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與其變成貓享受別人的喜歡,不如做一個敢於面對的人

2020-10-10 還是萌新小飛飛

注意:中度劇透警告!

bilibil原文

6月18日晚,在等待了快大半年之後,動畫電影《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又作《無限》)終於在線上與大家見面了。

這是在電影《紫羅蘭永恆花園外傳——永遠與自動手記人偶》之後,時隔半年之久和大家見面的全新動畫電影。

《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由曾經製作《企鵝公路》的製作方負責製作,編劇則是大家都很熟知的岡媽(岡田麿裡)。從陣容來看應該問題不大。

確實實際觀感上,尤其是看完第一遍之後,個人認為這是一部還算不錯的治癒系純愛片。

首先說明:我是沒有任何代入去看這部影片的,至於對比什麼的,都是看完之後再做對比。

劇情設定上,女主美代(綽號「無限」)非常喜歡男主日之出,但是畢竟喜歡過度了嘛,日之出並不是特別喜歡美代,當然也不算討厭。然而美代用在廟會上那隻貓王賣給她的面具變成可愛的「太郎」之後,日之出可是對其沒有任何抵抗力,對著「美代」說出了自己內心的想法和困難,但是美代無論是不是貓身,對日之出的這些都無能為力……

美代後來給日之出寫信,結果班裡調皮的同學搶走了信並且當著全班讀了起來。雖然信中內容應該是感情真切,但是既然當著全班的面讀了,日之出自然就……美代之後變成貓跑了出去,日之出也從美代發小那裡了解到她小時候到現在充滿艱辛的心路歷程。

然而賣給美代面具的那隻貓王可是有自己的小算盤。美代怎麼也沒有想到貓王把自己的人形面具賣給了美代家的黃米粒,其實貓王是想通過這種交易,取得美代的一半壽命(奸商石錘)。還好黃米粒在和美代繼母交談中得知了繼母對黃米粒的感情。遂前往日之出處告知其事情,並開始了緊張的救出美代的情節……

美代在貓和人的交替中,逐漸明白了自己要勇敢起來,選擇逃避或者只是單方面的享受都是不合適的,大膽勇敢的說出來才是最好的選擇。當然結局也是如願以償,美代和日之出牽手了……

確實最後這段救出美代的情節和新海誠電影《天氣之子》有異曲同工之處,但是兩部影片不是同一類型的電影。《無限》是典型的純愛治癒系,影片敘事主線突出情節緊湊,轉折處看起來有些突兀實則非常平和;而且在情節設定上其實也是標準的純愛設定,因為一開始影片就已經告訴我們美代一直喜歡日之出,而且正是因為美代每天做各種不切實際的無限幻想(劇中就是經常做夢和日之出卿卿我我~)也得到綽號「無限」。

畫風呢,也是日本動畫電影的一貫畫風,既然是製作了《企鵝公路》的製作方,畫風上那肯定是可以放心的。只是音樂上個人感覺不是很好,片尾曲我覺得是出彩的地方,但是影片中還是給我一種像是《若能與你共乘海浪之上》這樣單一BGM的感覺。

最大的問題應該是翻譯上,應該是引進過程沒有經過中影吧,字幕有很多翻譯是值得商榷的。當然畢竟不是中影引進譯製的,出現這樣的問題也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想要長期做下去的話這些細節以後必須要注意。字幕的翻譯質量會直接影響影片的觀感。

當然作為一部治癒系電影,其治癒效果是合格的,劇情很催淚,當然結尾是好的。

個人最終給8分、四顆星;要是BGM能更豐富一些,而且字幕翻譯上再好一點,那就很不錯了。

看電影,講究的就是沒有代入的看,要說比較,等看完了理解透徹了再說。和《天氣之子》上映時類似,如果不帶有任何預設去看的話,這就是一部好的動畫電影。尤其是看電影看的多的各位,更應該如此。

