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疫情,從年前開始就宣布院線全面關閉,各大影片更是不斷退檔,可以說整個影視行業都出現停滯。
如今疫情好轉,影院也開始敞開大門,不少人開始期待上映的影片能夠給我們帶來怎樣的驚喜。
而影片《八佰》就是在這樣的期待中上映了,沒有浩大的宣傳,也沒有任何炒作造勢的意思,甚至是在黑粉們各種不看好的前提下悄然而至,於8月21日定檔。
此前就有黑粉質疑,如今的影視行業想要通過這樣一部影片洗白,無論是對於題材還是畫面,看過的觀眾都深知洗白是不存在的。
在上映之前,網絡謠言甚囂塵上,更不乏許多詆毀《八佰》的言論!應該說這部影片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中殺出一條血路,給了黑粉一個響亮的耳光!
首先,上映之前網絡上盛傳謠言,《八佰》在歌頌孫元良在淞滬會戰中的逃跑事件,然而從電影內容來看,整個160分鐘對孫元良隻字未提,更別說歌頌了。
其次,謠言稱《八佰》有美化逃兵、歌頌正面戰場之嫌疑,然而從整體人物塑造來看,人物多樣不一而足,更多的是對雜牌軍的諷刺、對戰場人性懦弱的體現。
第三,謠言稱「四行倉庫」的會戰並不重要。然而正是這場戰鬥,摧毀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看成是中國抗戰戰略轉折點,都不為過。
眾所周知,疫情過後的各行各業想要恢復原狀都很艱難,畢竟各種防疫措施的落實限制了人員出行,直接影響了影院的的觀影量。
所以想要在這種環境下取得好口碑、高票房並不容易,但《八佰》做到了。在點映當天的票房就超千萬,而關於這部影片的評分更是高達8.3分,可以說開了一個好頭。
談到這部電影的觀影感受時,普通人觀眾都直言自己在影院看哭了,所以對於影片的內容更是讓人期待滿滿。
作為一部戰爭題材的影片,想要把故事講述清楚並不容易,因為需要涉及當時的背景,以及整個時間線。
簡單來說,影片主要圍繞著淞滬會戰後期,在上海蘇州河畔400多名將士們浴血奮戰的故事。正是這些「滬飄」們英勇不屈,共同築成了淞滬會戰的血肉長城。
關於戰爭題材的影片有很多,但是想要藉此讓觀眾產生共鳴卻並不容易,如果處理不好很可能弄巧成拙。
因此在這部影片中,有聲勢浩大的戰爭場面,有大量的爆破、硝煙甚至有血腥和哀嚎,觀眾很容易代入到當時動蕩不安的背景裡。
除此之外,能夠戳中觀眾淚腺的還在於影片中對於人物的把控。正因為人物的有血有肉,才讓士兵看起來極具真實感和可信度。
在這部影片中,你很難分清誰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主人公,似乎每一個都是主角,每個人物身上的故事都能讓人淚如泉湧。
他們看似毫無關聯,但正因有了他們才有了八百壯士,讓這部影片充滿血肉和情感。
比如張譯和王千源所飾演的角色,他們都只是生活中的小人物,沒有明顯的真善美,但是最後都甘於獻出自己鮮血,這些都是讓觀眾熱血沸騰,淚灑影院的重要原因。
《八佰》口碑炸裂,既是真實戰爭題材的勝利,又是深度戰爭電影的勝利。
最後,這部影片能夠有這麼好的開端,其實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華誼兄弟更拿大賭注押在這部電影的身上,因為它的製作足夠精良,從籌備到開拍最後到搬上銀幕花費了整整9年,其中的艱辛和苦難,或許只有管虎一個人知道。
而影片對於角色演員的選擇更是嚴謹細緻,戲骨雲集。就是這樣一部影片,讓大家看到了新的希望,也不難理解為什麼它會收穫如此高的口碑和票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