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演奏家:中國樂團出國要帶好作品別搞大雜燴

2021-01-09 央視網
旅美演奏家:中國樂團出國要帶好作品別搞大雜燴

原標題:

  在剛剛結束的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美國巡迴演出中,旅美琵琶演奏家吳蠻演奏的美國作曲家盧·哈裡森為琵琶創作的《琵琶與弦樂隊協奏曲》,成為巡演中受關注的獨特作品。雖然這部作品創作於20年前,吳蠻與芝加哥交響樂團憑藉這部作品獲得過格萊美最佳獨奏與樂隊獎,過去也多次與外國樂團合作,但帶著這部作品與中國樂團合作巡演還是第一次。在和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巡演結束時,吳蠻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中國樂團出國演出有很多,一定要帶好作品出來,才會有影響受關注,我最怕的就是什麼樣的作品都擱在那裡,像個大雜燴。」

  美國人寫的「琵琶入門曲」

  北青報:演奏這部作品什麼感覺?

  吳蠻:這個作品是非常難的作品,琵琶部分都是單音。最難就是單音,怎麼讓單音彈出來讓人覺得有意思,這就是特別的考驗。其實,盧·哈裡森寫的時候給我的譜子看到的就是單音,沒有任何琵琶的指法在上面,所有的指法都是我自己設計的。這個作品笛子也可以吹,吉他也可以彈,任何樂器都可以,他就講:「這個就給你了,你怎樣把它演奏成像琵琶的曲子。」

  北青報:西方觀眾對這部作品怎麼看?

  吳蠻:從西方觀眾來講,我覺得是一個特別好的聽中國樂器入門的範本,很多觀眾沒有聽過琵琶,聽了這首以後,他就有興趣了,覺得很有意思,尤其美國中部很少有其他國家的傳統音樂在那邊演出,有時候我跟當地樂團演出,觀眾會上來講:「特別好聽。」而且跟弦樂彈撥,有幾段很漂亮的,所以我覺得是一個非常好的介紹中國樂器的作品。對中國觀眾來講又是一個很新鮮的作品,和中國作曲家寫出來的東西,和平常聽到的東西不一樣,過去我們猜想琵琶協奏曲是那個樣子的,它完全相反,這其實是很有意思的音樂語言,兩種文化結合的表現。

  帶中國作品要深思熟慮

  北青報:您怎麼看這次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帶了這麼多中國作品巡演?

  吳蠻:我覺得特別好,帶中國作曲家的作品,趙季平老師、陳其鋼老師的作品是特別有意義的。這是必須的。陳老師的《亂彈》,我坐在觀眾席裡,周圍的外國朋友包括新澤西州交響樂團的總監,都說這個作品好。大家都聽到了,這個作品沒聽過,風格與過去聽到的中國作品太不一樣了,跟貝多芬和現代當代的作曲家都很不一樣,有中國的元素在裡面,很多人問我那些民族打擊樂是什麼,覺得聲音很特殊,把中國戲曲的元素也帶出來了,這個作品特別成功,很成熟。

  北青報:您對中國樂團出國演出帶中國作品有些什麼建議嗎?

  吳蠻:建議就是要帶好的東西出來,千萬別帶差的,因為過去有些樂團出國帶出去差的東西太多了,有時候讓人看得哭笑不得。所以,一定要帶好的東西,你才能真正進入交流的層面。所謂「好」其實很難界定,但是你帶什麼樣的曲目,你真的是要經過深思熟慮的。我覺得這次確實是考慮很久了,帶出來的都是有一些意義在裡面的作品。我最怕的就是什麼樣的作品都擱在那裡,像個大雜燴。我覺得中國樂團出國帶出來的東西一定要有特色,經典音樂出來也好,傳統民樂團出來也好,一定要有傳統好的東西。我明年3月帶陝西老腔出來,將在美國12個城市巡演,很多音樂廳都要,要帶就帶真正傳統的。過去有些樂團出國演出演奏曲目是沒有考慮過,亂七八糟就帶過來了,而且找一個地方就演了,也沒有什麼影響,觀眾也沒有,就是找一些中國觀眾來觀看,為了做什麼而做什麼,其實挺可惜的,浪費了音樂家的才能,浪費了機會。如果真正好好想想就帶一些好的東西。