2020.6.20日 周六

於家鄉的某個奶茶鋪子

相關焦點

  • 《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做人太累了,不如做只貓好過?
    想統計一下, 現代有多少人想變成一隻貓的?本片又名《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無限謎團的女孩電影《無限》故事主要講述的是,女主為了與喜歡的男生親近,戴上面具化身成貓一個初中生,為什麼就那麼想要嫁給初戀對象?甚至不惜戴上貓的面具,只為了和喜歡的人親近?
  • 《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想逃避現實的我們變成了貓
    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美代從貓店長那裡得到了可以變成貓的面具,變成了貓,在狹窄的石縫間躲雨。這時,日之出賢人因為沒有上補習課,出現在同一個地方,與貓久久相視。一朵煙花美美炸開,映在貓的眼瞳,成了揮之不去的風景。
  • 《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根本不懂貓!
    日劇名編劇「笨蛋節奏」大人曾經吐槽:日劇想確保票房,故事裡就要有幾個關鍵元素登場,比如,貓,少女和拉麵。這就是我為什麼越來越「討厭」貓片,因為,當下有太多日系作品用貓拉票,打著貓的旗號,卻一點也不懂貓!今天就說說這部看得我想哭的《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後文簡稱《哭貓》)。
  • 《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想哭的我摘下了貓的面具
    面具是一種偽裝和逃避的隱喻。人們喜歡貓,變成了貓之後,校門口的同學會為貓駐足,日之出時常向貓吐露煩心事。有些人是遭到討厭的、不被社會接納的,成為貓似乎是一種更好的選擇。面對不同的場景,人們學會了「表演」——一種社會生活的必備技能,面對生活的困難時要保持微笑。
  • 《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呃,看得我一言難盡
    一直喜歡看宮崎駿新海誠風格的動漫電影,畫面描繪和生活細節刻畫真的蠻吸引我的,這是喜歡看動漫的原因。《企鵝公路》(接上文影評)看了《想哭的我戴上了貓面具》以後我想哭了。女主的角色設定我覺得還行,性格設定在大大咧咧來隱藏內心的痛苦也很不錯,主要是為了表達「要敢於說出內心」的主旨吧,可前十來分鐘已經講完了啊。女主變貓時已經把自己對男主的喜愛在白天都表現出來了,以至於讓筆者感覺這感情設定太過單薄甚至是幼稚,類似於青春期小打小鬧的意思。因為最後女主對男主說出來的東西,都是她前面對男主說過的,沒啥深刻的東西也沒啥升華。
  • 影評 | 《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一個「自我逃避」的寓言
    做人太難,不如做貓吧。可能不少養貓的人都有過類似的念頭。《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中的少女美代就是被這樣的想法誘惑,險些走上徹底變成一隻貓的不歸路。影片的前半部分很容易讓人認為,這不過是一部略有想像力的少女戀愛故事。暗戀同班同學日之出的美代,在一次夏日祭中偶然獲得了一個神奇面具,只要戴上便能短暫地變成一隻小白貓。
  • 【動漫】你願意變成一隻貓,守護在愛人身邊嗎?丨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
    誰不想變成貓呢?畢竟變成貓,就可以不愁吃穿;就可以不用工作;就可以在太陽下打滾直到身上沾滿陽光的味道……更重要的是:變成貓,就可以正大光明地和喜歡的人黏在一起,看到他不會在別人面前袒露出的另一面。剛剛在昨天上線的《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又名《無限》),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個少年、少女與少女變成的貓的故事。
  • 《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成為貓永遠活下去吧!
    以《未聞花名》等作品聞名的日本劇作家岡田麿裡新作動畫電影《想哭的我戴上貓面具》預定6月5日上映,憑藉著《未聞花名》的影響力和前車之鑑,對於《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這部新的動畫漫迷們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和期待!
  • 《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
    ,用人臉面具換貓臉面具。但沒多久就後悔,但大貓不答應換回來女主變成貓,不能以人的姿態出現,在他人眼裡意味著失蹤,學校老師、好朋友及男主;家裡爸爸、後母及生母都在找她之後「女主」回來了,但並不是女主本人,而是帶上女主人臉面具變成女主的一隻貓這隻貓其實是後母養的貓
  • 《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願你身上有陽光的味道
    文/夢裡詩書不惜變為貓,也希望得到你的寵愛。《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裡對少年情愫的展現雖並不盡如人意,劇情也略顯俗套,但在這部青春與奇幻所交融的日系純愛電影裡,其仍舊會讓人在這對少男少年身上感受到青春年少時愛的熾熱與懵懂,在他們的成長中收穫治癒的力量。
  • 《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願你身上有陽光的味道
    《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裡對少年情愫的展現雖並不盡如人意,劇情也略顯俗套,但在這部青春與奇幻所交融的日系純愛電影裡,其仍舊會讓人在這對少男少年身上感受到青春年少時愛的熾熱與懵懂,在他們的成長中收穫治癒的力量。
