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RX580顯卡終於上市了,相信A卡粉絲們在等不及VEGA的情況下已經搶先入手嘗鮮,當然也有抱著觀望態度的童鞋以及苦等VEGA的,不管咋說,反正RX580我已經到手了,今天找來幾款主流遊戲測測它的性能再說,不過,在測試之前我得先把機器裝起來。
裝機詳細配置:
CPU:Intel i7-7700K散片
主板:微星Z270 MPOWER GAMING TITANIUM
內存:金士頓HyperX Fury DDR4 2400 32G套裝
硬碟:三星PM951 512G SSD
顯卡:XFX RX580 8G 黑狼進化
機箱:be quiet! DARK bbse PRO 900
電源:EVGA 1000 G2 1000W
散熱:微星CORE FROZR L
下面簡單介紹下裝機的配件:微星Z270 MPOWER GAMING TITANIUM是上一代Z170A MPOWER GAMING TITANIUM的升級版,外觀上也非常相似,同樣是銀白色PCB,銀黑配色風格,I/0上蓋一直延伸到音頻電路的位置。主板使用標準ATX板型,9個裝機孔。
供電方面使用11相供電設計並用上了鈦金電感和黑金電容,用料雖然不及旗艦XPOWER系列但也堪稱豪華。
3條PCI-E 3.0 X16插槽支持雙路SLI和三路交火,網卡是Killer E2500,音頻部分使用了雙音頻晶片的第四代音皇技術,左右聲道PCB分層外加音頻電容。值得一提的是,PCI-E 3.0 X16插槽全部採用了金屬護甲,主要是防止插槽損壞,另外也能減少電磁幹擾。
此外主板還提供了3個M.2接口,其中第一跟第三條支持PCI-E 3.0 X4和SATA 6Gb/s兩種規格,而中間一條只支持PCIE通道,三個接口可組M.2陣列,帶寬最高96Gbps。
中間的一條M.2插槽自帶了金屬護蓋,可以降低M.2 SSD的運行溫度,避免過熱降速甚至掉盤。
主板上自帶電源開關和重啟還有GAME BOOST旋鈕,方便裸機超頻。
內存插槽也帶了金屬屏蔽罩,最高支持64G DDR4-4000+(OC)內存。
後置I/O接口提供了CMOS清除按鈕,超頻失敗可以直接重置,不用打開機箱。
主板加入了U.2接口,而SATA Express接口已被拋棄。
MPOWER主板的另一大特色就是自帶金屬背板,除了提升顏值之外還增加更大與更重的顯卡與CPU Coolers的承受力度,好看又實用。
背面可見主板使用6層PCB。
手上這款XFX RX580 8G 黑狼進化顯卡跟上一代的RX480對比變化不大,畢竟RX580隻是RX480的升級版馬甲,但據說提升了工藝,頻率也有所提高,而這些改進直接帶來了性能的提升。
顯卡側面自帶LOGO信仰燈,8+6pin供電這下讓人放心了,不用擔心會從主板偷電。
輸出跟RX480一樣是3*DP+DVI+HDMI。
全金屬背板,提升顏值也能輔助散熱。
這款顯卡的一大特點就是風扇支持免工具拆卸,清潔維護十分方便。
內存來自金士頓HyperX Fury DDR4 2400 32G套裝,單條16G設計。
這個系列銷量一直很好,穩定性和兼容性都不錯。
為了顯出B格,散熱器跟主板選了相同的品牌,微星CORE FROZR L由利民代工,做工和用料都挺猛,就是價格有點高,入手需要信仰。
下面開始裝機了,先裝好CPU和散熱器扣具。
裝上風扇之後再裝好內存。
為了享受M.2保護蓋的散熱福利,我把SSD裝到中間的插槽。
拔掉散熱片背面的膠紙上緊螺絲即可。
機箱來自德國品牌be quiet! DARK bbse PRO 900,旗艦級產品。頂部、前面板和底部都用上了金屬拉絲工藝。
機箱使用靜音設計,面板背面有吸音棉。
走線步驟就省略了,直接上成品圖。
下面進圖測試環節,先上<a href="http://xiazai.zol.com.cn/detail/28/278220.shtml" addhitevent('bookcontent2prodetail',="" '',="" 'http:="" xiazai.zol.com.cn="" detail="" 28="" 278220.s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51, 51, 51);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GPU-Z截圖。
遊戲方面選了幾款目前最熱門的,《守望先鋒》當然少不了,直接開4K解析度最高特效跑跑看。
結果讓人高興,開垂直同步全程60幀妥妥的,非常流暢。
接下來試試前段時間朋友都在玩的《生化危機7》。
依然是4K解析度,開垂直同步,特效等級就用遊戲推薦的好了,具體設置請見下圖。
最然不是最高特效,然而4K解析度下能穩跑60幀實在不錯。
下面試試顯卡殺手級的《巫師三》,4K解析度完全不敢想,先試試1080P吧,直接開最高特效。
遊戲全程徘徊在50幀左右,還是比較流暢,想要跑滿60幀的話需要降低一級特效。
最後測試的《古墓麗影:崛起》,這款遊戲自帶Benchmark程序,測試方便多了,設置高特效,下面分別測試4K、2K和1080P解析度的幀數。
首先測試4K解析度,平均35幀左右,只能說能玩,算不上流暢。
降低到2K解析度之後流暢度有很大提升,整體上升到60幀以上。
1080P解析度就更加輕鬆了,90幀以上妥妥的。
總結:由於時間有限,這次只能測試幾款熱門的遊戲,希望這些測試數據能給大家一些參考,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