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月日消息(記者吳善陽)上海是一座擁有深厚歷史底蘊和豐富文化遺產的城市,由鄔達克文化發展中心、鄔達克紀念館主辦的「上海第六屆鄔達克建築遺產文化月」,在鄔達克舊居、鄔達克紀念館開幕,數百位喜愛建築文化的市民自發趕來參加。
上海第六屆鄔達克建築文化月開幕 (央廣記者吳善陽 攝)
上海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近代上海,以其巨大的包容性和整合力,讓東西方文化在這裡碰撞、交融、薈萃,留下了最為豐富的近現代文物歷史建築遺存,塑造了上海特有的城市肌理和城市文化氣質。鄔達克是上世紀上半葉,活躍在上海的最著名外國建築師,旅滬29年,在上海留下了數量眾多,種類分布廣泛的城市建築遺產,創造了世界城市史和建築史上的傳奇典範,鄔達克的眾多代表作,在上海如城市文化符號般的存在。於是,鄔達克建築遺產文化月每年12月上海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紀念宣傳之際舉辦,是汲史慧今的自覺與擔當。
連續5年,多元而富有創意的文化月主題活動讓超過十萬以上的市民,走進文化月的各項活動中。每到12月,鄔達克建築遺產文化月已成為上海城市文化遺產愛好者們期待的文化盛事。本屆文化月展覽、講座、開幕式等活動,一經推出,迅速滿員。有些活動,差不多是秒空。
本屆文化月12月5日至27日。一如往屆文化月由一個展覽貫穿始終,本屆文化月的展覽有一個浪漫而又詩意的名字「寄給鄔達克的畫信」。文化月的策劃與組織者,鄔達克紀念館館長劉素華在展覽的前言中這樣寫道:「2020這一年註定被銘記,註定經歷許多不確定,這個展覽的一些作品,原計劃是為10月到鄔達克的家鄉斯洛伐克的布拉迪斯拉法舉辦的展覽而準備,新冠疫情展覽夭折了。而這裡,曾經是鄔達克在上海的家,機緣巧合我成為了這裡暫時的主人與守護者,在進博會都舉辦的前提下,讓我有信心,向費曦強、胡瑜、廖方、徐大緯四位鄔達克的同行——當代建築師,發出參展的邀約,請他們把給鄔達克的畫信,寄到鄔達克的第二故鄉上海家裡,舉辦這個今年也許只有在中國才能舉辦的展覽。」
鄔達克紀念館裡,展著一封鄔達克寫給在德國學習建築的弟弟的書信,他在信中殷殷教導弟弟,說他在上海就是靠一支筆與客戶溝通,把客戶心中所想,用畫筆呈現。畫筆不僅是建築師的工具,更是人類跨越歷史、跨越不同語言的文化藝術交流工具。畫信的創意由此產生。
如何做好城市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是每一個城市都面臨的重大課題,又與我們每一個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們息息相關,城市歷史風貌街區和城市文物歷史保護建築,鐫刻著城市文明與發展的進程,是史書也是活的教科書。由從業的專家、學者、城市的管理者、決策者和廣大市民的認知與理念共同撰寫。城市從歷史中走來,也必將走向未來,我們今天書寫著未來的歷史,一屆又一屆的文化月試圖傳遞這座城市的文化精神,探尋與傳播這座城市有機更新的思考與探索。劉素華館長在發言中說:「相較鄔達克生活的那個時代,那時西方是先進的,是主導的,而現在的上海已是一個令世界矚目的國際化大都市,這種背景下如何傳承歷史,建構並引領當代城市文化形態的歷史責任落在我們這個時代人身上,如同上個世紀歷史選擇了鄔達克」。
城市文化生態視野下的城市建築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可持續發展,需要經濟實力與先進技術,也需要文化積澱和與時代相匹配的傳承理念,本屆文化月的主題「在保護中守望,在傳承中發展」,以歷史的智慧傳遞給未來,從上海豐富的文化遺產中汲取營養,打開視野和格局,滋養情懷和道德力量。
開幕式上,兩位市民代表分別講述了他們與歷史建築以及文化月的情緣。陳榮偉是一家文化公司的創意總監,他自從參觀並認識了劉素華館長之後,深為她修復鄔達克舊居、建立鄔達克紀念館,並舉辦文化月等舉動感動,從2015年12月開始,他都會提前避開出差時間,推掉一切聚會,參加一年一度的文化月活動。
姚欣代表兒子姚吉崴來到現場。初三那年,在父親的建議和陪同下,姚吉崴走訪了一批歷史建築,也來到鄔達克紀念館,素不相識的劉館長告訴他很多有關鄔達克舊居的細節資料,也給了他很多鼓勵和建議。半個多月的走訪,使姚同學不僅欣賞到建築的美、了解到建築背後的歷史人文故事,更認識到歷史建築作為城市文化遺產的價值,於是,他通過編寫微信公眾號來傳遞對建築文化的熱忱。後來,這些文章編輯成《站在歷史的屋簷下——漫遊上海老建築》一書正式出版。如今,已經成為留學生的姚同學雖然主修數學,但出於對歷史文化的喜愛,也輔修了東亞歷史文化。
文化月的持續舉辦,也得到了社會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許多藝術家、畫家、建築師和社會名流參與到文化月的活動中擔任嘉賓,電影藝術家趙靜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已經連續三年參加文化月的開幕式了。在本屆文化月開幕式上,特別朗誦了詩歌「您好!鄔達克」。詩人桂興華計劃寫一首敘事長詩,將在文化月閉幕式上由藝術家演繹呈現。
12月5日至12月20日,每個雙休日的下午,文化月都有精彩的講座,擔任演講嘉賓的除了五位參展者,還有華霞虹、宿新寶等術有專攻的建築專家。系列鄔達克建築的講座安排是:12月6日下午廖方老師帶來「趣談大光明影院」;12月12日下午廖方老師的「趣談國際飯店」;12月13日下午馮立老師深度研究的「哥倫比亞圈的社區與生活」;12月19日下午是眼下熱門的網紅打卡地,孫科別墅的修繕設計師宿新寶老師,帶來的「孫科住宅保護性修繕實踐」講座;12月20日下午同濟大學華霞虹教授 的「古典外衣遮蔽的功能主義實踐——再讀鄔達克設計的宏恩醫院」 講座。這些鄔達克建築講座不僅講述這些歷史建築的前世今生故事,也解析這些建築的風格與技術特點,更有修繕過程中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據悉,這些講座將製作成5集專題片,於12月27日文化月閉幕式上正式在網絡發布,讓許多預約不到的市民朋友,可以通過網絡不錯過這些精彩的講座。
與展覽相結合,本屆文化月還有廣大市民參與的活動。12月5日下午建築師出身的畫家費曦強,將在展覽所在的鄔達克舊居,現場教授怎樣為歷史建築畫水彩畫。同時,鄔達克文化發展中心還將向所有的市民徵集畫信,觀眾可以拿起筆來,創作每個人心中「熱愛上海的理由」畫信,每個人都可以是建築的畫者,同時也是時代的信使。主辦方將舉辦最富有真情和創意的畫信評選,優秀作品將在「鄔達克紀念館」的官方微信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