  • 《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只因不想讓人看到我微笑背後的累累傷痕
    「要是我能變成貓就好了」,這樣的想法,大概很多人都會有吧?!但是很少有人去細思,真的變成寵物的話會是什麼樣的生活。這個夏天,日本動漫電影《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就給我們帶來了這樣一個奇幻的故事。從人貓互換的設定看影片引發的思考《無限》講的是少女美代因為戴上了貓的面具後,借著貓的樣子接近自己暗戀的男同學日之出後,得到了他的喜愛。
  • 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這部夏日"吸貓"動畫太治癒!
    《我們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見的花的名字》、[朝花夕誓:於離別之朝束起約定之花]、[知曉天空之藍的人啊]、[心靈想要大聲呼喊]...... 有著不可思議的長而又爛漫小清新的片名,只能說明"岡媽"(岡田麿裡)又來"製藥"了。 她擔任編劇的最新作品[無限](又名[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正是一粒"治癒藥"。
  • 《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變成貓咪去見你,2020年治癒系列!
    日本動畫電影《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 》中文預告,電影已於18號18:00登陸各大視頻平臺,與Netflix全球同步播出。本片主要講述了綽號「無限」的女生笹木美代偶然間得到了一副只要戴上就可以變身為貓的面具從而展開了一段奇幻經歷,化身有著太陽味道的可愛貓咪「太郎」的美代,她與賢人加深了交流逐漸走進了彼此的內心,但明明只是為了更加靠近心上人,可自己與貓之間的邊界卻變得越來越模糊。這部動畫電影由著名日本動畫導演佐藤順一和柴山智隆執導,腳本家岡田麿裡負責劇本。
  • 《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神經質」少女變貓後,打破幻想,收穫愛情
    另一個名稱《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也透露出了電影故事發生的緣由。影片從無限「為何[想哭]——為何戴上貓面具——之後怎樣發展」的故事線路,描繪了家庭和學校對無限造成的影響,解釋了種種選擇背後的原因。「貓面具」,就像是我們和現實暫時告別距離的「電影院」,像一個小小「烏託邦」的代名詞。
  • 【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無限》少女變貓尋愛百度雲已更新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日本動畫電影【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喜歡看日本動畫的同學應該都入過「岡媽」岡田麿裡作品的坑。她擔任編劇的經典作品有不少,《未聞花名》《龍與虎》《放浪男孩》《花開伊呂波》。情感細膩治癒,猛男看了都萌化。岡媽的作品大多情感細膩,或治癒或虐心,引人共鳴。其中最出名的應該是《未聞花名》,簡直就是催淚炮彈。
  • 《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面具
    當我一看到這部電影的名字叫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就讓我不由自主的點它進去看。這部電影映射了很多現實生活中無奈,面具下的我是真實的,沒有面具的我是虛假的。到底應該戴面具活著還是不戴面具堅強的活著?我處在一個戴著面具努力生活的環境裡,我該不該去掉面具活一個屬於自己的人生。是是非非、對對錯錯真的很難選擇。
  • 《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做真實的自己吧
    #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有的物種天生就會表達自己的情緒 感受或者需要 比如貓 他們會表達自己對於主人的喜歡和被需要 他們會喵喵的叫 即使我們聽不懂他們的語言 但我們也會愛撫他們有的物種卻天生就不會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或許是後天的) 比如人 我們不知道如何愛或是被愛 我們總是很難直接去表達自己的愛 感受和喜歡 需要或者被需要 我們會害怕或者恐懼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想要的回應 因為有了期望會害怕帶來失望
  • 《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當貓有風險,變貓需謹慎
    做人這麼辛苦,要是能過上寵物貓那種整天無憂無慮、不愁吃喝的貓生就太幸福了吧。這樣的「絕美」設想就發生在了女主美代身上,美代性格有些古怪孤僻,但從來不掩飾自己對男主日之出的心意,還想方設法地搞怪來吸引這個少年的注意。可日之出看起來並不喜歡她,甚至還有意無意地忽視她,這就讓美代很沮喪。
  • 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未聞花名作者新作,少女為愛情變成了貓
    《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是一部奇幻類的愛情故事動畫,它的編劇是《未聞花名》的岡田麿裡,而導演則是《美少女戰士》的佐藤順一以及吉卜力出身的柴山志龍。本作更是被網飛爸爸看中,如今已經上架並且由28種語言獨家配音,可以說是一部配置相當高的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