  文/記者 倫兵 攝影/王小京

相關焦點

  • 中國愛樂樂團大提琴演奏家張集老師帶你了解大提琴
    ▲張集老師與中國愛樂樂團的同事們弦樂四重奏演奏家:張集、張建立、姜帥、徐文超(從左至右)小編:您認為學習大提琴最難攻克的是什麼?同樣的一把琴在不同人的手裡會發出不同的聲音和音色,如何才能把琴的聲音和音色發揮出來,是需要長時間的基本功練習和自己用耳朵聽自己的聲音,要自己去給自己提要求。如果自己聽自己拉琴的聲音都不覺得好聽,別人怎麼會覺得好聽呢。所以說:在拉琴的時候應該多聽多想,只有提高對自己的要求,水平才會提高。
  • 【享樂現場】從中國小提琴演奏家陸威演奏的艾爾加《b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中我聽到了艾爾加要的精緻與激情
    他對這部作品很滿意,於1834年在倫敦親自首演。同時,他乘興委託柏遼茲創作了中提琴協奏曲《哈羅爾德在義大利》。下半場的艾爾加《b小調小提琴協奏曲》是我最期待的。這首協奏曲,中國還是有不少小提琴演奏家演奏過。1986年,臺灣小提琴演奏家胡乃元與上海交響樂團在上海演出過。
  • 中國愛樂樂團攜手法國豎琴演奏家梅斯特開始2018年的首場樂季音樂會
    2018年1月20日,中國愛樂樂團在中山公園音樂堂舉行了2018年的首場音樂季交響音樂會。中國愛樂樂團常任指揮夏小湯將執棒本場音樂會。在音樂會上半場,來自法國的明星豎琴演奏家夏維耶·德·梅斯特與中國愛樂樂團豎琴首席、青年豎琴演奏家郭悅合作演出埃利亞斯·帕裡什·阿爾瓦斯的雙豎琴協奏曲;此外,梅斯特還將演奏弗朗索瓦-阿德裡安·布瓦爾迪厄的C大調豎琴協奏曲,這也是音樂史上最著名的豎琴協奏曲之一。      音樂會的下半場,指揮家夏小湯帶領關注走入法國音樂的奇妙世界。
  • 山東歌舞劇院民族樂團演奏家系列之古箏與樂隊《黎之引》
    作品在德國、法國、荷蘭、瑞士、美國、英國、日本、新加坡及臺灣、香港、澳門等地公演,受到好評。作品《漂》《綠洲》等在國內音樂評比中獲獎;歌劇《雷雨》獲2001年「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優秀創作獎,2007年第八屆中國藝術節「文華音樂創作獎」。音樂劇《五姑娘》獲2004年第七屆中國藝術節「文華大獎」和「文華音樂創作獎」。
  • 山東歌舞劇院民族樂團演奏家系列之二胡、薩塔爾與樂隊《花兒...
    湖南省演藝集團藝術顧問,湖南省歌舞劇院民族樂團藝術總監,首席指揮。原上海民族樂團藝術總監、首席指揮,並於2005年至2014年間同時兼任樂團團長。1985年在北京指揮中央音樂學院青年民族樂團率先推出民族音樂會,首開民族樂隊演奏現代作品之先河,對中國民族音樂的現代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 福利 | 荷蘭女王出國訪問,竟總喜歡帶上這群人…
    說起追星,我們迷妹都是一個樣子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私下裡不定時看偶像照片,欣賞idol作品2、逢人就想安利,想要把idol的好,跟全世界分享因為他真的(樂團成立於1899年,成員有來自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的木管和銅管聲部演奏家,有來自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學院木銅管系教授,基本上就是把各個地方的優秀人才拉到一起組隊,從此奠定了歐洲最頂尖管樂演奏水準的基礎
  • 山東歌舞劇院民族樂團演奏家系列之笛子協奏曲《湘》
    作品在德國、法國、荷蘭、瑞士、美國、英國、日本、新加坡及臺灣、香港、澳門等地公演,受到好評。作品《漂》《綠洲》等在國內音樂評比中獲獎;歌劇《雷雨》獲2001年「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優秀創作獎,2007年第八屆中國藝術節「文華音樂創作獎」。音樂劇《五姑娘》獲2004年第七屆中國藝術節「文華大獎」和「文華音樂創作獎」。
  • 【青年演奏家第五期:泉州市南音樂團笛簫演奏家陳特超】
    畢業以後,師從著名簫笛演奏家陳強岑(阿四)系統學習簫笛,並傳承了陳強岑老師研製的加鍵高、中、低音簫和八孔綠檀簫的演奏和製作。自1999年9月進入泉州南音樂團工作以來,出訪了新加坡、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和港澳臺地區。參與了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泉州南音》資源資料庫的錄製工作。2014年在福建省第八屆青年演員比賽中,演奏南音洞簫《鷓鴣飛》,獲得金獎。
  • 中國著名的十大竹笛樂器演奏家
    趙松庭俞遜發,笛子演奏家,上海民族樂團一級演奏員。俞遜發張維良,笛簫演奏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學院國樂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中國音樂學院國樂系主任、北京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竹笛專業委員會會長、華夏室內樂團團長、中國音協管樂研究會副會長、南京東南大學名譽教授
  • 新加坡華樂團演奏家傾情演繹《家》,用琴聲與歌聲傳遞溫暖
