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舞蹈藝術家楊麗萍發了一個日常生活視頻,被網友嘲「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是沒一個兒女」隨即引起熱議,李若彤、戚薇、陳數等女星紛紛發文表達自己的態度。
此時出現了幾個問題:
就像陳數說的「女人的價值就是用來生兒育女的嗎?」
何為成功?
為何用生育與否來判斷一個女人是否成功呢?
這讓我想到了我們小學時候學的「盲人摸象」,這個故事人人懂,然而往往是「初讀不懂文中意,再讀已是書中人」。
楊麗萍事件,我覺得可以用「盲人摸象」揭開其中朦朧的面紗。
我們再重溫一下&34;的小故事:
從前,有四個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麼樣子,可他們看不見,只好用手摸。
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齒,他就說:「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個又大、又粗、又光滑的大蘿蔔。」
高個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對,不對,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
另一個大叫起來,「你們淨瞎說,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來矮個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
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卻嘟嚷:「唉,大象哪有那麼大,它只不過是一根草繩。」原來他摸到的是大象的尾巴。
四個盲人爭吵不休,都說自己摸到的才是大象真正的樣子。
而實際上,我們都知道,他們一個也沒說對,因為以偏概全。
但是,當我們真正置身於當局者中時,也往往會堅持自己的所見所聞,堅持自己的主觀臆想,不知不覺也會成為盲人中的一員。
細細分析」盲人摸象「,四個盲人的背後隱藏著兩種深意:
高個子和矮個子的層次關係以及四個盲人的片面觀。
曾經看到過這麼一句話:
」和不同層次的人交流是一種漫長的無奈,和不同層次的人爭辯是一場無謂的消耗,未曾經歷,不曾經驗。「
高個子和矮個子,身高寓意著不同的人生高度,每一階段的人生都有各自的風景,就像一個人站在2樓看樓下和在20樓看樓下,雖然是一樣的環境,但是站在2樓和20樓看到的是不一樣的,或許在2樓你看到的是垃圾,在20樓你看到的卻是綠茵。
從你的角度看,你看到的是垃圾,是事實,但不能因此而否決了美好的環境,綠茵叢中,你只看到了垃圾,卻沒有看見滿屏的美景。
蔣方舟說過這麼一句話:
」你不讀書,你的三觀就是由身邊的七大姑八大姨決定的。「
也就是說,你說的話,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如今的生活狀態以及身邊親友的三觀。
如果你在婚姻中幸福美滿,也擁有自己的事業,那麼,你看待一件事,對待一個人時,就會用一種積極樂觀、充滿正能量的心態;反之,就是消極,負面的。
所以在層次關係中,不止每個人的人生高度不一,每個人所處的環境也不盡相同。就像1000個人看日出,在山頂上、半山腰、山腳下看,風景是不一樣的,所在的環境也不一樣,不能以偏概全。
人與人之間,很多時候,很難理解,關鍵原因在於,我們習慣從自己的坐標體系出發,去推測、揣摩、評價甚至抨擊別人,卻完全忘了,別人也有一個與自己完全不同的坐標體系。
放不下自己的坐標體系,難以得到理解,反而更容易以偏概全。
回到楊麗萍事件,說楊麗萍沒有生育兒女就是失敗,源於評論者自己生育了兒女,從自己的主觀臆想出發,從自己的經歷和制高點去評論別人,覺得對方沒有生育就是失敗,不就是盲人摸象中盲人的例子嗎;就像在2樓看樓下,看到的只是垃圾,看不到綠茵;也像山腳下看日出一般。
我覺得,困住一個女人的從來不是年齡,而是格局和觀念。
女人的自我價值並不需要通過生育來體現,女人不是生育工具,生孩子是一種選擇,而不是義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也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每個人對人生觀和價值觀都不一樣,還是不要用自己的主觀臆想抨擊別人,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所以,別拿自己的尺子丈量別人。
「盲人摸象」的結論人人都知道: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就會得到不同的結論,看問題的角度位置不同,得出的結果也不同,但不要深陷其中而不自知。
在評論一個人、一部電視劇或一種社會現象時,不要因為只看到局部就下結論,沒有絕對的成功,沒有完美的人,學會尊重每個人的選擇和 人生,也是一種自我尊重。
作者:落葉談情 原創作品 抄襲必究
圖片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