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間的娛樂圈沒有如今這麼混亂,演員也就那麼幾個。
導演選角的條件也很簡單:適合。
只要你與角色能高度貼合,那就算沒那麼出名也會讓你出演,所以這也是早年間的影視劇大多數都成為了經典的原因。
但隨著進入娛樂圈的藝人越來越多,一眾導演選角的條件就從「適合」變成了「有流量」。
只要你流量夠大,就算不會演戲也會讓你大概率出演。
在這個背景下,就產生了一部部的爛片,仿佛現在大多數的戲都是靠某藝人的人氣撐起來的,劇情反倒成了最沒用的東西。
只要錢到手了,管你是否愛看。
但凡事都有例外,也有影視劇在開播之前便不被看好,甚至還被網友預測是爛片,但是之後卻成了爆款。
我不知道別人怎麼認為,但我卻被「真香」真理結結實實的打了兩巴掌。
我看過的戲並不是很多,但這兩部戲卻讓我印象深刻,第二部甚至已經衝出了國門,在東南亞都甚為流行。
《延禧攻略》和《陳情令》。
當初這兩部片在開播之前,口碑並不是很好,但是當定妝照流出後,眾多網友還是忍不住的高呼:真香。
其實《延禧攻略》在播出以前就受到了非常大的爭議。
首先這部劇的監製是於正,當年於正可是整個娛樂圈鼎鼎大名的「雷劇製造者」。
雖然不知道說此話的人有什麼依據,但網上對於他的質疑聲可不是一般的大。
拋開於正這一因素不說,還有一個因素的存在,以至於讓《延禧攻略》從圈內到觀眾都不被看好。
「演員陣容不夠強大。」
儘管聶遠、秦嵐、佘詩曼等人的名氣很大,但不可否認的說,這部劇真的沒有一線流量明星壓陣。
而這種情況與如今的影視劇相悖而行。
(不是說流量明星就可以拍出好劇,但如今的影視劇都是這樣。)
再加上當時「清宮劇」的泛濫,更讓觀眾產生了膩煩的心理。
所以當時這部劇在沒有播出之前,觀眾們都本著吐槽的想法關注著這部劇。
但當《延禧攻略》的定妝照流出後,著實驚豔了眾多網友。
首先是劇中各嬪妃的頭飾,什麼階級應該戴什麼花都經過導演組反覆的鑽研。
其次是這些首飾的製作,全都是由國家認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人,與工作室的人手工製作。
就連嬪妃們手裡拿的扇子,都是他們一針一線勾芡出來,而不是機器統一製作。
再加上當時劇照有「神級」濾鏡加持,把皇家的莊嚴全都體現了出來,也激發起了廣大觀眾的好奇心。
其實有關於「令妃」的影視劇本就不多,在我的印象裡上部劇還是《還珠格格》,這就又有了稀缺性。
再加上曲折迴蕩的劇情,加上孽緣等人的演技,僅僅讓人看了一集便深陷其中。
我永遠忘不了富察皇后從宮牆上跳下的一幕,當時她的那篇獨白不知讓多少人淚目。
本不爭不搶,卻無奈被捲入後宮的漩渦,甚至還連累了自己的兩個孩子,她內心的痛又有誰可知?
儘管飾演「令妃」的吳謹言之後備受爭議,但不得不說,《延禧攻略》在那年暑假,成為了當之無愧的收視之王。
《陳情令》是根據小說《魔道祖師》而改,作為當年的大IP,《魔道祖師》收穫了一大批的粉絲。
之後改編的同名動漫,也受到眾多《魔道》粉的熱捧。
按理說《陳情令》首先劇情在線,其次王一博、肖戰等人又都是流量明星,不可能會不受歡迎。
但事實卻是它在開播之前卻受到很多粉絲的質疑,甚至是抵制。
原因無他,因為當時由動漫或者小說,而改編成電視劇的情況有很多,比如《鎮魂街》、《鬥破蒼穹》。
但這些劇毫無例外,全都撲街,成為了民眾心目中的爛片。
所以作為「魔道粉」,他們希望能守得住自己內心的淨土,其實也是怕《陳情令》會步前面幾部作品的後塵。
但當《陳情令》播出後,卻意外的成為了「爆款」。
劇中不但將小說中的情景完美呈現了出來,而且還在小說的基礎上增加了點內容。
這些內容既增加了影視劇的觀看性,又沒有那麼突兀。
而肖戰與王一博的演繹,更是此片的點睛之筆。
尤其是肖戰,將「魏無羨」的無奈與悽涼完美的演繹了出來。
不知道有多少人為他手拿「陳情」,與全門派為敵的場景而大呼過癮。
此部劇的火爆不必多說,它不光在國內,就連東南亞的國家都對《陳情令》讚不絕口,而那喚作「陳情」的笛子,更是在某寶受到了追捧。
而肖戰和王一博,因此劇更是紅到發黑。
其實這兩部劇也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主演都因為影視劇而一夜爆紅。
毋庸置疑,他們是幸運的,但沒有誰的幸運能憑空而來。
眾人都只知道他們因一部劇而走上了人生的巔峰,但卻很少有人他們為此付出的努力,留下的汗水。
沒有誰天生就能一帆風順,凡是成功的人無一沒有過全力以赴的努力和堅持。
而這,是偶然也是必然。
註:原創不易,抄襲、洗稿必將深究。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果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