。幼年的私塾學習不僅成就了顏之江深厚的古文功底,更為他開啟了書畫這一「第二人生」。他師承林散之、劉海粟、李苦禪、齊白石等大師,得其書畫精髓,從對技藝的追求,上升到對書理人生的領悟,為後來的精進打下堅實的基礎。書畫不分家,顏之江的油畫作品被聯合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監基金會「一帶一路」世界郵票紀念珍藏。
行書書法,筆法精湛,行筆有道,功力深厚,顏之江是顏真卿地三十六代玄孫,先祖血脈的傳承異稟天賦!八十一年磨一劍的非凡的人,所創之作皆為上乘,不愧是名家顏真卿的後代,當今書畫界的泰鬥,草書書法家的書法比比可見功力深厚,字字可見真功神韻非凡。
「思飄雲物外,詩入畫圖中」顏之江的書法真、草、隸、篆兼通,尤擅狂草。他的狂草如行雲流水,大氣磅礴,筆力雄渾流暢,又不失自然意趣,師古而不泥古。2012年的央視解放軍春晚上,顏之江登臺表演。當《滾滾長江東逝水》樂聲響起,身著白色西裝的顏之江懸空作書,揮灑自如,筆走龍蛇,一氣呵成。曲聲終了,《三國》卷首亦告完成。顏之江曾在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揚州師範大學任教,他個人認為書法是情操愛好,天資和勤奮的結合。顏之江曾出訪多個國家,為把中國的文字更好的發揚光大。他經常參加公益活動,包括殘障人士項目、紅十字會、希望工程以及軍隊基層等。方方正正的字裡,書寫著大千世界的無窮無盡。2015年6月25日,中國教育頻道《水墨丹青》欄目對顏之江先生進行過專訪。
在他看來,書畫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催人奮進。在當下,傳統文化不能丟掉,還要鞏固、弘揚、傳承,發揚光大。要做到「古為今用,融古貫今,中西結合」。
而今,已經功成名就的顏之江依然筆耕不輟,繼續自己的中國書畫之旅。他的終身理想就是「把中國的書畫和其他藝術,傳播到世界的其他角落去」。
因此,他對時下的「國學熱」持贊同態度,「中國人必須學國學」。通過普及國學,可以提高人的覺悟和修養,從而使問題迎刃而解。
在這來來往往的人生,必有跌宕起伏的人間悲喜劇。用筆,沿心法走下去,就成了書法。用墨,以書法記下來,就現了心法,行雲流水手法,騰挪跌宕人生。以字窺師,純淨超然一人。尺素之上,盡顯走龍遊蛇之態。文字之間,盡顯酈秀波美之華。素喜楷書鋼筋骨,也愛行書雲水流;若得心法兩者兼,便是人生一圓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