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誠儒在接受《南都娛樂》的採訪時坦言,他已經不去這個節目了。 也就是說,他在錄製完後面幾期的節目後就中途退出,不再出現。
難怪他這幾期節目與郭敬明達成「和解」,原來是準備撤退,不想再過多爭執。
看到這個消息我喜憂參半。
喜的是,李誠儒終於不用艱難地坐在那個位置上,被四個抱團的導演加一個主持人擠兌。 想說真話還要揣度一下分寸,受氣不說,最後還裡外不是人。
憂的是,這個節目已經變味了,決定學員是否能晉級的標準不再是演技,而是市場和流量,目的也很明顯:捧新人。
出演作品的好壞也不能直接評論,導演們下場指導出來的作品就圖一個互相吹捧。 拍得好就是導演指導得好,拍得差,即使再爛也是劇本和演員不成熟的問題,和導演無關。
這不再是比拼演技的綜藝,倒像是表面一片祥和,實則貌合神離的修羅場。
很多人跑來和我說,綜藝節目嘛,都有劇本的,不必當真。 我從一開始就強調過,其他人可能會被節目組有意安排一下,但李誠儒絕對沒有劇本。 看完這段10分鐘的採訪視頻就知道我說得一點也沒錯。他說話,是真的剛!
他的態度並不是給人那種居高自傲,指手畫腳的感覺,而是想說就說,無懼無畏,就事論事。 主要意思,有以下幾點:第一,身邊的同學朋友對他說的話有很大的爭議,他來第二次參加這個節目本來就心情複雜,特別忐忑。很多身邊的同學朋友們都提醒他,在節目裡應該圓滑點,學著不得罪人,少說話。
為此他矛盾糾結過。
說?還是不說?這是個難題。
他也覺得朋友們說得沒錯,能少說就少說,儘量別惹事,但每次實在看不下去,真的憋得忍不住了才說出來。
他不想用虛偽的那一套欺騙觀眾。
第二,回應他與郭敬明的S卡之爭。他覺得發那張S卡確實不公平。
當時郭敬明用一套偷換概念的詭辯升華論,先是導演有權利遵從自己的內心,又是藉口挖掘新人,又是能體現這個節目百花齊放。 聽起來似乎言之鑿鑿,有理有據。
郭敬明的口才加上大鵬拉偏架站隊,李誠儒只能放棄繼續爭論 ,否則節目就進行不下去了。
歸根到底,這是一個規則裡面牽扯到的公平與否的問題。 節目組曾對S級的定義立過flag:
1.演技純熟2.角色匹配度高3.知名度高
然而這種標準到了有權力的導演手中,就不作數了。
一個被劍刺中胸口卻毫無生理反應的演員,演技怎麼能夠S級的水準。
中國有句老話,無規矩不成方圓。 這個觀點李誠儒也在節目裡直接表達過。 臺上臺下,他想說的觀點其實都一樣。
包括最近一期曾經反對過郭敬明亂發S卡的陳凱歌,自己竟然也給了演技令人發笑的陳宥維A卡,這操作實在是迷。
可是他沒有辦法幹預導演使用自己的權力。
第三,他沒什麼可怕的,既不為五鬥米折腰,也不需要資源,都無所謂。
我之前也和大家聊過李誠儒這個人的發家史,調侃李誠儒這麼敢說是因為財大氣粗,在故宮旁邊有四合院的人,有啥可怕的。 對此他不否認,說實話,如果他窮得連討生活都成問題,那他可能真的不會這麼說話。
他這麼敢說的另一個原因,是對影視行業的熱愛。只要他坐在那個位子上,就不允許有人玷汙,不允許胡來。 這是一種對影視熱愛的情懷。 是他一生最熱愛的事業。
所以在他眼裡,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儘管他這回上節目的說話風格比以前委婉了很多。 同時他也表達了對像馬蘇、溫崢嶸、倪虹潔、黃奕等女演員的欽佩。 這些不再是黃金年齡女演員還能來到這個舞臺上,任由大家指指點點,不容易。
所以他點評的時候會照顧到她們,不會一味毒舌。
回到節目裡一看,確實如此。
他點評這幾位女演員時,並沒有特別直接點出其問題,而是相對委婉地點到即可。
最後,他對這個流量市場感到深深的無奈。
現在什麼圈子的人都能入演員這一行,甭管是說什麼男團女團,唱了幾首歌,只要有流量,想當演員隨時都可以。 那些在電影學院學了四年表演專業的演員們,也比不上三個月選秀火起來的人。
如今演員這行業,門檻低,酬勞高。 但他也無能為力,無法扭轉,還好國家出臺「限薪令「這一政策及時扼制住這個現象。
在採訪接近尾聲時,記者問他年輕演員應該如何豐富自己並進行提高。 他著重提出要注重自身的文化修養。
因為在這個泛娛樂化時代,顏值即一切,造星賺錢已成為娛樂圈最感興趣的事情,誰還會在乎一個演員有沒有文化內涵?
這一段10分鐘的視頻,看得我對李誠儒越發佩服。每句話說得都很誠懇,實在,沒有那些虛頭巴腦的東西。
這麼個敢說真話的人決定退出《演員請就位2》,這個節目現在到底有多糟糕,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