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在剛剛結束的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美國巡迴演出中,旅美琵琶演奏家吳蠻演奏的美國作曲家盧·哈裡森為琵琶創作的《琵琶與弦樂隊協奏曲》,成為巡演中受關注的獨特作品。雖然這部作品創作於20年前,吳蠻與芝加哥交響樂團憑藉這部作品獲得過格萊美最佳獨奏與樂隊獎,過去也多次與外國樂團合作,但帶著這部作品與中國樂團合作巡演還是第一次。在和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巡演結束時,吳蠻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中國樂團出國演出有很多,一定要帶好作品出來,才會有影響受關注,我最怕的就是什麼樣的作品都擱在那裡,像個大雜燴。」
美國人寫的「琵琶入門曲」
北青報:演奏這部作品什麼感覺?
吳蠻:這個作品是非常難的作品,琵琶部分都是單音。最難就是單音,怎麼讓單音彈出來讓人覺得有意思,這就是特別的考驗。其實,盧·哈裡森寫的時候給我的譜子看到的就是單音,沒有任何琵琶的指法在上面,所有的指法都是我自己設計的。這個作品笛子也可以吹,吉他也可以彈,任何樂器都可以,他就講:「這個就給你了,你怎樣把它演奏成像琵琶的曲子。」
北青報:西方觀眾對這部作品怎麼看?
吳蠻:從西方觀眾來講,我覺得是一個特別好的聽中國樂器入門的範本,很多觀眾沒有聽過琵琶,聽了這首以後,他就有興趣了,覺得很有意思,尤其美國中部很少有其他國家的傳統音樂在那邊演出,有時候我跟當地樂團演出,觀眾會上來講:「特別好聽。」而且跟弦樂彈撥,有幾段很漂亮的,所以我覺得是一個非常好的介紹中國樂器的作品。對中國觀眾來講又是一個很新鮮的作品,和中國作曲家寫出來的東西,和平常聽到的東西不一樣,過去我們猜想琵琶協奏曲是那個樣子的,它完全相反,這其實是很有意思的音樂語言,兩種文化結合的表現。
帶中國作品要深思熟慮
北青報:您怎麼看這次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帶了這麼多中國作品巡演?
吳蠻:我覺得特別好,帶中國作曲家的作品,趙季平老師、陳其鋼老師的作品是特別有意義的。這是必須的。陳老師的《亂彈》,我坐在觀眾席裡,周圍的外國朋友包括新澤西州交響樂團的總監,都說這個作品好。大家都聽到了,這個作品沒聽過,風格與過去聽到的中國作品太不一樣了,跟貝多芬和現代當代的作曲家都很不一樣,有中國的元素在裡面,很多人問我那些民族打擊樂是什麼,覺得聲音很特殊,把中國戲曲的元素也帶出來了,這個作品特別成功,很成熟。
北青報:您對中國樂團出國演出帶中國作品有些什麼建議嗎?
吳蠻:建議就是要帶好的東西出來,千萬別帶差的,因為過去有些樂團出國帶出去差的東西太多了,有時候讓人看得哭笑不得。所以,一定要帶好的東西,你才能真正進入交流的層面。所謂「好」其實很難界定,但是你帶什麼樣的曲目,你真的是要經過深思熟慮的。我覺得這次確實是考慮很久了,帶出來的都是有一些意義在裡面的作品。我最怕的就是什麼樣的作品都擱在那裡,像個大雜燴。我覺得中國樂團出國帶出來的東西一定要有特色,經典音樂出來也好,傳統民樂團出來也好,一定要有傳統好的東西。我明年3月帶陝西老腔出來,將在美國12個城市巡演,很多音樂廳都要,要帶就帶真正傳統的。過去有些樂團出國演出演奏曲目是沒有考慮過,亂七八糟就帶過來了,而且找一個地方就演了,也沒有什麼影響,觀眾也沒有,就是找一些中國觀眾來觀看,為了做什麼而做什麼,其實挺可惜的,浪費了音樂家的才能,浪費了機會。如果真正好好想想就帶一些好的東西。
文/記者 倫兵 攝影/王小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