    新加坡華樂團三位演奏家俞嘉、許徽、馬歡再度攜手,自編、自導、自演MV,用自己的語言詮釋新加坡愛國歌曲「家」。再大的風雨只要有家都可以安然度過,風雨之後一定會再現彩虹。演奏家們謹以此片獻給共同的「家」——新加坡華樂團以及戰鬥在抗疫前線的英雄們!新加坡華樂團琵琶首席,1997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
  • 荷蘭女王出國訪問,竟總喜歡帶上這群人……
    畢竟2、逢人就想安利,想要把idol的好,跟全世界分享因為他真的(樂團成立於1899年,成員有來自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的木管和銅管聲部演奏家,有來自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學院木銅管系教授,基本上就是把各個地方的優秀人才拉到一起組隊,從此奠定了歐洲最頂尖管樂演奏水準的基礎
  • 從成都走向國際舞臺,單簧管演奏家王弢要帶家鄉觀眾「從貝多芬出發」
    熱演正酣的第26屆蓉城之秋成都國際音樂季,也將在10月24日迎來《從貝多芬出發》王弢單簧管獨奏音樂會,成都走向國際舞臺的單簧管演奏家王弢,將和搭檔、旅德鋼琴家沈通,從古典音樂重量級人物貝多芬開始,在城市音樂廳帶樂迷體味「樂聖」的偉大,親近古典音樂的魅力。
  • 單簧管演奏家王弢帶你從貝多芬出發,開啟一場美妙的音樂之旅
    )、  蘇黎世室內樂團合作演出  曾擔任  2019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中國器樂電視大賽》總決賽評委  《我要上春晚》節目推薦官帶我們進行一場美妙的音樂之旅  單簧管演奏家-王弢  自11歲起活躍於國內外舞臺,曾與中國愛樂樂團、北京交響樂團、杭州愛樂樂團、中國青年交響樂團、哈爾濱交響樂團、四川愛樂樂團、中央音樂學院交響樂團、深圳愛樂交響樂團等樂團合作演出。
  • 琵琶演奏家趙聰出任中央民族樂團團長
    2月3日,文化和旅遊部人事司正式宣布中央民族樂團新任領導任命,琵琶演奏家趙聰被任命為中央民族樂團團長
  • 古典吉他演奏家楊雪霏 中國作品集《中國素描》8月7日由DECCA發行
    古典吉他演奏家楊雪霏 全新中國作品專輯《中國素描》活躍在國際舞臺上的古典吉他演奏家楊雪霏在全新中國作品專輯《中國素描》中,採集中國古曲、民間小調,乃至全新創作的當代作品。,但苦於中國吉他作品少之又少, 所以楊雪霏也開始親自上手改編,1999年她的第一張專輯裡就收錄了她改編的第一首中國作品《彝族舞曲》。
  • 排簫演奏家——張中立
    張中立,被譽為臺灣排簫王子,從小學習中國竹笛和西洋長笛。與排簫結緣則是因為影片《美國往事》中的經典配樂《 Cockey's song》。1986年畢業於臺灣藝術專科學校(現已改名臺灣藝術大學),在校期間曾多次代表臺灣地區赴美國、歐洲和亞洲多個國家表演;1988年進入臺灣國樂團擔任笛子演奏,樂團也多次安排張中立發表作曲家的新作品、並多次舉辦個人多項管樂器之獨奏會;1994至1999年任教於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
  • 西班牙小提琴演奏家劉菁做客陌陌 帶網友走進西方歌劇世界
    (原標題:西班牙小提琴演奏家劉菁做客陌陌 帶網友走進西方歌劇世界)
  • 2021新音樂室內樂團頂尖演奏家帶你一次聽遍世界經典!
    國家一級演員,現任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助理首席,是中國最優秀的小提琴演奏家之一。自幼學習小提琴,師從嚴福保,劉培彥,黃曉芝。曾公派至日本東京交響樂團工作學習,被評為中國文化部優秀專家,並受聘為國家藝術基金評審專家。西鐵城(Citizen)「百芯百匠」中國匠心藝術家。
  • 著名揚琴演奏家張高翔、精彩演繹《昭君怨》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團長、廣東潮陽穀饒鎮人
    精彩導讀:張高翔    揚琴演奏家,廣東潮陽穀饒鎮人,從小學習潮州音樂,1978年考進廣州音樂學院附中,1984年畢業後考進中央音樂學院本科,1988年畢業後,到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工作,直到現在。        他獲評中國國家一級演員的正高級職稱,現在是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團長。        他的愛人:中國國家一級演員姜克美(胡琴演奏家)是他中央音樂學院的同班同學,二人是1988年畢業,並同時考進中國廣播民族樂團。       「藝術源於生活,是人生感悟的一種提煉與提升。
  • 曾誠:中國愛樂樂團首席、中國愛樂-青少年交響樂團導師
    這首作品創造性地將所有樂器中最有旋律性,而又最富於變化的小提琴和大提琴作為主奏樂器,而兩個樂器、樂隊之間的競奏的配合,不僅技術要求很高,也需要獨奏家之間非常好的默契,才能做到同步。曾誠,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國家一級演奏員,中國愛樂樂團首席,中國愛樂-青少年交響樂團導師。音樂在曾誠的生命中就如呼吸一樣,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