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
本文內容首發於微信公眾號:
在路上正青春(xieganglive)
文/白鯊
本文內容轉載至朋友圈和消息,無需特別申請版權許可。
在大概一個月前,就在想生日這天要寫一篇文章來祝自己生日快樂,同時做一個過去一年的總結。但比較尷尬的是,我的生日離元旦太近了,元旦往往會做過去一年的回顧。另外今年特殊的加更了一篇買房回顧的歷程貼,今天就好像沒什麼話說了。
今天這篇寫一點其他的思考罷。
把堅持變成自然
2020年的下半年,最大的感官體會是體重的變化。堅持2個月的跑步,體重減重超過20斤。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深刻感受,和之前的狀態感受有關。
在過往的經歷中,跑步對我的身體來說就是負擔,跑3圈下來就會有肺要炸掉的感受,大口倒吸涼氣。這種改觀在2020年下半年的運動中發生了大幅改觀,從最開始的5圈開始,到後面的8圈,再到10圈,再到12圈,最多一次單次距離達到15圈。相應的速度也能夠從開始的7分半,到7分,再到6分半,最快速時達到6分以內。經過這段特殊的經歷以後,我通過跑步變得再也不厭惡跑步了,相應的也通過真實的減肥相信了減肥是可能的(之前減肥一直是口炮,沒有真正行動過)。相反現在的我極度推崇跑步和運動,這前後的變化是不可想像的。
我嘗試總結這前後變化的原因,發現最大的可能是因為運動帶給身體的真實變化起了最大的作用。換句話說,體育鍛鍊是一個很短的反饋路徑,每天跑步的變化都可以從電子體重計上的數字體現出來,也能從本周和上周相比耐力,體力的增強上體現出來。當然,也可以從別人的評價中獲得反饋。
由此又想到另外一句話:「我們現在的事業和生活處境,基本上是倒推24個月前的個人努力和決策導致。所以現在要花大量精力思考和付出的,也應該是能影響自己兩年後人生狀態的事情。」緊接著,最後這句話才是最重要的:遺憾的是,這件事除了自己,沒有任何公司或個人可以幫你做決定。多麼可怕的事實!
這句話和體育鍛鍊的例子有關係嗎?我覺得是有的,第一個聯繫是先有行動的因,後有現實的果,果永遠在因後面。其次,結果滯後於原因,但原因和結果之間的影響關係是持續的。
最後一個疑問:如何才能持續的不斷向著變好的正循環去發展呢?我嘗試給出我自己的一個可行性方法:把堅持變成自然。理由如下:如果要用堅持去形容一件事,那說明是在用理性控制人性,在行動中存在著不情願、理性戰勝獸性的因素。而堅持的毅力並不完全可靠,因此,既然目標是正循環的結果,就從心理和心態上做根本的調整,接受自己設定的目標,然後把行動看做達成結果的一種自然的渠道和方法,從心理上完全接受達成目標前的所有路徑。
重新理解延遲滿足
「延遲滿足」是幾年前到的一個概念,第一次只是了解了簡單的字面意思: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今天著重來聊一聊之前一直沒有理解的後半句話: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在完成某個目標的過程中,為了獲得遠期的目標,犧牲即時的一些利益。但我們都知道一句話: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路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而不是等出來的。
正如剛剛經歷的2020,在整個2020的前半程,以親歷者的角色見證了歷史事件。在那個經歷的當下,每一位身在其中的親歷者都要遭受巨大的身心壓力。如果能扛過極端壓力的測試,回過頭去看,是對自己心性、心理成熟度、社會適應能力的一次極大鍛鍊。而這種曲折道路的鍛鍊,是延遲滿足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
也就是說:延遲滿足不是靜態的等待,而是動態的練習、適應、調整的過程。
修正知識的攝取認知
之所以寫一點,也是為了記錄真實的感受。2020年這一年,有很多次發生了莫名其妙的焦慮,焦慮已經很久沒看過實體書了。不看書就沒有新知識的攝取,也就談不上進步,因此產生了焦慮。
也就在前幾天,腦袋好像突然就通了,不再為此焦慮了。作為一個技術從業人員來說,除了實體的技術書以外,還可以看文檔,代碼,視頻,其實都是學習渠道,只是知識的攝取方式不同而已。我之前所謂的不看實體書就沒有內容的攝取的焦慮是狹隘的錯誤認識。
更進一步,除了技術的專業知識以外,其他任何一個方面的進步,都是學習和知識攝取的結果。比如在追的b站up主視頻、抖音的關注者、公眾號的睡前文章等等這些,都構成了我攝取知識的渠道。
我要做的,只需要現在回去審視這些不同的文娛平臺上關注的內容,是否是對未來的生活和工作有幫助就可以了。如此一想,心裡又亮堂了許多。
29歲的年紀,有什麼理由不繼續加油呢。無論如何,生日快樂,白鯊先生!